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国旗下聆听少年说

来源:羊城区域     2020年05月29日        版次:ZA20    栏目:    作者:黄语桐、张俣杰、王岐森

     中大附中 供图

  编者按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官网上,“德育阵地”栏目里有一项“国旗下讲话”,收录的是每周升旗仪式上,老师与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大家在此畅所欲言,涉及内容广泛,观点不一。聆听这些“少年说”,我们得以一窥校园文化,了解更多当代少年的精神世界。

  劳逸结合度初三

  砥砺前行争状元

  □黄语桐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三(1)班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就是一名初三学生了。一个月前,升旗仪式后,我们初三团体辅导活动便拉开了序幕。这次我们要完成三项活动,最后一项活动叫“状元之路”。

  广州已干旱很久,那天天空却飘起了蒙蒙细雨,但大家都不在意,在细雨中努力完成挑战活动。“状元之路”其实是有点难度的。它是一个类似“抬轿子”的游戏——一个班被分成若干组,纵列排队组成一个长长的“人桥”。一组两人,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用左手握住对方的右手腕,组成一个“井”字。桥尾的人要上“桥”,一路爬到桥首去,下“桥”后便马上蹲下来继续架“桥”。这样,整个班的同学轮流搭“桥”,最后一人到达终点时,要去拿到一张写有“状元”的红纸,游戏才算结束。各组的胜负是由大家过“桥”速度来决定的。

  我们的“人桥”很快便有模有样地搭了起来。第一个人爬了过来。害怕吗?当然。但是,在大集体中,这份“害怕”被冲淡了。老师让我们为同组的人加油,事实上,老师不说我们也会这样做——当一个同学从我们面前爬过去时,绝大部分人都在拼命地鼓劲呐喊,不管这位同学是轻是重。“别担心,你可以的!”“哇,好轻,真的超级轻!”“没事,抓这里,我力气大点。”大家都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奋力托起在桥上努力爬行的人。

  钢筋水泥的桥都会断,何况我们这座临时搭建的“人桥”。不断有人因“桥断”而跌下来,又不断有人奋力地爬上了“桥”。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桥,从哪里断开就从哪里接起来。我突然感觉,我们有一个像水一样的班级——水永远不会断,即使被阻隔,也会再度接续。而且我们断开重续的地方只会更加坚固,因为大家都在紧靠着肩膀给对方鼓劲,给对方传去令人安心的力量。

  而桥上的人,哪怕笨拙如陆上搁浅的鱼儿,也要拼命扭动身躯爬完全程。“很感动。”事后一个女生说,“我绝对是班里女生中最重的,那一路,我跌下去三次,但大家没放弃我,都在鼓励我。我也不能放弃。真的谢谢大家。”

  这是一个减压活动,也是个鼓舞士气的机会。这条“状元之路”与我们生活中的升学考试之路渐渐重叠。我们的初中生涯,已隐隐能看到终点。对大部分人来说,终点都不会是“状元”。但就算希望渺茫,我们就可以不奋斗了吗?就算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难道我们就不期待了吗?“状元之路”,靠的是大家彼此支撑与鼓励。手臂红痕遍布也罢,累得想要放弃也罢,想要无愧于人生,我们就要抓住每一时每一日。升学考试之路亦然。

  “状元之路”活动结束了,但我明白,在初三所剩不多的时间里,我要抓住机会,放手一搏,做到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在身后支持我的父母、老师和同学们。

  单簧管伴我青春路

  □张俣杰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二(3)班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丰富多彩的,我的青春必定也与众不同。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单簧管探索之旅,与大家共勉。

  踏入中学,除了学科学习,我开始对一种新乐器产生了兴趣——单簧管。刚接触单簧管,我感到既陌生又好奇。看到老师熟练地吹出优美的曲子,我与同学们都很是羡慕。为此,我加入了乐团,开始与单簧管结下不解之缘。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小心地装好管具和哨片,认真地学习吹起来。当我吹出了第一个正确的音时,我兴奋不已。最初的学习自然是相当认真,并且进步非常快。但是,没过多久,我的热情就渐渐减退了。因为乐团的训练常常占用了我喜爱的其他活动的时间,并且练习曲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常常吹不好,便开始没有了耐心。

