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方寸之间演绎潮汕人文风情 “潮阳剪纸”创新焕发新魅力

“潮阳民间艺术三大瑰宝”之一的“潮阳剪纸”与时尚擦出了新火花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6月17日        版次:YD09    栏目:    作者:赵映光

     陈小燕(左)将“状元袍”剪纸服饰作品穿在其学生身上进行展示

     陈小燕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

     剪纸作品“一帆风顺”

     陈小燕的剪纸作品

     陈小燕的剪纸作品演绎了浓浓的潮汕人文风情

     剪纸作品被“印”在杯子,开发成文创产品

  

  总策划 / 汪一洋 刘海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 / 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主办单位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本期统筹 / 马汉青 

  

  【文脉“守艺人”②】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锋利的剪刀随着灵巧的双手,自如游走在一张平淡无奇的红纸间,像玩魔术般在方寸之间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图案,令人折服与惊叹……说到指尖上的精雕细琢,与潮阳英歌舞、潮阳笛套音乐并称“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的“潮阳剪纸”可谓是翘楚。

  而当这项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民间艺术,遇上时尚智能化的手机二维码时,它们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潮阳剪纸”市级传承人陈小燕用她的大胆创造给出了答案:将二者合为一体,使原本看起来有些杂乱的二维码,变为一幅让人惊叹的剪纸艺术作品。

  

  守正创新剪出可供扫描识别二维码

  

  日前,在我国的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羊城晚报记者走进了位于汕头中心城区的陈小燕剪纸艺术中心。

  踏入陈小燕的工作室,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斑斓的艺术世界,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有的小巧精致,有的大气磅礴,所选的题材既有描物写人,也有叙事言情,既有传统的小公园亭、开埠馆、红头船,也有“一带一路”、创文志愿者、抗疫劳模等与时俱进的作品……“天地风光皆展现,人间姿态尽留足。”一幅幅剪工细腻、格调雅致的剪纸,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感受到潮汕大地灿烂多姿的风土人情。

  “要用我手里的剪刀表现潮汕民风、民情,也剪出一个崭新的潮汕。”陈小燕告诉记者,艺术需要感悟,她在此前的创作期间常常会踩着单车,独自行走在城乡的大街小巷,挖掘题材,开阔视野,捕捉美丽瞬间。这让她的作品充满灵气,毫不起眼的剪刀红纸,在她手上,亦成了演绎美的工具。

  陈小燕告诉记者,相对于北方剪纸的粗犷,潮阳剪纸以阳剪见长,注重“精工细作”,必须制心一处,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有一次剪一幅《梅兰竹菊》,历经几天几夜,眼看大功即将告成,陈小燕激奋不已,谁知一不留神剪破了一条细如发丝的纹线,顿时功亏一篑……为求得一气呵成,每当灵感来袭,陈小燕便舍不得停歇,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每每要忙到凌晨才肯“收工”。

  日前,亮相央视《黄金100秒》节目的网红“状元袍”剪纸服饰,是陈小燕呕心沥血之代表作。据悉,陈小燕此次两件作品都参照了潮剧的相关服饰要求,巧妙地剪出龙、凤凰、牡丹花等吉祥图案。“因为这两件作品是要穿在身上,很多细小的线条经常会因承受重力而断裂,因此我前后花了二十多天,失败了很多次,也改进了很多次。”陈小燕告诉记者,这两件作品恰好是在高考前夕制作完成的,她的初衷也是希望全天下的考生都能够金榜题名,同时也希望全天下的劳动人民都能够做自己的状元。

  不过,真正让陈小燕备受人们称道,成为公认“网红”的则是她能够完美准确剪出二维码的一手“绝活”。

  陈小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自己当初尝试剪二维码的初衷时说,她认为二维码是时代进步的一个代表,通过二维码可以加好友、收付款、看新闻,她最初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挑战心态,结果没想到剪完后竟然真的可以扫码成功。而这样的作品在网络上“走红”后,陈小燕也意识到传承传统技艺,非常需要创新融合,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但剪二维码是一件苦活细活,陈小燕介绍说,她全程是按照传统的剪法,先用铅笔打出底稿,再一丝不苟地开剪。“位置要对准,转角要清晰,哪怕是一根细线,也不能断,这对耐性、记忆力和剪纸技艺都是极大考验,稍有差池都会导致二维码无效,整个过程非常不容易。”陈小燕说。

  

  传承非遗公益授课覆盖超5万人次

  

