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匠心传非遗 火龙舞盛世

国家级非遗梅州丰顺“埔寨火龙”活化为大型实景演艺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3月30日        版次:YD09    栏目:    作者:危健峰、丘锐妮、赖嘉华、郑坤、陈泱仪

     埔寨火龙表演热闹非凡 受访者供图

     《千年火龙》表演 受访者供图

     张自进制作火龙中 赖嘉华 摄

     《千年火龙》呈现“光”与“火”的盛宴 受访者供图

     张自进儿子在制作手工艺品 赖嘉华 摄

  

  文/危健峰 丘锐妮 赖嘉华 郑  坤 陈泱仪

  

  在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每逢元宵佳节,人们都要用竹篾、稻草扎成“金龙”形状,在“金龙”上安爆竹、插香火,配以锣鼓,燃放舞动“金龙”,俗称“烧龙”,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始于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埔寨世代沿袭相传的民间祭祀礼仪和驱邪祈福的习俗。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当地火龙制作艺人传承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埔寨火龙”。2022年,在央视《传奇中国节·元宵》节目中,丰顺埔寨火龙惊艳众人。作为2008年就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埔寨火龙”如何传承、发展和活化?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在丰顺县采访获悉,当地将埔寨火龙元素融入旅游景区,打造融山水、民俗、故事、灯光、音像为一体的大型实景演出,展现丰顺独特火龙文化,让这个国家级非遗找到了一条传承活化的新路径。

  

  龙腾飞舞闹佳节

  

  龙作为一种古老的图腾,在客家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不仅在客家传统建筑中经常出现龙的身影,祠堂里祖先神主牌下方供奉的也叫“五方龙神”。在喜庆日子里,客家人会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埔寨火龙”就是其中一种极具观赏性的客家舞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顺埔寨火龙制作技艺传承人张自进告诉记者,“埔寨火龙”一般用竹篾结扎,最多的有15节,全长可达40多米,“龙头”“龙身”内装有导火线连接起来的各式烟花、“火箭”,用纸裱面,绘上色彩。“火龙”具有张嘴、吐珠、躬身、摇尾、喷火等功能,在舞动时能自动点燃、发射各类烟花。

  “埔寨火龙”表演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进行,特别之处在于龙头、龙身至龙尾都会巧妙地系上不同的烟花爆竹,包含“烧禹门”“烧烟架”“烧火龙”三大项目。同时有火缆队、喜炮队、龙灯队和鼓乐队共100多人配合表演。

  “烧禹门”也叫“鲤鱼跳龙门”,“禹门”高六米,设正门和两个小门,宽有十余米,形似牌坊门。门联常用“龙腾凤舞歌盛世 鱼跃人欢乐升平”。“禹门”各处安装着各式烟花,“烧禹门”时还有“水族群鱼”配合表演。这个项目取材于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禹门”之下成群的鲤、虾,在鳌鱼的带领下遨游、戏水、跳跃,好一番太平景象。

  “烧烟架”也称“烧火树”。“烟架”高达十余米,有十一架不同层次的烟花景观,能自下而上有序地燃放表演。顷刻间,小龙落地生、花篮成双对、落地生银花、大船丰收归、鲤鱼带子游、喜联呈吉祥、花篮串串艳、万箭穿云霄、珠灯成双对、圆盘开好花、花好月又圆等奇景不断出现。

  重头戏是“烧火龙”,分为“出龙”“烧龙”和“回龙”三个步骤。“金龙”一般由60多位赤膊壮汉手擎出洞,在“金龙”不停上下舞动的同时,火也会跟着引线蔓延,逐节点燃龙身上的烟花,“金龙”瞬间变为银花飞溅、火花四射的“火龙”。舞龙人在七彩光焰中娴熟地“驭龙”,火龙仿佛活了过来,在火海中翻腾飞舞,做出张嘴、吐珠、躬身、摇尾、喷火等动作,气势磅礴,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周边的群众不仅不会躲避四溅的火星,还要争先上前沾沾“龙气”,礼炮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匠心不变传技艺

  

  丰顺县埔寨镇被誉为“中国火龙之乡”,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与“广东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一般正月初五开工,五六个人,有时七八个人,连续干到正月十四甚至正月十五当天,才能完成一条龙。”张自进告诉记者,每年各个家族都尽全力将自家的龙做得最好、最神气。

