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黄连仓沮信俗开蒙启智 崇文重教之风传承百年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5月24日        版次:FA13    栏目:佛山文脉 第一百七十三期    作者:欧阳志强、勒宣

     黄连仓沮圣庙开笔礼活动 资料图片

     仓沮圣庙大门

     摸福字碑,为自己祈福

     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带头击鼓,后续学子们击鼓明志

     纪念仓颉、沮诵作字之功的庙宇

     参拜文字始祖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勒宣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顺德勒流街道的黄连仓沮字祖信俗历经申报、审核、评审、社会公示程序,作为顺德区民俗类项目的唯一代表成功入选。

  黄连仓沮字祖信俗主要奉祀对象——仓颉、沮诵相传为黄帝左右史官,因创字有功,被世人尊为“字祖”。东汉桓帝延熹五年,陕西白水仓颉庙修建,这是目前所知最早建立的仓颉庙,也标志着仓颉崇拜得到官方正式认可。黄连仓沮字祖信俗可溯源至此。

  据悉,仓沮圣庙是勒流黄连村乃至整个顺德古朴风貌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庙宇,是岭南地区极为少见的纪念仓颉、沮诵作字之功的庙宇。现今,仓沮圣庙依然香火鼎盛,“开笔礼”的习俗也延续了下来。每年,在勒流仓沮圣庙都会举行开笔礼,很多家长都会过来为孩子祈福,祈求他们读书聪明伶俐、学业有成。

  

  信俗传承百年 至今盛行不衰

  

  黄连仓沮信俗主要由日常拜祭、庙诞、开笔礼和奖善四部分组成,其中日常拜祭即平日里的日常拜祭活动,主要由烧香、行拜祭礼、祈福、还愿等仪式组成。庙诞即为仓颉祝寿,相传农历三月廿八为仓颉寿诞,每年三月廿八,黄连乡民都会聚于仓沮圣庙为仓颉祝寿,庙诞为期三天,乡民在庙宇内诵经念佛,并设宴庆贺,同时请来戏班,颇为隆重。家中有子女的乡民,还会把孩子的姓名贴在香油瓶上,奉送到庙里,祈求孩子学业进步,聪明伶俐。开笔礼即组织入学新生在仓沮圣庙举行开笔礼仪式,祈求读书有成、学业进步、学而成才,由开笔、正衣、拜师、互拜等环节组成,为古礼的现代再现。奖善,即协助老幼、资助穷苦等。

  记者了解到,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勒流黄连,于唐朝已沿北江水系开村,河涌密布,水路通畅,素有“小广州”之称,经济、文化、教育繁荣兴盛。据仓沮圣庙碑记所载,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黄连一批读书人考取功名,其中有一人到陕西白水县,参拜了当地的仓颉庙,之后便返乡发动读书人、乡亲父老筹建黄连仓沮圣庙,将崇文重教的“香火”引至黄连。当时,全乡247间商号、750多个单位、个人以及顺德总埠共同捐建了同祀仓颉、沮诵二位字祖的仓沮圣庙,并促进了信俗盛行。

  

  村落崇文尚学 曾走出数十名进士举人

  

  历史上,黄连先后走出了11名进士、25名举人,黄连崇文尚学的浓厚氛围,与祀奉仓颉、沮诵二位字祖的民间信俗紧密相关。同时,崇文尚学的氛围也极大推动了黄连工商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科技与经济的相互促进。黄连曾出现广东顺德最大的机械缫丝业、最早的发电厂、最大的码头等,成为顺德的工商业重镇,对顺德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黄连仓沮字祖信俗,包含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珍惜,对文字中传统道德与内在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因此,挖掘与整理仓沮字祖信俗,是一件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在顺德本土文化研究者李健明看来,黄连仓沮字祖信俗在珠三角地区十分罕见,从中可窥见黄连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更是顺德崇文重教的体现。

  从2015年重新复办仓沮圣庙开笔礼以来,黄连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让这一崇文传统在新时代下得以传承。黄连社区党委委员伍桂楚介绍,仓沮字祖信俗是2万黄连人的共同信仰和精神家园,而开笔礼既是仓沮字祖信俗在新时代下的文化延伸表现形式,也为黄连营造了良好的崇文氛围,这为团结黄连居民、促进社区稳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健明认为,除了举办一年一度的开笔礼外,开展针对仓沮字祖信俗来源及演化过程、地方对信俗的接受与弘扬、文字背后的文化精神以及对地方风俗的影响等研究,会令黄连仓沮字祖信俗更加丰富,也更有利于在新时代下进行文化推广与弘扬。

