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加强主网风险管控确保东莞电网顺利迎峰度夏

来源:羊城区域     2020年09月15日        版次:DA14    栏目:特别报道    作者:余晓玲、杨金玲

     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工作人员对变电站主变冷却系统工程验收 杜启业 摄

     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工作人员对变电站主变变中套管进行发热处理 李智斌 摄

  

  文/ 余晓玲 杨金玲

  

  炎炎夏日,当人们在空调房中享受清凉的时候,电网正经历着持续高负荷的严峻考验。1月至8月,东莞电网累计供电量达到552.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0%。此前,东莞电网负荷继7月14日今年首次创历史新高(1693.71万千瓦)后,于7月28日第五次创新高,最高负荷1735.33万千瓦,比去年最高负荷增长4.30%。如何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成为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迎峰度夏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迎峰度夏期间,东莞供电局多措并举,加强主网风险管控,加强电力设备的运维管控,确保电网顺利通过迎峰度夏这次“大考”。

  

  利用负荷低谷期开展设备维护 为电网可靠运行打下“强心针”

  

  据东莞供电局生技部设备资产管理专责陈果华介绍,东莞供电局生产技术部组织印发的《东莞供电局局二〇二〇年迎峰度夏工作方案》,共制定工作任务141项。截至目前,已完成78项,无超期任务,进度可控在控。针对迎峰度夏期间高温高负荷,容易发生设备过热、过载,影响供电能力的问题,通过开展变压器设备红外测温、密封防潮专项检查等专项检查、试验,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确保设备运行可靠。

  “根据迎峰度夏方案要求,我们完成了174台设备的通风改造、消缺等工作。”据变电一所生产计划及供电可靠性专责范建介绍。

  “为了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影响,我们利用用电负荷低谷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变电管理一所变电设备检修专责刘健达讲述了事情的经过,7月22日,110千伏河畔变电站因设备缺陷需要临时停电检修。为防止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变电管理一所检修人员在7月23日凌晨的用电负荷低谷期,对该开关柜进行通风改造,通过在柜体上不停电加装移动风机的方式,使柜体温度由最高的96℃下降至55℃,降温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设备在重载下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提高了变电站周边区域的供电可靠性。

  同样的,利用负荷低谷期开展设备维护也发生在该局变电管理一所。该所针对虎门、长安镇重负荷、停电困难地区,优化停电施工方案,利用停电宽松的窗口期开展设备维护、提升改造工作。

  据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变电检修四班副班长杜启业介绍,在生产设备管理方面,在今年3月份,变电管理二所便开展了220千伏长安变电站#2主变冷却系统改造工程。当时正处于疫情严峻时期,也是电网低负荷期,受疫情影响,施工人员限制流动、备件运输受限物流,困难重重。杜启业表示,一方面长安变电站已经运行20多年,变压器性能下降,改造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长安片区协调停电非常困难,一年可能就只有一次机会。为避免错峰用电,减少对用户的影响,该所迎难而上。“多个专业运维人员通力合作,将原计划一个月的工期保质保量在20日内提前竣工,设备‘焕然一新’,为长安镇片区电网的可靠运行打下了‘强心针’。”值得一提的是,该所在3月份单月就完成了长安变电站刀闸的隐患整改,切实降低设备发热风险,确保负荷高峰、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平稳运行。

  

  “人防”+“技防” 提高跨河道输电线路管控效率

  

  目前,东莞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共5100多公里,其中架空线路4300多公里,输电线路受过往船只触碰外力破坏隐患风险大。针对船碰高压线问题,东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固化“政企联动、水陆同巡”工作模式,加强跨河道线路外力破坏管控力度,多措并举,采用“人防”+“技防”的管控新模式全面提高跨河道输电线路管控效率,提高运维质量。

  “导线跨越河道共81处,其中风险突出隐患点有30来处,之前曾发生过数次过往船只刮断输电线路的事故,一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数十万至两百万元不等。”输电管理所输电线路专责吴付耿介绍,为了尽量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去年8月,输电管理所就开始了“水陆空三位一体”巡查模式,今年已开展水上巡查共计6次,实现了面对面与船舶人员进行保护船务和高压线安全信息交流,有效收集各条高压线跨越河道船舶特征,有效掌握了高压线跨越水面高程和收集了移动信号数据,为下一步落实点对群发短信提醒船务人员落实降桅通行及保护高压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下一步落实限高、升塔和安装导线预警灯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吴付耿解释,水陆空立体巡查的优势在于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水陆空“三维”立体输电线路设备运维管控新模式。“水面巡视”可直接对话船务人员,方便开展安全教育和及时制止危险过往船舶;“陆面巡视”主要是针对岸边码头卸货船舶和有关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和及时制止危险卸货船舶;“空中巡查”重点是巡查跨越航道线路健康情况,为维护检修提供基础数据,还能统计分析穿越高压线船舶流量,利于输电线路设备运维管控。吴付耿表示,三位一体巡查方式有效覆盖了巡查盲点,但难点在于目前未实现24小时全天候巡检和无人机自动巡检预警。

  除了开展水陆空三位一体巡检,输电管理所还在跨河道导线上安装了视频监控,目前已经安装40余处,风险突出隐患点已经实现全覆盖。后续还会采取离塔两侧各100米设置限高措施,在导线上安装LED灯预警等。另外,还与东莞海事局建立了联防船舶碰线战略协议关系,完善航道两岸警示标志等,共同守护电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