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棣文 王春晓喜欢以“书生”定义自己。给我的感觉,他是有些“迂腐”的,家里和办公室中都堆满了书。时至今日,他仍还顽固地保留着书生的风雅之性,偶尔写诗作对、舞文弄墨。但他却从未停止钻研求真的脚步,一直跟踪关注全国的医改探索。早在2013年底,他就把当时还寂寂无名的三明医疗改革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正如李玲教授在《三明医改:政策试验与卫生治理》书序中所言,此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为下了很多实在功夫,本书围绕“三明医改”的写作细腻而生动,像是拍摄了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从中可以窥见“趟过改革深水区”是如何的曲折艰辛,并切身感受到地方实践探索者的智慧与韧性。该书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在对改革成功与否进行价值判断,而是侧重从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三明故事”、摹画“改革群像”,抓住改革过程中看似不起眼但却极为关键的细节场景,用引人入胜的文风吹散围绕三明医改的面纱。 细读之下,读者对作者的赤诚用心也会有真切感受。行文至终章,王春晓从三明模式出发,就大国卫生治理现代化提出了真切而深沉的个人思考。这与三明医改的亲历者詹积富并未在三明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后停止探索,有异曲同工之处——“萤火虽微,但为其芒”。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一大批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袁隆平式“书生”,需要一大批从事精神文化探索的钱学森式“书生”,也需要一大批从事社会事务管理的詹积富式“书生”。同样,我们也需要有更多“中国故事”讲述者,传递时代前行的真实声音,向世界呈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丰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