即时新闻

聚焦新质生产力 激活“蓝色新引擎”

广东中行为海洋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10月25日        版次:A03    栏目:    作者:戴曼曼、汪海晏

    

    

  

  文/戴曼曼 汪海晏

  图/广东中行提供

  

  海风轻拂,风机转动,一座座海上风电机组源源不断送来电能,在湛江、阳江、汕头……“电从海上来”的场景不断涌现在广东的沿海城市。

  网箱碧海,鱼肥粮足,入秋后鲜嫩肥美的金鲳从深海网箱里捞起,通过现代化的冷链走进千家万户的饭桌,一曲高技术含量的“海洋牧歌”正在南粤唱响。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坚持跨境所向、湾区所需,通过数字化、便利化服务汇聚侨智,架起跨境金融桥梁进一步促进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日,羊城晚报联合中国银行共同推进“中”流击楫  向海而“新”——广东“蓝色引擎”深调研活动走进湛江、阳江、汕头以及江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绿为底色,蓝为特色”的蓝绿金融融合模式的创新发展,更有着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坚持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担当。

  伴海而生,拓海而荣。4114.3公里,位居全国首位‌的海岸线长度,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海洋正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向海图强,挺进深蓝。当前,广东正锚定海洋新经济新产业、布局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向海图强,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海洋强省的建设步伐。且看金融助力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点燃海洋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向“新”向“绿”  金融助力电从海上来

  

  汕头南澳海域,由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35台7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迎风矗立,巨大的桨叶缓缓转动,将阵阵海风转化为绿色电力。

  阳江青洲海域,是广东沿海建设中最大的海上风场之一,同样也是以华电阳江公司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在大湾区的探索与实践。

  江门台山汶村镇,是近年声名鹊起的一座“光伏小镇”,小镇借助“渔光互补”,在鱼塘上方架设光伏板,下方水域养殖鱼虾,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利用太阳能资源发出绿色无污染电力。

  优良的地理位置,漫长的海岸线,风力资源得天独厚,为广东沿海城市开发海上风电项目,孵化创新技术和装备提供了优良的天然条件。

  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广东省海域将建设28个海上风电场,居全国第一。到2030年,广东海上风电产业产值也将突破4000亿元。

  风电装备车间作业一派繁忙,海上沉桩施工现场如火如荼,重型机械和船只川流不息……广东逐步挺进深远海,追风向“绿”的步伐不断加快。一大批风电企业则乘“风”而来、因“风”而聚,共同构筑起日趋完善的风电产业链。

  海风轻拂,“风车”转动,“电从海上来”在广东阳江、汕头等多个地方实现了“远景图”绘成实景图,一座座风电之城的轮廓逐渐清晰。传统行业的蝶变与升级,以及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是中国银行“绿色金融+蓝色金融”的鼎力相伴成长。

  从助力广东华电福新阳江海上风电突破从“0”到“1”,到与汕头海上风电产业最早入局者之一的上海电气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再到为汕头大唐南澳勒门I项目发放首笔“绿色金融”贷款至今……广东中行助力“电从海上来”从不缺位,持续加大海上风电领域信贷投入,持续以绿色金融“贷”动风电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3629.79亿元,较年初增加477.39亿元,增速15.14%。

  

  深耕碧海 金融奏响海洋牧歌

  

  深耕碧海,牧渔未来。4114.3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一个个海上养殖网箱散布在广东4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里,成为一个个大食物观的具体实践。

  截至2023年,广东省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0个、总投资超120亿元。全省已建成万山海域海洋牧场、遂溪江洪海域海洋牧场、南澳岛海域海洋牧场等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所占海域面积超过12.5万公顷。

  在广东湛江的东海岛海域上,总养殖水体达到6万立方米的深海养殖平台“恒燚1号”矗立在蓝海碧波之上,这是当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养殖平台,也是广东发力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的生动注脚。

  “海威1号”“明渔1号”“联塑L001”“恒燚1号”“伏羲1号”等11个新型抗风浪能力高、实用性强的养殖装备系统下水投产,一批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陆续下水,让传统养殖变得智能、高效,为广东耕海牧渔提供了坚实支撑。广东是渔业大省,2023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4420.28亿元,增长4.6%。

  在江门台山市汶村镇约5600亩沿海滩涂地上,3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已然建成。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而在光伏板下方的水域里,数千亩鱼塘正养殖着青蟹、基围虾等海产品,“藏”在光伏板下的“光伏海产”可是“个大、膏肥、味美”。

  采用“一地两用,渔光互补”模式,最大化综合利用阳光、水体等资源,做到“水下养鱼,水上发电”,光伏企业正全力打造集光伏发电、现代高效渔业养殖等于一体的示范项目。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随着广东“粤强种芯”工程的深入实施,人工育苗技术在南粤大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培育出金鲳鱼新品系“鲳丰1号”,在全国率先突破硇洲族大黄鱼、黄金鲹、章红、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实现花鲈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

  践行大食物观,从种苗到深水网箱,从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广东正在全产业链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攻关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23年,广东中行制定《广东省海洋牧场行业研究及授信策略建议》,围绕牧场渔港设施及养殖设施、陆基产业配套体系、海洋牧场数字化体系等配套服务方案。有了顶层设计的加持,包括湛江、阳江、汕头等地紧扣地方海洋产业发展特色,含“金”量十足。

  近年来,广东中行对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授信余额近百亿元,覆盖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越来越多水产企业望海而兴,广东“蓝色粮仓”更加丰盈。

  

  惠及民生 打好特色产业牌

  

  从蓬勃兴盛的国际港口,到渔船码头的满载而归,从滨海城市的特色文旅,再到普通市民热气升腾的日常生活,从历史情怀的责任传承,到如今链接地方发展的历史担当。中国银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始终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家书抵万金,侨批藏情怀。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侨批承载着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曾履行着帮助海外华侨支持振兴中华、建设家乡、赡养亲属的责任担当,刻画了生动的历史纹路。

  传承百年薪火,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擦亮跨境金融特色品牌,全力贯彻“五外联动”战略部署,每年向广东外贸企业提供本外币综合金融服务超1800亿元,国际贸易结算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稳居同业第一。

  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依托中银集团全球化、多元化的服务网络和丰富的国际业务经验,江门中行根据侨乡特色,创新推出金融品牌“华侨金融管家”,配套一系列的专属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江门中行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优势,在金融创新上先行先试,不断优化跨境结算渠道,促进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多措并举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多年来国际结算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持续领跑市场。

  打好特色产业牌,拓宽增收致富路。在汕头,针对澄海狮头鹅等特色产业推出“中银惠农通宝”等乡村振兴特色产品,灵活满足狮头鹅企业、养殖农户和产业链条上的各类涉农企业的融资需求;在阳江,对接当地海水种业协会,创新定制了“阳江水产养殖贷”,有效解决了广大水产养殖户名下固定资产不足、大量资产是生物性资产的难题;在湛江,紧盯乡镇特色产业链条,围绕核心企业结合具体经营场景创新推出“粤海饲料贷”;在江门,当地中行开创“鳗鱼贷”新模式,积极围绕新会陈皮、杜阮凉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助力各地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在这些沿海城市里的金融生动实践,点燃海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好风凭借力,扬帆向深蓝。中国银行将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继续以支持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业务发展新“蓝海”,创新打造“绿为底色,蓝为特色”的蓝绿金融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信贷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链量”,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