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66小时》 主办方供图 |
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11月21日至12月1日,会昌戏剧季002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戏剧小镇举办,来自5个国家的26部作品在此汇聚,上演百余场小镇环游记小戏以及38场戏剧主题活动。十天里,小镇迎来名家名团的口碑之作,也有青年创作者的新作世界首演。 罗伯特·勒帕吉及其机器神剧团带来《887》,舞铃剧场的神奇扯铃为观众表演《生命之光》,赖声川为会昌特别创作的《镜花水月》,青年创作者杨易带来的《平原之王》成功世界首演。 11月29日至30日,由会昌戏剧小镇发起,联合导演赵易阳、姜思达与14位会昌籍素人演员,共同创作完成的剧作《66小时》首演。14位会昌当地戏剧爱好者们的生命经验组成一台80分钟的剧作,向世界讲述会昌人自己的故事。 这部戏在两位导演的分组带领下渐渐形成了两个故事。上半场的故事名为《山下》,讲述在看似平静却暗藏波澜的小城生活中,这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拥有一些不显眼的法力或法宝。而传说中的“镇湘石”的出现打破了宁静,一些秘密被揭开,一段追寻之旅在开启……下半场的故事名为《车站》,讲述国营会昌车站1949年开启运营时,一个“隐藏车站”也同时开启,据说发出的车次能载着旅人驶向任何心之所向的地方,一群年轻人在此候车,分享着各自的故事。 赵易阳说,拿到“素人剧场”这个功课时,首先想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剑走偏锋。“第一是表演方式,第二是编排方式,最重要的是,我们营造了一种相对轻松的观演关系,演员会让观众知道‘我就是在表演’,观众也会看到他们在台上有‘走神’的时候。” 姜思达说道:“在《66小时》的创排过程中,我引导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回顾自己,比如画画,或是选一句你的人生口号,或是找一件在本地只有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包括愿望等等,来建立他跟自己以及他和本地生活的连接,并鼓励大家建立一份跟自己有关的信息,来唤醒我们被惯性遗忘的日常。最终,我们选择了一个更有文本性的、更具阅读性的剧场形式,来作为作品展演方式。” 在姜思达看来,这部素人戏剧最大的看点就是观众可以从每个角色的故事中,读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期待和烦恼。“因为每个人物都是演员自己设计的,里面掺杂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一些生活的小矛盾和小困境。” 赵易阳则表示,最大的看点是会昌元素,从外部形式来说,这部剧植入了方言、美食、一些标志性地名,但更多时间精力放在了探寻究竟什么能真正代表会昌。“对家乡的情感是其中最打动人的隐藏线索,他们对这片土地以及生活环境有爱、有纠结、有迷茫、有彷徨,也有不解;家乡是他们放不下、离不开,也常常回望的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