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特色农产品马冈鹅已经衍生出不少预制菜品种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结束一天的辛劳,回到家中从冰箱取出预制菜,稍为加热,一桌可口的饭菜便完成了……近年来,随着家庭生活方式转变等原因,预制菜逐渐走入老百姓餐桌,成为一个具有万亿产值潜力的产业。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的江门,瞄准这一产业准备“大展拳脚”。日前,江门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打造江门预制菜产业集群项目,打响“侨都预制菜”品牌。 预制菜成市场“新宠” 刚刚过去的虎年新春,预制盆菜成了不少江门家庭年夜饭的首选。省却了大量的购买、处理、烹饪食材的步骤,只需加热一下,香喷喷的盘菜便传出了浓厚的“年味”。 根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其省去了食材采购的烦恼,简化了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烹饪方式,就能直接作为餐桌上的便捷特色菜品。 近年来,在家庭生活方式转变、居家消费等因素推动下,预制菜产业快速崛起。《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预制菜行业在未来六至七年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级餐饮市场”。 而在江门,众多企业及商家早已“入局”。去年起,某快餐品牌连锁店陆续在门店推出炒饭、牛排、鸡胸肉、猪排、螺蛳粉、热干面、鸡汤等预制菜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本地企业经过摸索与研发,也开发出众多具有“五邑味道”的预制菜。如广东得宝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豉油鸡、盐焗鸡、白切鸡等产品,更占领了港澳等地的商超、食肆,获得了每年1.5亿元的产值规模。其他江门企业的鳗鱼、马冈鹅及各类海产预制菜产品,也在近年陆续推出市场。 特色农业有利于预制菜发展 江门发展预制菜产业有何优势?广东得宝食品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陈金安认为,农产品是预制菜产业的最前端,直接决定“菜品”成色的好坏,如果能把控农产品供应的上游,江门企业就拥有了显著的先天发展优势。 在这方面,江门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据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介绍,江门市粮食产量、畜禽产量、水产养殖面积分别约占珠三角的1/4、1/5和1/3,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优质“米袋子”“菜篮子”“海鲜铺子”。目前江门市已构建“1+10+27”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10个,形成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2021年总产值达418亿元;同时拥有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近600家,包括粮油、肉蛋类、水产品等领域,加工优势明显。该局局长郑少强形容:“江门是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洼地,资源丰富,制造预制菜的‘菜篮’,可谓柴米油盐样样齐,条件过硬,基础扎实。” 而江门冷链物流的发展,也让预制菜能够保存食材鲜味,以最佳状态进入消费者餐桌。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第一批省级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中,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榜上有名。据悉,目前产业园核心区已累计撬动12家农产品加工冷链企业,总投资33.47亿元。 结盟打造“侨”味预制菜 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在关于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产业方面,江门被列为核心城市。随后,江门就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成为其发展的重点。去年11月,《江门市加快推进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出台,把发展预制菜产业纳入六大产业发展的任务内容,建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链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链长的六大产业领导机制,以及“一链长、一专班、一产业、一体系、一抓到底”的联动协调推进机制。 而在今年,江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走上“快车道”。日前,江门成立了包括32家经营主体、7个行业商(协)会、5家金融机构、9个科研院所及技术检测机构的江门预制菜产业联盟,形成“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检测机构”多方参与的格局。 据悉,江门预制菜产业联盟将整合资源优势,共同构建上下游产业互联、专业分工明晰、产销及配套企业相对集中的预制菜产业发展平台,合力打造江门预制菜产业集群项目,推广“生产基地+预制菜产业+电商/门店”等产销模式,衔接起生产与消费两端,打响“侨都预制菜”品牌。 联盟成立会上,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钟国活介绍,结合打造本土预制菜服务和推介平台,江门将突出品牌推介、产品促销、厂商对接、交流合作等活动,同时发掘农产品产地属性、品类属性等信息,把品牌与原产地概念紧密挂钩,实现“侨都预制菜”区域公共品牌与侨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