  

  制订“五年保护计划” 传承弘扬非遗文化

  

  多年来,黄连社区高度重视仓沮字祖信俗的传承保护,为此成立了仓沮字祖信俗非遗文化保护小组,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通过修缮庙宇、整理史料、媒体宣传、举办庙诞等形式,挖掘与保护仓沮字祖信俗,营造全民崇文、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有序、持续地传承与弘扬。

  黄连社区党委书记萧国松介绍,围绕记录、建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黄连仓沮字祖信俗,黄连社区制订了五年保护计划,建立保护组织机构,由上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统筹保护和宣传推广工作。一方面,搜集好黄连仓沮圣庙相关的历史资料、旧有用品,挖掘口述历史,探究其历史渊源、变迁轨迹,并形成详细的文字、照片、录像存档,对造字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挖掘其深层内涵与价值。另一方面,利用多种途径向人们宣传黄连仓沮圣庙的历史、特质、价值,营造适于其存在、传承、推广的社会环境。

  “希望通过多种挖掘与保护形式,详细展现黄连仓沮圣庙的原貌,使市民、游客对黄连仓沮字祖信俗有更广泛、更深刻的认识,讲好黄连故事,弘扬崇文尚学传统,彰显黄连的独特魅力。”萧国松说。

  

  独特民俗风貌 打造顺德文化品牌

  

  顺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经济较发达,而且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顺德非遗文化多元且地域特色显著,已建立起品类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类别涵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及民俗等九大类。一方面,与美食相关的非遗项目达23项,凸显了顺德“世界美食之都”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与传统民俗活动结合紧密的项目也近20项,形成一批具有顺德独特民俗风貌的文化品牌。

  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顺德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0项、市级12项、区级33项。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顺德的瑰宝,充分显示了顺德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顺德人的聪明才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说唱是粤语曲艺的一个曲种,为与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相区别,民间称之为唱龙舟或龙舟歌,在特定语境中,也可简称龙舟。唱龙舟以顺德、南海、番禺为中心,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广大粤语地区,在三水六合、高明合水等客家人聚居地也有流传。一向以来,凡以演唱龙舟为生,十有八九是顺德人,故行内公认顺德话为正宗。

  龙舟歌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沿门卖唱。逢年过节,挨家串户演唱吉利词,博取住户打赏零钱、食物,又称吉利龙舟。由于同北方的“莲花落”相似,有人称之为“乞儿歌”。吉利龙舟针对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专拣顺耳的、吉利的话,如“丁财显贵、福寿康宁”等来唱。另一种是说唱故事,有神话传说,如《八仙贺寿》、《仙姬送子》等;有历史故事,如《昭君和番》等;有爱情故事,如《杨翠喜忆情郎》、《云英问病》等;有侧重抒情内容的,如《老女叹五更》、《赌仔回头金不换》等。

  另外,顺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体现人体“力与美”的独特龙舞,构图宏大、场面壮观、灵活多变、含蓄而优美。顺德杏坛光华的人龙舞演出常有100人以上,百多人的身体重叠形成龙的形状,50多名少年纵身跃上壮年男子肩头,顷刻间,一条由龙头、龙角、龙嘴、龙身、龙趸、龙尾组成的“万物之灵”便栩栩如生呈现在眼前。

  顺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即晒莨,是利用植物薯莨茎块汁液和优质河涌泥对丝绸进行加工、染色的一门独特工艺。“香云纱”又名薯莨纱、莨纱绸、云纱等等,它独产于珠江三角洲,主要产区是顺德、南海、番禺等地,是中国南方特有的著名染织品,也是目前世界纺织品中少有的、用纯天然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

  这种面料一面是乌黑发亮的黑色,一面是赭石色,质感挺爽柔润,日晒、水洗牢度佳,防水性强,易洗易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褶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经久耐穿。由于工序繁复,产量少,匹价较一般棉布、绸缎高,成为中国历史上“身价”极高的丝绸,被誉为“黑色闪光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