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陈渭良伤科油:

研究改进从未停步 初心不变服务街坊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3月18日        版次:FA14    栏目:    作者:张闻

     陈渭良讲述伤科油历史

     药房药师按药方拿出陈渭良伤科油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闻

  

  传承中华文明,融入南粤风骨,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佛山不但是南狮、武术、陶瓷等岭南文化精粹的汇集之地,更有岭南成药之乡的盛名,“佛药”美名远扬全球五大洲,至今仍有许多华侨华人专门来佛山求购。

  有意思的是,佛山人以低调、务实闻名,但“佛药”的命名有时却有点“张扬”——在佛山,有好几味风靡港澳甚至闻名世界的名药都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如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李广海跌打酒、陈渭良伤科油,以及发源于佛山后在港澳发展起来的黄祥华如意油、马百良安宫牛黄丸等,这个现象背后有什么原因?

  近日,佛山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正式部署佛山市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工作。羊城晚报记者计划从“探寻佛山名药典故”的角度,挖掘佛山中医文化的幕后故事。陈渭良伤科油的背后故事就是我们首个要探访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成药

  曾用伤科油取出伤者背上13颗铅弹

  

  作为佛山市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佛山市中医院名药频出,伤科黄水和陈渭良伤科油便是治疗跌打损伤最著名的两款特效药。然而,即使是医院里的医生也往往不明白,伤科黄水和伤科油同样都由全国首批“中医骨伤名师”“镇院之宝”陈渭良所创,但为何只有伤科油专门以“陈渭良”的名字命名?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拜访了已经84岁高龄的陈渭良。

  “佛山自古武风盛行,械斗难免受伤,所以跌打损伤类治疗也同样发展迅速。”回忆往昔,陈渭良告诉记者。陈渭良家中世代行医,陈渭良的爷爷辈便依据中医药理及前辈经验,配制出了黄水、黄油等治疗跌打损伤的药方,贴上纱布前使用黄水和黄油涂在伤口上,可有效减少细菌繁殖,降低感染风险。1956年,佛山市中医院正式成立,早已小有名气的陈渭良拜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名医李广海门下深造,这款药方也被带到了佛山市中医院。

  陈渭良还记得20世纪50年代,医院接收了一位在广西打猎被误伤的猎人,背上布满弹孔,陈渭良立刻用伤科油(当时还只有药方无名称)外敷在创面上,待伤口治疗一段时间,药效发挥促进伤口逐渐愈合后,十三颗铅弹陆续浮出表皮,最终被取出来。

  

  功效显著诊室门庭若市

  口口相传以创始人名字命名

  

  由于疗效显著,伤科油很快就在佛山声名远扬。然而,在一线行医的陈渭良发现,伤科油依然有不少改进空间,“比如,原来的伤科油颜色较深,市民涂抹后,油很容易就浸出来把衣服弄脏,能否加以改进,让伤科油颜色更淡,更快挥发,刺激性气味更小,更不容易被氧化?”陈渭良每天都在尝试改良伤科油,最艰苦的时候,他每天上午7点半就出门诊,一直到晚上11点才下班,回家又继续钻研药理;医院缺医少药,陈渭良就骑近8个小时(来回)的自行车,到肇庆七星岩采药。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寻找到更好的植物油代替原有配料,进一步增强了伤科油功效。

  后来,伤科油改为大规模机器制作,陈渭良继续在用油浓度上加以改良,终于研制出如今常见的伤科油。

  伤科油后来为何又加上了创始人陈渭良的名字?改革开放后,“佛山中医”声名远扬,陈渭良诊室门庭若市,伤科油因其功效显著深受患者喜爱,更获得卫生部领导的赞许,并建议以陈渭良名字命名,以彰显陈渭良对伤科油传承创新、为广大病患解除病痛的贡献与精神。自此,陈渭良伤科油这个名称广泛流传,后经佛山市中医院正式申请,“陈渭良伤科油”才正式成为该款药品的官方命名。

  服务佛山多年,如今,陈渭良伤科油早已成为佛山家庭必备良药。“很多患者来中医院看病时,都会请医生开几瓶伤科油,甚至在一些外地的医疗联盟单位里,陈渭良伤科油也很受当地病患欢迎。”佛山市中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此外,陈渭良伤科油也成为佛山市中医院“伤科制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佛山伤科制药”的名义被纳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尽管已84岁,陈渭良对伤科油的改进依然未停下脚步,希望通过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疗效,更好地服务患者,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彩。

  

  记者手记

  

  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采访这位杏林名医,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犹如置身于他经历的每一个时代,他记得的每一次治疗,或许带来的就是一条生命的延续,一个家庭的幸福;他述说的每一次研发经历,或许当时看来都千辛万苦。望着采访结束后又去探望病人的老人,我深深了解到,他的人生经验就是一笔宝藏,我们每学习一分,都将让自己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