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有髻山上的100立方水池 香洲应急供图 |
森林防火灭火演练 香洲应急供图 |
羊城晚报记者 郑达 每一次森林火灾几乎都会成为一段震撼人心的记忆。 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破坏性大、扑救难度大……森林火灾是当之无愧的森林生态三害之首,远有大兴安岭特大火灾,近有珠海凤凰山大火,森林火灾留下的种种伤疤仍历历在目。要怎么防?怎么救?怎么保障安全?据了解,香洲区是珠海市主城区,环山而建,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南方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人员登山游玩等户外活动频繁,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珠海市香洲区应急管理局创新“引水上山”模式,建设覆盖全区7座主要山体的森林消防管网,有效预防和遏制了森林火灾发生,为山林装上一道“安全阀”。 疤痕的质问 为何力不从心? 时间回到2017年12月20日。 居住在珠海的物业人员曾某鹏携带露营设备来到凤凰山。一连好几天,他白天探险,晚上生火做饭。当日18时许,曾某鹏生火煮面后,未及时熄灭灶台内余烬,在山风作用下,余烬复燃并引燃山林,曾某鹏因扑救无力而逃离下山。 相关部门共投入人力1300多人,其中包括森林消防专业队600多人,以及公安消防人员、军警部队、应急志愿者等600多人,经过32小时的奋战才将大火扑灭。大火留下的刺眼“伤疤”到2020年仍未完全恢复。为什么在山火面前,我们的力量如此苍白? 一是山前无路。火情发生后,消防水车迅速到达山脚,但山火发生在凤凰山腹地,起火点距离山脚1200米,消防车难以靠近起火点,需扑火人员背负并铺设水带40余条共700多斤到达起火点,山路起伏多有陡坡、植被茂密,沿途耗费大量时间和体能。 二是杯水车薪。凤凰山上建有大量高位水池,每个水池容量仅有4吨,对于山火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水池需要高压水泵泵水,每个高压水泵重100多斤,陡峭路段需要4个人抬,耗时耗力且作用有限。 三是情势危急。香洲区地处沿海地区,山火蔓延速度高达7米/秒,待扑火人员搬运设备到达起火点,“星星之火”已蔓延成“熊熊烈火”,“打早、打小、打了”无从谈起,扑火人员生命更是岌岌可危。 经验的反问 能不能做到? 香洲区土地总面积18921公顷,森林面积7437公顷,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口密度大,山边林边施工项目多。2017年的火灾发生后,时任区委书记颜洪调研森林防火工作时提出一系列问题:香洲区现有高位水池从何而来?有没有发挥作用?香港等地区有何先进做法?香洲区有没去其他地市考察学习过? 以往,森林防火往往在“防”和“救”上下足了功夫,珠海森林防火特别防护期没有发生森林火灾。但如何科学预防和在火灾初期有效扑救,确保扑火人员安全,才是森林防灭火的核心职责所在。 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香洲区应急管理局的深度思考。 “我们发现铺管将城市消防水源源不断引入山体可以解决‘救火无水’的老大难问题。”香洲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徐世军介绍,传统的灭火弹、风力灭火机灭火效率低,危险性大,在山体已建成的高位水池基础上铺设森林消防管道,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栓,一旦发生山火能就近取水灭火。经多次实地测试,板樟山消防管道接软管2000米可至圆明新园和白莲洞公园,石景山公园消防管道接软管1800米可横穿石景山到吉柠路,水压、水量均能满足灭火要求。 说干就干!该局领导带队组织森防队员历时一个月走遍了凤凰山、黑白面将军山、仙峰山、将军山、有髻山、鹅槽山及板樟山等全区7座主要山体,总路径约90公里。“我们发现我区大多数山体均有很多横纵路线,山内和周边水源充沛,可利用现有路线、计划建设的步道和新修消防通道铺设消防水管,几乎可覆盖所有山体。”徐世军说,通过脚步丈量同步绘制出山体消防图,形成了“一山一图、一山一策”。 能力的自问 如何顺利推进? 香洲区决定先从小山体做起。利用现有山路铺设100管径的消防管道,沿线设置消防栓,配套简易消防器材箱,修建约1.2米宽的消防通道,所需消防物资前置储备,可以随用随取。在山体各高点建设大容量水池,安装自动补水系统,一旦发生山火,源源不断抽取市政消防水实现“引水上山”,再利用高位差喷水达到“以水灭火”,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体能,让扑火队员轻装上阵,避免盲目施救。 项目一期为仙峰山、将军山、鹅槽山,消防管线总长度约12.5公里,设置100立方水池8个,消防栓74个。二期项目为黑白面将军山和有髻山,消防管线总长度约37公里,计划设置200立方水池18个,消防栓281个。记者了解到,二期项目正完善后续项目建设方案,力争2023年底实现山体铺设消防管道全覆盖。 “为避免重复建设,我们积极推动辖区在建的山体公园、步道将森林消防通道建设一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全面打通森林消防救援‘主动脉’。”徐世军称,目前,香洲区内各公园、山地步道已建和在建消防管线总长度42公里、消防栓473个、大容量水池21个。同时,该局推动镇街以区森林消防通道、公园步道消防管网为基础,结合现有山路、水源,修建40管径的小型消防通道,疏通山体“毛细血管”,构建纵横相接、四通八达的森林消防管道体系。已建小型消防管线总长度9.65公里、消防栓111个、中大容量水池4个。 未来的发问 如何让山林“无火可发”? 一期工程建成后,结果并不完美。经测试,有部分山顶周围因高度差较小,存在水压不足的问题。为方便运输材料和施工,一期项目推进中对消防通道沿线进行了大面积开挖清表,破坏了部分植被,造成两侧水土流失。 “我们全面摸底研究后在消防栓出水口加装手持加压泵,再连接水带,大大提升了‘以水灭火’成效。”徐世军表示,水土流失方面,立即进行了边坡修复、清表复绿,及时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二期工程建设前进行了重新论证,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破坏,守护香洲绿水青山。 政贵有恒,护林更需长效。徐世军介绍,除在39个主要上山路口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还在环绕山体的各大高楼同步安装具有热成像功能的林火监控系统,全部接入市、区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山体重点区域24小时监测全覆盖,有利于提升逗留人员和烟点火情监测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只要感应到有山火等热点都能第一时间报警,精准定位火点,为快速反应、扑救山火赢取最佳时间,实现了火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在天气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利用消防管线对周边山体进行喷淋,滋养树木,保持土壤湿润,让山林‘无火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