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让孝道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

来源:羊城晚报     2025年03月24日        版次:A04    栏目:    作者:殷宇冰;黄铁苗

  □殷宇冰 黄铁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孝道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古人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作为传统美德,其育人功能贯穿古今、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征程上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离不开孝道文化的深厚支撑。

  一、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应当突出孝道文化教育

  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青少年。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突出孝道文化教育,是使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重要环节。孝道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孝顺父母,其情感机理源自感恩,这是个体对亲情和社会关爱的回应与回报。感恩之心的萌发不仅会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是形成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动力。同时,孝道文化教育具有长期的影响效应,随着感恩这种可贵的善良情感的拓展和升华,青少年进入社会后,往往能够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对事业和社会的责任感。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孝道文化教育与忠于国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忠”和“孝”两种重要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因此,对青少年的立德树人教育,要突出孝道文化,尤其是感恩教育。以感恩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以孝道文化教育赋能立德树人机制的路径探析

  突出孝道文化教育,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统筹立德树人机制完善工作。一是各级党组织应加强对立德树人工作的统筹领导,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相关部门工作进展汇报。二是各级党政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和监督评估等措施,确保相关教育举措落地并取得实效。三是要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机制,让孝道文化教育濡染学生整个成长过程,培养其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人民,感恩党和国家,推动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筑牢孝道文化教育人才根基。一是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系统化、常态化开展孝道文化教育与立德树人专题培训,确保教师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教育方法,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孝道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二是鼓励和推动教师进行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促进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探讨在教学中融入孝道文化,通过团队合作、经验分享等方式,丰富彼此的教学内容,提高孝道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与情感认同,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孝道文化的实际体验与内化。

  (三)重视开展家庭教育,涵养孝道文化教育原初生态。个体所接受的早期教育对其品德形成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一是要将孝道文化有机融入家庭教育,家长可利用相关书籍与影视资源等,打造具有浓厚孝道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同时关注孩子情感需求,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敬老尊贤和感恩意识。二是必须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明确家长在孝道文化教育中的使命;政府、学校、社区等相关方面要通过开办培训课程,加强家长对孝道文化教育的认知与实践能力,让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尊重长辈、关爱家庭的意识。

  (四)深化学理规律研究,提升立德树人机制科学化水平。一是守正创新,加强对孝道文化的理论框架与学科体系建设,通过对孝道文化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分析,探究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价值,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学理化的新时代孝道文化研究成果。二是必须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等,让孝道文化与立德树人机制中的其他教育内容有机衔接。三是确保孝道文化教育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乃至人生的各个阶段,拓宽孝道文化教育的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解和践行孝道,增强孝道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与持续性,使广大青少年由在家尽孝做到为民尽力、为国尽忠,真正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殷宇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黄铁苗,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二级教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