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方言古韵兼收并蓄 潮语传承形式新颖

潮语被视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当下通过电影、书籍、音频等新形式传播,维系海内外潮人的桑梓情谊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3月02日        版次:YD09    栏目:    作者:蚁璐雅、王沫依、郑嘉敏、祖颖

     少儿演唱潮汕新童谣《点石狮》 资料图

     潮剧 资料图

     《潮人好家风》丛书 受访者供图

     凤凰传奇在汕头小公园演唱潮语歌曲 资料图

     现代潮剧 蚁璐雅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蚁璐雅 王沫依 实习生 郑嘉敏 祖颖

  

  一声“家己人”,道出了万千潮汕人的浓浓乡愁。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方言之一,潮汕文化的载体——潮语保留了古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特点及词汇,被视为古汉语的“活化石”,通过潮剧、潮州歌谣、歌册、潮语相声等艺术形式,维系海内外潮人的桑梓情谊。

  虎年春节,八方游客走进潮汕大地领略独特文化。老妈宫戏台的潮剧持续火爆,“喝茶”等潮语成为游客热词;电影院中,一部潮语院线电影《带你去见我妈》热播,熟悉的乡音和文化细节不仅让海内外潮人倍感亲切,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朋友观看。当前,潮语传承和传播的载体除了传统文化外,更有电影等一众新开辟渠道相继亮相,面向不同年龄段人群,正推动潮语继续使用、发展下去,带领潮汕文化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古老又年轻:不断丰富的古汉语“活化石”

  

  潮语,也叫潮汕方言、潮州方言等,学术专称是粤东闽方言,属于中国七大方言之一的闽方言之下的闽南次方言,与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雷州话、海南话是同一个层次的方言土语。

  据国家语保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著名方言学家林伦伦介绍,潮语因为保留了古汉语从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层次的语音特点和大量词语,被视为古汉语的“活化石”。随口而出的“翘楚”“相好” “悦怿女美”等乃是《诗经》时代的词语,“大家”“新妇” “小郎” 等则为比较完整的汉魏六朝亲属称谓。凡此种种,都受到汉语语音史、词汇史研究专家的青睐。“全世界很多人都在研究潮语。”林伦伦说。

  当我们翻开一本古诗词书,许多“文绉绉”的语句用潮语朗诵十分动听。“不同于普通话的四声调,潮语包含八个声调,保留了古入声。”潮州歌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朝虹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潮语的声母保留了“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的特点。据林朝虹团队于2016年所做的国家语保项目“潮州点”的调查发现,潮语包括有音无字韵母共95个韵母,令潮语发音更复杂、更丰富、更具音乐性。

  

  传统又时尚:海洋文化注入活力

  

  自明清以来,众多潮汕人漂洋过海,异域谋生,至今,海外仍有众多人在使用潮语进行日常交流,为潮语的发展不断注入鲜活动力。

  提及此,林伦伦表示,潮语有些词汇来自于英语,如:汽车为“啰喱”(英语为lorry)、扳手为“士巴拿””(英语为spanner)等;另外,有些潮语词汇来自马来语,如:五脚砌(即骑楼下五英尺宽的人行道)、结哔(即箱子)、糕啤(即咖啡)等。

  “潮汕方言中除了有大量的古汉语语音特点和词语之外,还有一些词语是来自外国的,就像潮汕文化里,包含有海洋文化的成分一样,这是由我们潮人数百年的海外移民史(过番史)形成的特点所决定的。”林伦伦介绍道。

  

  新瓶装老酒:潮语为根结出硕果

  

  正如林伦伦所提到的:“潮语还是潮人的有声标识,一听到潮汕话 ‘家己人’的感觉就油然而生。潮汕话成为了工作、商业协作上的中介语,也是联系乡情、亲情的纽带。”

  以潮语为载体的潮剧、潮语歌谣、潮语相声小品歌曲等艺术形式,是在潮语这个庞大根基上生长出的累累硕果。“没有潮语就没有一系列潮语文化形式,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大打折扣,这也是潮语的价值所在。”林伦伦向记者强调潮语的重要性。

  如今,潮汕文化的传承越发新颖,仅仅潮语院线电影这一块,从2018年至今就有4部上线。汕头市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林泽群告诉记者,目前还有《夏雨来》等5部电影正在筹拍和等待上映中。

  在今年春节出彩的《带你去见我妈》一片潮味尤浓,在沿用潮汕演员、本土拍摄、打磨本土故事、研究潮人性格特点方面持续发力。作为该片的文化顾问,林伦伦表示,“要有‘新瓶装老酒’的创新意识,要找到适合年轻人欣赏口味的方式、模式来做传承、弘扬工作。让年轻人产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然后投身到保护、传承和弘扬潮汕文化的队伍中来”。

  

  研究与传承:多种形式推广潮语

  

  潮语不仅属于潮汕地区,更是中华语言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当下,除了不同领域的文艺工作者外,一代代潮语研究者也在身体力行传承潮汕方言文化,在各自领域为潮语 “出圈”贡献力量。

  日前,《潮人好家风》丛书问世,这套以童谣、谚语、古诗主题的绘本丛书面向小学和幼儿园推广潮语,描述潮人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等美好品德,由林伦伦与林朝虹共同主编。

  “该书包含手绘童谣水彩绘本150多幅、手绘谚语水粉画60幅、手绘古诗中国画30幅,童趣倍增,同时,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广播电视台资深节目主持人一齐发力,精益求精,录制了堪称典范的不同口音朗读音频,难能可贵。”林朝虹自豪地说。

  在青少年中推广潮语,林伦伦认为不仅学校做好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的工作,而且家庭要创造一个潮语传承的小乐园等。

  

  海内外传播:为建设和美侨乡而努力

  

  四海潮声,五洲共享。实际上,当下先进的传播技术给予了潮语这一地域性方言更广阔的舞台。

  去年春节,潮汕音乐人李绪杰的原创歌曲《我爱潮汕小吃》经凤凰传奇等艺人演唱,通过网络走进了许多海外华侨华人的视线;多部潮语电影也把潮汕方言、潮音潮乐、潮汕大地风土人情搬上大银幕,把潮汕文化推广到海内外。在热映电影《带你去见我妈》中,观众评价最多的当属对电影中“母亲”一角的称赞,海内外网友留言称“看哭了”“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坐飞机的母亲是我认识的母亲的样子”等。如此看来,这样一部潮汕气息浓厚的作品,其影响力并未局限于潮汕地区,也呼应了那一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此外,《潮人好家风》将其中的潮汕童谣全部动画视频上传至视频网站,并把潮州、汕头、揭阳三市著名主播录制的不同口音的谚语和古诗音频全部上传至网络平台,为海内外潮人提供免费学习资源。

  “目前,深圳就有400多万潮人,广州有300多万,上海有80多万,北京超过100万。”林伦伦认为,构建文化认同十分重要,要用最大的努力去做保护和传承工作,保持保护、传承潮语和乡土文化的浓郁情结,为把潮汕地区建设成为远者来、近者悦的和美侨乡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