  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我竟然不想再学了。爸妈自然是耐心地劝我坚持下去。老师也告诉我们:乐团将要在学校开放日那天表演。对此我突然感觉到一种责任,又开始投入了刻苦训练。

  那段时间,我们会为曲目的一个小节而练习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胳膊酸了,嘴唇痛了,这都不算什么。一次次团队的合奏,一句句老师的建议和教导,一场场认真的排练……终于,我们攻克了一个个难点,在开放日的演出中获得了成功——我们表演了大家熟悉的手游音乐《98K》,旋律动感、热情,加上背投视频的渲染,现场氛围特别好。这次表演让我信心倍增,我开始更加刻苦地训练了。

  在另一场开学典礼上,我们转换了乐曲风格,又展示了一首经典影片《修女也疯狂》的插曲《Follow me》。音乐回荡在整个校园,所有人都在静静聆听。当整曲结束,热烈的掌声响起来,我们所有表演者都倍感骄傲。这可是我们多日刻苦训练和团队合作的成果。

  经历了那两次表演,我对单簧管又恢复了热情。到现在,我们乐团除了在校园开放日和艺术节汇演上展现风采外,已勇敢地走出校门去参加比赛了。参赛的级别也从区级进阶到省级。2019年4月,我们的10人重奏组获得了广州市荔湾区第三届“荔星杯”中小学器乐比赛二等奖。之前,在华南地区第十届器乐比赛中,我们还获得了初中组二等奖。

  虽然获得的奖项等级还不算高,但这些经历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良多。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选择做一件事时,就要勇敢地做下去,不能因为困难而轻易放弃。那样,你失去的不仅是之前的付出,还有宝贵的经验和未来的成功。

  我的单簧管学习之旅就像我的青春之路,也许会遇到困难,也会有挫折,但如果选择坚持,迎难而上,就总能挺过去。唯有坚持,我们才能冲破障碍,获得与别人不一样的成果,青春才能大放光彩,人生也才会因此而与众不同。

  德国少年的启示

  □王岐森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一(7)班

  刚踏进中学校门时,老师说,作为新生要选择一门拓展课程。当知道有德语这门选修课时,我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我为什么会选得如此坚定果断?因为,我在六年级的时候曾经和一位名叫LEO的德国法兰克福的中学生一起生活了一个月——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德国。在这个月里,我不仅对德国的文化历史有了初步认识,还真正地看到了德国同龄人和我们的不同。

  初见LEO,他便和我的妈妈拥抱以表示感谢,仿佛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我觉得除了外貌和我们不一样,他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但他十分有礼貌,落落大方。妈妈准备晚餐的时候,他会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我能帮您做点什么吗?)”晚餐后,他不但会对大家表示感谢,还会将餐具放回厨房摆整齐。

  我慢慢了解了LEO的家庭。他爸爸在银行工作,业余的时间会去打猎;他妈妈是一名教师;他有三个哥哥。因为父母工作都很忙,平时都是几兄弟互相照顾。还有,LEO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刚开始,我认为这很有趣,当知道LEO每天需要骑车5英里(差不多8公里)后,我便不再这样认为,只佩服他不但很独立,而且很有毅力。

  周末我带着LEO去逛街,看看我们的城市。没有想到,那天LEO买了很多东西,满载而归,他买了给爸爸、妈妈和哥哥们的礼物,却唯独没有给自己买。晚上回到家,我发现LEO脚上的袜子和他昨天穿的那双一样,后跟都磨得只剩一层纱了。我爸爸问是否需要给他一双新的,LEO却说:“不需要,它没有坏,还可以穿。即使坏了,带回德国后补一下也还能穿。”我和爸爸妈妈三人对视了一下,LEO今天给我们上了一课:感恩无处不在,节俭也不是嘴上说说的。

  在一个德国同学身上,我看到许多优良品质,也发现很多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每天回到家,我有没有主动跟家里人打声招呼、问个好呢?坐在餐桌前享受美食的时候,我有没有给准备晚餐的家人道声谢呢?当父母、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辛苦付出的时候,我又是怎样履行自己的责任的呢?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时,我为什么没有先尝试努力去独立面对呢?有好处的时候,我想到的可能都是自己,却忽略了身边的人,我的感激之心究竟去哪里了呢?我们常常喜欢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我们真的做到物尽其用了吗?

  我要感谢我的德国朋友LEO,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要学好德语,和他继续做笔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