  张自进与很多埔寨人一样,自小就目睹祖辈们制作火龙,但他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忙制作火龙,并展现出了惊人的天分,还常琢磨:“怎样的龙头更神气、怎样画龙鳞更顺畅……我经常会想这些问题。”原来制作火龙看似千篇一律,实际上由于工序繁杂且没有图纸,每个人做出来的火龙都不一样。“要想把龙做好,就要专心,做一下又想其他的事情,就做不好。”张自进爱钻研又耐得住性子,制作出来的火龙总是活灵活现。2008年,张自进接过“传递棒”,成为了第三代火龙传承人。

  记者了解到,最初的“火龙”只用稻草、竹篾结扎成龙躯再糊裱上白纸,单色勾点绘画而成。然后用硫磺、白硝、木炭土自制火药烟花,制作出土火箭“高龙”“吐珠”“转花”“大犁”等,再装配成“火龙”。经过长期改进,“火龙”日趋美观。张自进也在父辈的基础上改良了“火龙”的骨架材料、颜料,并且在龙身加上了灯泡装饰。改良后的“埔寨火龙”观赏性更强,更加受到大家的喜爱。

  2018年,张自进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让“埔寨火龙”走出去,他经常带上自己制作的火龙去潮汕地区、珠三角、福建等地巡演,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项民间艺术。

  “我父亲说过,要认真细致做好每一步。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现在也教给我的儿子。”张自进带记者参观他的火龙制作室,一进门就看到他的两个儿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一条大蜈蚣,身旁除了栩栩如生的火龙,还有一只神气十足的公鸡,原来他们正在创作新的手工艺品。

  张自进告诉记者,他除了制作传统的火龙,也会探索一些新的产品,如今他的两个儿子也走上了学习火龙技艺的道路,他除了希望孩子们能传承祖辈制作火龙时细致认真的精神,也鼓励年轻人创新产品,多种途径传承和发扬火龙技艺。

  

  文脉链接

  

  传统与现代融合

  大型火龙实景演艺展魅力

  

  “从民俗里穿街过巷,火龙的盛大,带着祥云、虹霓、雷电。鼓乐声中,簇拥的人们看见它昂首阔步,看不见的龙尾搅动乡村的欢乐。”如丰顺诗人陈其旭的诗歌所言,每年元宵节埔寨的火龙表演都热闹非凡,吸引周边数万名群众前去观赏,却仍有不少看不到盛况的观众扼腕叹息,与此同时非遗文化也面临“推广”困境。


  茶山上演绎火龙盛景


  为了进一步活化利用好这一国家级非遗,在梅州市和丰顺县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丰顺乡贤罗斌结合埔寨火龙的特点,打造以大型火龙实景演艺为主题的大宝山旅游度假区。

  大宝山景区距离丰顺县城约6.8公里,实际上是一座种植丰顺高山绿茶的茶山。开发为景区后,保留茶山的同时,在山谷造有人工湖,周边安排有座椅,并以山景为背景,加入了现代灯光、音响、激光、水幕等元素,形成实景演出剧场。

  “梅州地区不缺山水美景,尤其是在素有梅州‘南大门’之称的丰顺县,所以景区在成立之初就打算打造成既能游览山水风光,还能欣赏民俗表演的地方。”大宝山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黄渊介绍,经过挑选,他们景区的民俗表演题材最终选定为“埔寨火龙”,创作了《千年火龙》实景剧,还邀请国家级非遗丰顺埔寨火龙制作技艺传承人张自进及其团队加入其中。

  据了解,《千年火龙》实景剧以大宝山生态茶园广阔而多层次的自然山水为舞台,为现场观众呈现出一场“光”与“火”的盛宴。实景剧以“埔寨火龙”及其民间传说为文化内核,采用水幕全息投影、威亚系统、裸眼6D等最新技术,将真人表演与视频特效进行整体策划创意及对位编排,形成“虚实结合”的舞台表现效果,生动展现了丰顺的火龙文化、客潮文化。


  打造研学营地传承非遗


  “把它运用到景区中,让非遗与文旅更好地融合,使更多的人了解‘埔寨火龙’这项国家级非遗习俗。”黄渊告诉记者,这个原本每年一次的习俗,如今在正常情况下每周三和每周六都能在景区欣赏到。

  如何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激发对非遗的兴趣、感受非遗魅力,传承和发展非遗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20年10月,大宝山景区向相关部门申请设立了梅州市大宝山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营地自行开发《龙的传人》《探寻非遗火龙》等10多门研学教育课程,通过课程教育,让学生们对非遗火龙产生好奇,并产生研学兴趣。”黄渊介绍,截至目前,营地已接待来自梅州、揭阳、汕头、潮州等学校约6万余人次的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了解“埔寨火龙”的起源、历史,丰富自身人文情怀;通过团队手绘给“火龙”的龙身上色,感受着国家级非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