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医生须读‘笑忘书’”何以引热议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2月25日        版次:YD08    栏目: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作者:罗志华

    

  □罗志华

  

  近日,曾在去年年初暴力伤医事件中遭受左手骨折、颅脑外伤、险些丧命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陶勇医生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四中五位高中生的来信。五名北京四中高一年级的同学向他请教如何确定人生目标,并且一直坚定走下去。这其中,还有想学医的同学表示,面对社会伤医事件频发、网友吐槽“学医苦、学医累”、家长持反对态度等种种困惑,自己也很迷茫,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放弃。(2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在面对“是否学医”这道题时,部分学生和家长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但也有不少人会感到困惑。从个人爱好来看,不乏有学生愿意当医生,从家庭的角度看,家里出了一名医生,今后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指导会更专业,在看病就医方面也可能会变得更方便一些。但时常发生的伤医事件,也让一些学生和家长感到担心。究竟要不要学医,他们希望得到过来人的帮助。

  陶勇是一名优秀的医生,且他又经历了一次严重的伤害事件,其身份与经历,很适合为这些学生和家长解疑释惑。陶勇与学生们的通信在“新华每日电讯”公号上发表后,受到网友尤其是学生的广泛热议,原因就在于此。陶勇直面挫折,不仅不受伤医事件的影响,反而愈挫愈勇,让网友们感受到了不畏困难和风险的人格魅力。更关键的是,陶勇受攻击后,多名患者和家长勇敢地替他挡刀,说明伤医只是极端个案,医患相互帮助共渡难关才是主流。陶勇用事实说话,坚定了网友的信心。

  此事引发热议,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陶勇称人生须读透“笑忘书”和“职业书”,尤其是医生和立志于学医的学生,更应该读透这两本书。其实这并不是两本实体书,而是两种对待医生职业和医患关系的态度。其中,“职业书”的重要性自不必言,医生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方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针对“笑忘书”,陶勇列举了中国围产医学之母严仁英教授的经历。作为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她曾在厕所里打扫卫生长达十年之久;作为北大医院院长的她到荒郊野外调查农村孕产妇的死因,最终制定并推广了围产医学,大大降低了孕产妇的死亡率。面对苦难,严教授说了八个字,“能吃能睡,没心没肺”。乐观看待挫折,忘记学医和执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一门心思钻研医学,则不仅不会被医患关系所困,而且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

  陶勇处理医患关系的方式、尤其是受到伤害后的心理调适过程,让患者们备受鼓励,也为医生们树立了榜样,这是陶勇受到关注和赢得尊重的重要原因。民众热议此事,是希望更多医生能够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专业和处理医患关系,若如此,医生也将收获相应回报,专业水平会逐渐提升,理解和支持医生的患者将日益增多,医患双方都会从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