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山市博物馆新馆5月18日开门迎客

“小而美”特色博物馆群推动香山古城活化利用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5月19日        版次:ZXA13    栏目:    作者:林翎、钟轩、周冠麟、罗小曼

     中山历史陈列厅的民国街景 林翎 摄

     中山博物馆新馆外观 图/中山宣

     中山博物馆新馆采用院落式布局 林翎 摄

     中山历史陈列展厅展品 图/中山宣

  

  羊城晚报记者 林翎 通讯员 钟轩 周冠麟 罗小曼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博物馆是展示城市灵魂的重要窗口。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山市文化兴城的重点工程——中山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公众开放。中山市博物馆新馆为中山市博物馆群主体建筑项目,位于香山古城核心区域。今年恰逢香山建县870年,中山市正以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启用为契机,推动香山古城保护活化项目行稳致远。

  

  院落式设计打造博物馆群

  

  中山市博物馆群建设项目是中山市重要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位于孙文中路、水关街、治安街、照壁街围合区域,项目总投资4.065亿元,项目用地面积1.7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包括中山市博物馆新馆、中山收音机博物馆,及侨立中山公医院旧址、郑藻如旧居、中共中山县委一三九招待所旧址等。

  初夏的阳光普照着这片街区,新馆与博物馆群其他建筑,乃至周边的石岐老街,水乳交融,丝毫不显突兀。新馆建筑设计现代简约,采用黑灰色调,线条简洁凝练,院落式的布局是馆群项目建设的一大亮点,有效减小独栋体量,减少对周边历史建筑的压迫感,随处可见的灰瓦、窗格、青砖等,形成新旧“插花”、互相借景的和谐布局,营造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氛围,也充分体现出“博物馆群”的理念。

  主体建筑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分为地下二层、地上三层,较旧馆总面积扩大约12倍,内有中山历史陈列展馆、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和临时展厅、社教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为和谐融合周边环境,该馆将园林、建筑、历史三者结合,通过“保留、改造、新建”,延续并恢复本街区历史脉络,为市民打造环境宜人、体现中山城市历史记忆的公共文化场馆。

  值得一提的是新馆大堂以“风起伶仃洋”为主题的大型风景主题漆壁画。这幅长15米、宽9米的漆壁画气势磅礴,是我国目前第二大漆壁画,由广东省漆画大师苏星与其30多人团队耗时2年共同创作完成。从壁画可见,伶仃洋之上来自中国与外国的商船扬帆启航,与底部的香山岛屿,展现旧时香山中西文化汇流的风采,寓意香山人“开风气之先”“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

  新馆落成开放的背后,是中山人十年多孜孜不倦的努力。2011年“中山市博物馆群”——原名“中山市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项目招投标,中山本土资深设计机构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成功夺标。近十年间,设计团队走访国内外几十个博物馆,吸取优秀先进的博物馆设计理念,设计草稿近2米高。

  项目选址位于中山市旧城风貌保护区,有限高、低密度、风貌延续等要求,使建筑体量不能太大,审美上不能太跳跃,可发挥空间有限。设计团队拜访了国内建筑名师何镜堂院士及多位行内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及探讨。2017年,设计团队总结出了最终设计理念:在尊重原有历史建筑及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在原有街区脉络及空间尺度下,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合理控制新建筑的体量,通过对新的建筑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对传统建筑元素的提炼,塑造一个和谐统一、新旧融合的新街区。

  

  主题式展览讲述香山历史

  

  走进新馆展区,“敢为天下先——中山精神、民族烙印”的大字,映入眼帘。中山旧称香山,中西文明的交汇融合,使香山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文化遗存丰厚。但是,随着行政区域变迁,曾经的香山如今已分为中山、珠海、澳门三个城市。中山市博物馆在特色藏品体系构建中,正是从思维上突破了现有的行政区域规划的限制。在确定藏品征集的范围时以整个香山为大视野,以香山文化为依托,香山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见证物都属于博物馆的征集范围,使香山的海洋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成为博物馆的特色收藏。

  中山历史陈列《风起伶仃洋——中山历史陈列》位于博物馆1号楼,展厅面积3200多平方米,展线850多米,展出文物资料800多件(套),按照时间脉络讲述香山(中山)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该展览由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家刘志伟主持撰写,整个展陈沿着地区开发和全球化两大脉络展开,采用主题式展览为大家讲述香山历史。

  在地区开发的脉络下,陈列以香山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变迁为出发点,从岛屿先民的生存状态、聚落形成、行政建制设置、资源开发利用、居民生计、市场发育、文明教化与王朝秩序建构的过程等多个角度,展示香山的人文空间与生活形貌的演变过程;在全球化的脉络下,则立足于香山的海洋环境和水陆相间的地理特点,从海洋交通与海上活动的传统,追溯香山通过当时被葡萄牙占据的澳门成为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的连接点的渊源,进而展现香山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前沿的历史图景。

  历史陈列展厅分为“海上香山蛮烟雨”“安民易俗成村聚”“渔户田庐水城国”“镜海扬帆立潮头”“近代中山开风气”五个部分。搬进馆内成为陈列一景的祠堂、展现中西文化交汇的“商船”内景、充满大量水彩壁画的民国街景等,为公众营造了沉浸式的游馆氛围。

  此外,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是中山市博物馆群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展线长350米,展出文物实物资料500多件(套)。

  

  博物馆群将成中山城市窗口

  

  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中山的面积偏小,城区的建筑设计也多为小巧玲珑。正因如此,中山走上了“小而美”的博物馆群之路。38年来,除中山市博物馆旧址之外,城区各处设有中山美术馆、中山漫画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山收音机博物馆四个分馆,都是占地较小、主题专一、成系列化的特色博物馆。如位于石岐街道逸仙湖公园内的中山漫画馆,内设中国漫画简史展厅、中山籍漫画家展厅以及众多漫画名家展厅等,在同类漫画馆中名列前茅。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文化兴城”战略,推动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市博物馆新馆位于香山古城核心区域,加快推进香山古城保护活化是文化兴城的重中之重,要以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启用为契机,着力在深入挖掘香山文化底蕴、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守护中山人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推动香山古城保护活化项目行稳致远。

  “小而美”的博物馆群将成为赓续香山文化精神的“联合舰队”,扬帆起航。在距离中山市博物馆群直径三公里范围左右,还有设在岐江公园的中山美术馆、逸仙湖公园的中山漫画馆以及孙文西路步行街的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等。除此之外,以这里为原点,周边还有中山纪念堂、西山寺、工人文化宫、新华书店、旧百货公司、中山公园、先施公司、岐江桥等历史建筑,文化、商业旅游等各种元素汇聚于此。

  “推动香山古城的活化利用,对中山市博物馆是重要的一个项目,我们希望通过新馆的建设,来更好地向市民弘扬、宣传中山丰富的历史,还有教育我们下一代,让他们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中山市博物馆馆长吴春宁说,“博物馆群将统一成为中山的城市窗口,相信未来肯定会吸引很多游客。”

  

  链接

  

  “话说香山”学术沙龙举行

  

  中山市博物馆在新馆首开当天,同步举办多项特色活动,进一步展现博物馆建设与城市共生的魅力,获得热烈的反响。

  18日下午2时30分至16时,博物馆报告厅举办 “话说香山——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学术沙龙。沙龙以香山建县870周年为主题,围绕“擦亮中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浓墨重彩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开展学术讨论。现场多名专家学者到场演讲,包括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志伟,中山大学历史系原主任、教授邱捷,珠海博物馆馆长张建军,原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郑集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