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国家级非遗项目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纪传英——

专业精心修复“斑驳时光” 匠心重塑潮人“精神家园”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7月22日        版次:YD09    栏目:文脉故事    作者:赵映光 、林文惠、高丹琦

     纪传英 (受访者供图)


  历经百余年沧桑后,昔日商贾云集的汕头小公园开埠区逐渐老去,雕梁画栋的骑楼群也一度成为了摇摇欲坠的斑驳危房。拯救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这片古建筑群以传承城市文脉,成了一件与时间赛跑的事。

  但如何“原汁原味”地重塑这片海内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让这些建筑物成为讲好汕头故事的真实载体呢?

  领衔参与了汕头小公园开埠区骑楼群修复工作、国家级非遗项目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纪传英,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向记者回忆了自己“遇见”古建筑、修复汕头小公园骑楼群、推动古建筑营造技艺走出汕头走向世界的故事。

  

  承接首单仿古建筑曾“交学费”三万元

  

  “其实,我以前是画版画出身的,在版画中培养的审美观和造型艺术为我转入古建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者日前在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见到纪传英时,已是77周岁的他依然步伐矫健,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儒雅谦和。

  据纪传英回忆,年少时他便对画画充满兴趣,也曾多年从事过版画工作,并且小有成就,多幅作品曾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上刊登。但因为种种原因,纪传英无法圆了年轻时的画家梦,此后他辗转打拼于多个领域。

  回忆起那段青葱岁月,纪传英笑着说,他多年的打拼生涯尝试过多种身份与角色,在油漆工、水泥工、木工等角色之间自如变换,并始终以谦卑的态度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这为他沉淀了许多建筑领域的过硬本领与精湛技艺。

  直到1968年,纪传英为谋生计开始涉足建筑行业,并于1980年开始专注于古建筑修缮领域。在纪传英看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潮汕古建筑是向世界展现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他希望自己的工作不仅是让破损的古建筑恢复原貌,更多的是让传统的古典文化得以传承。

  据悉,上世纪八十年代,潮汕地区有不少古庙宇、宗祠之类的古建筑年久失修,亟须修缮和保护,而从事古建筑修复的师傅却少之又少。作为一名古建筑修缮行业的新兵,纪传英也曾在自己接手的第一单仿古建筑上吃了亏。

  “那时候一位香港老板想要在家乡建设一个仿古楼阁并且找到了我,那时候我还只会画画,对现代建筑和仿古建筑的设计、估价等方面还不熟,因此接手的第一单古建筑项目就亏损了三万元,那时候的三万元算得上是巨款了。”纪传英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在古建筑领域的第一单亏了但他却感觉十分有价值,正是这次“交学费”的经历让他更加清楚了古现代建筑在建筑材料、估价等方面的异同,在今后的项目中估价也变得更加准确。

  

  力推古建筑营造技艺走向世界

  

  在外行人看来,修缮古建筑就是敲敲打打,不足为奇。但纪传英却用大半辈子的辛苦耕耘,赢得了“中国营造技术人物传承奖”“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等称号;并在国内外主持完成了500多个仿古建筑和古建筑修复项目,留下一批典范之作,斩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资产保存优异奖”等多项荣誉,为潮汕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界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古建筑是让人记住乡愁的重要因素,它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纪传英说,他一直坚持要把古建筑上的每个细节当作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载体去对待,在不改变古建筑现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貌。

  纪传英的这种理念,在他领衔修缮汕头小公园开埠区骑楼群的过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据介绍,汕头在2016年启动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试点工作,并以西堤路31号—57号(单号门牌)7栋骑楼作为试点建筑。该项工程改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后续的片区改造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因此对于纪传英来说,接受这个项目,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历经岁月沧桑,试点修缮的骑楼建筑破损严重、骑楼的灰塑风化脱落严重、没有现成图纸等许多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纪传英面前。

  “我们翻找了大量的相关历史照片和材料,充分考虑建筑特点,坚持对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使用了包括贝灰、河砂、糯米、红糖等传统材料,力求在修复过程中尽量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纪传英说,为做到“修旧如旧”,雕刻师傅们根据原先留存的图案框架,推测出原先的图案,进行手工描绘;从骑楼屋顶、窗台四周到支柱顶端的各种灰塑装饰物,工程方都进行了全部保留和修复,细致程度达到雕塑不增一花一草、屋内不少一梁一柱。

  据介绍,纪传英团队还运用了不少新材料和新技术去还原骑楼的历史风貌。例如,南生百货大楼外立面的修缮,其中的彩色玻璃就是按照原来的老工艺去定制的。而为了解决骑楼墙体软塌的困难,纪传英团队还改良配方,加上了水泥、黏合剂等新材料增强墙体耐久性,并通过“上色”的特殊处理让建筑得以恢复原貌。

  “经过四年的时间,我们从试点开始,逐步完成了对小公园开埠区7条街古建筑群的修缮工作,同时确保了工程安全。”纪传英说,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接下来的保育活化工作让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使得小公园开埠区的人气越来越旺,重现繁荣。纪传英认为,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保育活化还应在“修旧如旧”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通过增设停车场等方式优化公共空间,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全面改善街区环境,留住更多的游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自2016年被列入汕头市龙湖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在短短五年内已连续晋级为汕头市级、广东省级非遗项目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代表性传承人,纪传英目前仍活跃在古建筑修缮领域,同时还授徒传艺,让年轻一代更多地了解传统建筑,了解古建筑文化。而他的儿子纪雪山、纪雪峰也都已参与了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共同推动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走出汕头走向世界,以工匠精神赋予古建筑以灵魂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