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护林老人

来源:羊城区域     2020年12月25日        版次:ZHA16    栏目:    作者:呼庆法

    

  □呼庆法

  

  当公共汽车穿行在隆虑镇蜿蜒的山路上时,总能看到山上有个种树的老人,他把镇上临近太行山的荒山秃岭都种上了花椒、山楂、板栗。老人叫申兴,解放战争时期,随大军南下参加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服从组织安排,就留在南方省份工作,后来就当上了省林业厅长。

  申兴南下后,就再没回来过。直到前几年,他放着好好的退休生活不享受,一个人跑回老家来种树了,大家才看到了这个当过“大官”的老头。

  这些年,他栽的树已郁郁葱葱地长成了林,连成了片,挂了果,每到成熟的季节,他就会通知村里的人去采摘,谁摘归谁。

  我就问我娘:“这人图个啥。”

  我娘说:“人家退休了,就想为家乡做点事,树苗都是自己掏钱买的呢!”

  有次,我在村里碰到了这个老头,瘦瘦的身材,有点微驼,紫红色的脸庞上总是洋溢着和蔼的微笑。

  我和他走对面,他点头和我笑了笑,我也赶忙回了他一个微笑,叫了声大伯。他叫住我,问我是谁家的,我说是村西头文殊家的,他哈哈一笑说:“噢——是文殊家的,论辈分你该叫我爷呢!”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叫了他一声爷,他问我读几年书了,我说读高三了,他点点头嘱咐我要好好学习。

  一晃又几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山坡上种树,只是我们这里已经发了很大变化,由于生态保养好,很多城里人节假日都到乡村来观光,县政府就依势利导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慢慢城里人越来越多,村里人也就开起了农家乐。

  后来我就读了大学,在外地参加了工作,也几次从报上读到了关于老人植树造林、捐资助学的报道。

  有次回去,就听家里人说,县里准备在村头的坡地建个大型的宾馆,由于需要砍伐林木和老头发生了冲突,他人很犟,最后县里让了步,就改了规划,准备把宾馆建在山下的农田。老头听说后,更着急:这农田都是收粮的水浇地,肥沃得很,你不占坡地占水浇地,这不是夺农民的饭碗吗!

  老头就天天去县里讨说法,县领导无奈地说:“你这山上不让建,山下也不让建,这旅游没接待,谁来投资?经济不发展,乡亲咋致富?”老头权衡再三,最后还是让了步,宾馆在山上开建了,砍掉了十多亩的板栗、花椒树,砍树那几天,老头天天去看,砍一天老头就唉声叹气一天。几天下来,人就瘦了一圈。

  再后来,我们那儿就成了国家4A级旅游区,每年的乡村旅游都为县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乡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依山傍水,一座一座的农家院就像在画里一样,好得让城里人羡慕。

  有人就想在坡边建房退休养老,可几次动工,都被老头拦了下来,他们就不屑地说:“这老头都八十多了,还能犟上几年?没事,我们等得起!”

  没想到,他们还真是等不起呢。

  这一晃又十多年过去了,县里也先后被评为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更让人惊喜的是,就在今年,我又从媒体上看到了关于老头的报道:《98岁老党员申兴捐款5万元抗击疫情》,我久久地凝视着醒目的标题,内心突然升腾起一股肃然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