  陈小燕说,只要有机会,她便会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家乡,自己家乡的剪纸艺术。目前,陈小燕不仅是“潮阳剪纸”这一非遗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而且也是汕头市首届民间文化技艺大师、中华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汕头市技术能手,曾荣获“广东省基层文化宣传能人”和“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等称号,并且还兼任着汕头大学知行书院导师等工作。

  正是这一系列的头衔,让她时刻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陈小燕说,她对待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时她非常希望能够把剪纸艺术传授给下一代,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因此,多年来,她不仅成立了剪纸工作室和培训展示中心,而且亲历亲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义务教学当中,从幼儿园的孩子到退休老人,还有不少外国友人,都是她的授课对象。

  “目前固定授课的就有十几个班,在大中小学、社区、残联以及自己的艺术中心都有教学生。这十年来,教过的学生估计超过5万人次了。今年暑假已经有几名学生跟我联系好了,要来我这里学习剪纸。我目前开展的这些公益授课,就是希望能够传承好剪纸艺术。”陈小燕告诉记者,目前她还有一位举行过拜师仪式的弟子林康,潮剧名角方展荣还是她这场拜师仪式的见证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活动中,陈小燕总会带着她的残疾人学员到活动现场开展义卖等活动。陈小燕告诉记者,这些特殊的学员来自于汕头市聋哑学校,她从2013年开始,每个星期都会到该校举行一次培训课。陈小燕称,对于这些身患残疾的特殊学生,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残疾人朋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如果对他们的就业能有所帮助,那就更是再好不过的事了”。陈小燕说。

  如今的潮阳剪纸,已不单只是一个地方的传统艺术。近年来,潮阳剪纸在创新中传承,被制成壁挂、“印”在杯子、扇子、灯具上,做成旅游纪念品或者独具地方特色的手信,极大增加了剪纸作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广受欢迎,独特的潮阳剪纸随着潮籍华侨的足迹漂洋过海,名扬海内外。

  因此,陈小燕此前还开设过剪纸国际班,参加学习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在陈小燕的国际学生中,有的学习了剪纸技艺之后在国外开办展览,将中国剪纸文化传递到国外。陈小燕本也时常会在海外进行潮汕剪纸的推广和交流,她表示,通过剪纸,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见识到我国剪纸文化的独特魅力。

  剪纸是一项需要一定时间和技巧积累的艺术,虽然有不少人参与到陈小燕授课的快乐学习之中,但最后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极少,这让陈小燕感到剪纸非遗传承任重而道远。“真正能够以此项技艺来谋生的目前还是较少,希望潮汕剪纸能走出广东,走出中国,走得更远。坚守这项技艺虽然很累,但能够让它发扬光大,我内心是快乐的。”陈小燕说,她非常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剪纸人才,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开发出更多剪纸相关的文创产品,更好地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脉溯源

  

  “潮阳剪纸”是汕头潮阳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其兴起、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潮阳地区不论城市乡村,每逢传统节日、寿辰、婚姻嫁娶,都用剪纸贴饰在礼品上,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

  关于潮阳民间剪纸的起源时间,如今相关文献还未能找到确切记载。但从剪纸作品的题材内容和刀法上研究,潮阳民间剪纸的产生与发育,可能在东晋“永嘉之乱”时,由迁入潮汕的中原移民带来并加以发展。

  潮阳文化馆在上世纪80年代挖掘整理民间剪纸工作中,收集到的500多件作品,其中一件用棕色丝纸剪成的作品《蝙蝠》,据考证为清朝雍正年间之物,是潮阳民间剪纸目前尚能见到的最早作品。

  在多年的传承发展过程种,潮阳剪纸也曾几度兴盛又几度静寂,然其传承的生态链条却从未断裂。从1986年至今,刘启本、翁木顺、林荣坤等文化工作者都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地做好这门优秀传统艺术抢救、传承和保护的接力工作。对潮阳剪纸进行挖掘、搜集和整理,从它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研讨、总结,并积极编印剪纸集、举办剪纸展和撰写论文来扩大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申报剪纸之乡到潮阳剪纸入选全国非遗保护名录,他们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汗水。同时,他们不忘培养传承接班人,从上世纪90年代对潮阳伊梨园幼师们剪技的发掘培养,到如今以文化馆为重点基地的对一批剪纸新秀的栽培推介,都是可圈可点,行之有效的。近年来潮阳剪纸还被文化馆列入少儿美术课程,以保证传承的生态链永不断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阳当地政府组织力量对潮阳民间剪纸进行了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1989年,整理出181件(套)近五百个花样,出版了《潮阳民间剪纸》一书。2003年,有五十多件潮阳剪纸作品入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博览》和《潮汕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等书。1997年,潮阳区被广东省政府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