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粤藏一家亲”,爱心善举汇成秋日暖流

16岁的朗加视力正在好转,35岁的才旦旺久也免费装上了假肢……

来源:羊城区域     2020年11月05日        版次:DA13    栏目:雪域高原上的东莞力量    作者:文聪

     杨望生和李卫星给村民分发羽绒服

     援藏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学生和群众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文聪

  

  16岁的朗加视力正在好转,他曾因糖尿病面临双目失明的风险;失去右手臂一年多后,35岁的才旦旺久也免费装上了假肢,重燃生活的勇气……在林芝市巴宜区,一桩桩爱心善举汇成秋日暖流,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

  据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巴宜区工作组组长、巴宜区委常务副书记卢达明介绍,广东援藏工作队正在当地广泛开展“结对结亲、交流交融”行动和“粤藏一家亲”活动,涉及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中,援藏干部共结对帮扶1000多名困难学生和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指导、技术服务、就业介绍等结亲帮扶活动,加深粤藏情谊,促进两地交流。

  

  16岁患者视力好转血糖平稳

  

  朗加住在巴宜区八一镇玉麦村,是家中的大儿子。尽管已经16岁,但很瘦小,看上去像个小学生。10岁的时候,他被确诊患有I型糖尿病,每年需要花费6万余元用于维持和稳定病情。对于一个本不富有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朗加的妈妈白宗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受制于以前的医疗条件,只能维持病情,朗加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或根治,而这也导致他长期尿失禁,无法从事体力活动。“朗加的身体从9岁开始就无法发育,每月要前往医院治疗几次。”

  长期无法得到系统性的治疗,朗加的眼睛和肝都出现了部分受损的情况。得知此事后,卢达明把白宗一家四口定为自己的“结对结亲”帮扶对象。9月中旬,朗加病情加重,双眼疼痛,看不清东西,后经广东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杨静的初步诊断,怀疑朗加是因自身免疫缺陷引起的“边缘性角膜溃疡”,在林芝继续治疗可能会有角膜溃疡穿孔导致双眼失明的风险。

  朗加的不幸遭遇牵动着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林芝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刘光明的心。他当即派出医疗组负责人和杨静带着朗加及其母亲前往广州做进一步诊疗。9月31日,视力好转、血糖平稳的朗加康复出院,回到了林芝。看着逐渐康复的朗加,家人们的脸上浮现了久违的笑容。

  

  家里的顶梁柱免费装上假肢

  

  就在朗加回家前,装好智能假肢的才旦旺久也刚刚从广州返回林芝。

  才旦旺久是巴宜区米瑞乡玉荣增村的农牧民。去年7月15日收割青稞时,他的右手不慎被卷入正在工作的收割机脱粒车厢里。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右手却没法保住,因而失去了劳动能力。作为一家六口人的顶梁柱,才旦旺久几乎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当地政府很关心才旦旺久的情况,可惜西藏的假肢安装技术落后,且费用高昂,于是联系到了巴宜区东莞援藏工作组。据东莞援藏干部、林芝市巴宜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黎松庆介绍,东莞援藏工作组多方打听,了解到广东有新式的智能技术假肢,需要二三十万元。通过协调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和广东省假肢康复中心,最终由这两家机构免费为才旦旺久安装上了智能假肢。

  看着自己的“右手”又回来了,才旦旺久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他用“右手”握着黎松庆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好好过日子!”

  

  东莞企业捐助三百件羽绒服

  

  百巴镇拉格村是巴宜区辖下最偏远、最贫困的地方,共有133户591人。由于位于高海拔地区,气温极低,一些缺少衣物的村民在日常值班时只能忍受严寒。10月29日上午,一批来自东莞的羽绒服温暖了整个小村庄。

  “所朗家的,罗布家的,普巴家的……”东莞援藏干部杨望生、李卫星在村干部的协助下,把男女装羽绒服一一分发到各户代表手中。拿着新衣服,罗布迫不及待地试了试,并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

  杨望生说,拉格村距离市区较远,难以参与商贸行为,且无相应的产业配套,主要靠原始的农牧耕作及林下资源采摘为经济来源,整体贫困程度较高。“我在这个村有‘结对结亲’的定点帮扶户,日常走访中了解到大家缺衣的情况,就联系了东莞市市场监管局。该局发动东莞爱心企业以纯集团,捐助了300件御寒羽绒服,货值30多万元,该村每户都能领到男女装各一件。”

  “近年来,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着力在转变农牧民自主发展意识上下功夫,在‘输血’向‘造血’扶贫模式上想办法。”杨望生称,通过因地制宜,用足用好拉格村丰富的林下资源,正逐步把“拉格村”松茸形成品牌效应,当地的经济有了一定改善,村民们的脱贫意识也有了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