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双减”是“小切口推动大改革”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期待更多元的教育评价方式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9月09日        版次:FA16    栏目:“双减”大家谈第二期    作者:何宁

     《“双减”大家谈》录制现场

     王建辉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

     陈峰 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校长

     陈先哲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本期主持

  

  陈晓璇

  

  羊城晚报社教育健康部副主任

  羊城晚报社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策划/统筹 陈晓璇 姚轶懿 文/何宁

  

  新学期来了,“双减”政策也正式落地。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如何平衡好“学生的需求”、“教师的负担”和“家长的责任”这三方面的关系? 在羊城晚报社、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指导下,由课外喵特约、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与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策划推出《“双减”大家谈》系列访谈节目。本期请来的三位嘉宾分别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专家三个角度各抒己见,观点精彩纷呈。

  

  “双减”后对课后托管更加优化

  提倡更加多元的教育评价方式

  

  羊城晚报:你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是如何解读“双减”相关细则和措施?

  王建辉: “双减”后,我们要对课后托管更加优化:一是扩大覆盖面。以前主要是公办小学有课后托管,现在除了公办小学外,公办初中和民办小学、民办初中也要纳入;二是托管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必须是“5+2”,每天2个小时的课后托管基本要让孩子先在学校把作业做完,要有老师现场答疑,尽量不要把作业带回家。

  陈峰:我对“双减”的理解就是“减”和“提”:减掉校内校外过重的负担,提升校内的教学质量和活动质量。广州的“双减”细则里我印象很深的是支持教学创新,我觉得运用信息技术去精准教学和精准学习,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空间。

  陈先哲:我觉得“双减”最主要的是“减”,不仅要减掉过重的学业负担,还要减掉过去这种“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方式,提倡更加多元的教育评价方式。如果这种评价方式不变的话,家长很容易把减掉的校外培训需求转嫁到学校,这会让学校有不能承受之重。

  

  如何平衡好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需求

  考验着每一位校长的智慧

  

  羊城晚报:增加了课后托管,老师会不会比以前累很多?

  王建辉:这是“双减”反响较大的问题,如何平衡好“学生的需求”、“教师的负担”和“家长的责任”这三方的问题,特别考验校长们的智慧。“双减”是要减轻家长过重的负担,而不是减掉家长该承担的责任。

  对于教师来说,“双减”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是希望老师们更重视校内的教学和研究,让孩子们能够在学校学得更好,我们希望学校可以有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比如教师轮值、教师工作时间弹性,要保证教师的正常休息时间,如果影响到老师正常的备课和教学教研,那就违背了“双减”的初衷。

  陈峰:关于教师负担的问题,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去加拿大做访问学者观察到的情况。加拿大的中小学下午3:30就放学了,学校也提供校内托管服务,但只有小部分老师留在学校,类似于老师轮值,但与此同时,另一支专门负责孩子课后托管服务的队伍进到学校,这支队伍是教育局购买的第三方服务,提供作业答疑、素质类课程等。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里还包含着一群志愿者,他们由大学生、高中生、高中老师组成。我觉得教育局可以参考这种方式:一是向社会购买服务,二是让大学生群体进到学校来试点教学或辅导学生作业。

  

  家长焦虑的根源在于不确定性

  学校应该用自己的专业去引领社会

  

  羊城晚报:“双减”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减轻家长的负担和焦虑,那你们认为,家长焦虑的根源在哪里呢?

  王建辉:因为孩子的未来不确定,对于不确定的东西,都会比较焦虑,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但是,家长对于优秀的理解可能较片面,可能大多数家长认为的优秀就是成绩好。在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方面,很多家长的做法也是片面的,以为花了越多时间做题和学习就可以让孩子优秀。刚才陈教授讲得非常好,我们的评价方式确实要改变了,家长也要改变对孩子的期望和认识。

  羊城晚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家长的焦虑呢?

  王建辉:首先,学校应该用自己的专业去引领社会,引领家长,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学校和老师还要用行动去证明给家长看,优秀的孩子就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孩子分数也不会差的。

  陈峰:我们的学生从一入学开始,老师们就会让他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并告诉孩子们,五育并举在每一位孩子的手上自己“掌控”了:“我们五个手指头,拇指表示身体健康第一,食指表示做人的品行,中指表示学业水平,无名指表示个性爱好,小指表示幸福自己、快乐自己的能力,这些全部掌握在你们写字的手上。”

  

  素质培养或职业教育

  是校外培训机构可尝试的两条转型赛道

  

  羊城晚报:此次“双减”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规范课外培训机构,请问陈峰校长,您作为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民办教育协会该如何正确引导这些机构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呢?

  陈峰: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值得我们去引导:一是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问题。希望借这次“双减”的契机,要所有的培训机构一起接受整治让其规范化,才能科学合理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合法合规的服务,这也是我们期待的一种良好的校外培训生态。二是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的问题。不少机构已经或正在从学科培训往素质培养方面转型,比如语言素养、思维认知的素养、审美的素养、心理健康调试的素养等都是方向。

  羊城晚报:陈教授,您觉得校外培训机构该如何规范呢?

  陈先哲:我觉得校外培训机构除了往非学科类的素质方向转型外,还可以关注一下职业教育的赛道,因为国家一直希望建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但目前发展比较薄弱,校外培训机构这些年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顺着国家主导的方向转战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努力。

  

  “双减”不能急于求成

  改变的是整个社会的教育态势

  

  羊城晚报:新学期开学,“双减”就要从纸上落到现实了,对于“双减”的具体落实,你们有怎样的建议?

  陈峰:我觉得大家不能急于求成,别想着一开学,政策落地了就能成功,这是整个社会教育文化传统和老百姓教育行为习惯的一种改变。关键要满足三个要素:抓住核心线索、及时给予反馈、得到奖赏。 “双减”是任重道远的一件事情,改变的是整个社会的教育态势,这需要全社会去努力,并且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王建辉: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双减”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的“双减”工作,只有校内校外一起努力,才能够真正有效落实。

  陈先哲: “双减”是“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是非常刚性的政策,将对改变我们整个教育发展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希望它能够创造一个更大的空间,让更多有情怀的校长、老师、家长都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去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变得更加多元,更加有活力,我们的教育改革才会真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