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莞市商业学校校长曹永浩:

以史串歌 以歌叙史 
探索思政课“东莞样本”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6月17日        版次:DA14    栏目:莞邑良师系列报道⑦    作者:姚梓婷

     东莞市商业学校校长曹永浩

     学生观看《浩歌党史》思政课

  

  文/姚梓婷 图/受访者供

  

  动漫课上将思政内容制作成活泼生动的动画片,数学课上了解“小米加步枪”、语文课上“吟唱白衣天使”……看到不同学科的教师在线讲授思政课,东莞市商业学校学生惊呼:“第一次见到数理化老师围绕社会热点,把一些党史、大道理讲得这么接地气。”

  近年来,东莞市商业学校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不仅把思政课内容与实训教学互相融合,并且通过云课堂让学子共享名师思政课,积极探索建立思政课共建共享新模式。日前,东莞市商业学校校长曹永浩接受羊城晚报采访,分享如何讲活讲好思政课。

  

  唱讲思政课,声声入人心

  

  看视频、唱歌谣、听党史……曹永浩的课堂改变了不少学生对思政课的固有印象,他们感叹:“没想到思政课还能上得这么鲜活有趣!”33年来,曹永浩一直坚持在思政教育一线,他始终认为“思政课是最有力量的学科,不仅是知识的讲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能够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仰的人”。

  谈到为何热衷于思政教育,曹永浩笑言自己是跨界老师,“又会写又会讲又会唱”。1989年,曹永浩于赣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顺利毕业,参加了赣州市的一个歌手大赛,脱颖而出取得全市总冠军,凭着这份机缘去到星海音乐学院进修声乐一年,1994年来到东莞,先后在东莞市机电学校和东莞市商业学院任教。

  “音乐作品往往拥有鲜活的创作背景,能触发人的情感。”曹永浩表示。为此,他把一身的技能都化为了教学方式,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润物细无声般地融进了音乐里、化入了故事里,和时事热点相结合相连接,唱讲思政教育。

  2019年开始,曹永浩利用受邀到各地参加学术会议的间隙,到当地的学校上“浩歌中华”爱国主义教育唱讲课,先后到过北京、武汉、温州、新疆喀什等地的学校作公益巡讲。让他最有感触的一堂课发生在新疆喀什。当时曹永浩参加完思政工作学术研讨会,要上一场思政教育示范课,班上都是少数民族的孩子,讲起普通话还不够熟练。为此,曹永浩用歌声架起了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一声声刚劲有力的吟唱点燃了课堂氛围。在《义勇军进行曲》《我和我的祖国》等一系列爱国歌曲中,学生再次感受红色记忆。“令我惊喜的是,上完两个小时的课,学生还不愿意走,还要留下来跟我拉歌对唱。”这给予了曹永浩极大的信心,“孩子们能在音乐和情感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力量。”

  2021年,曹永浩开发了《浩歌党课》系列唱讲课,成为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的“东莞样本”,并入选广东省“百部精品党课”。“演唱+演讲+故事”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走“心”,该教学模式更是获得了广东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讲好思政课并不容易。不少学生还没有走进课堂,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门枯燥无用的课程。

  曹永浩认为,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有偏见,意味着思政教师要付出更多心血,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让思政课堂真正“活”起来,守住课堂教学这个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为此,曹永浩编写了系列教育读本:《18岁以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浩歌中华》;爱人民优秀读物《浩歌亲恩》;党史学习教育读本《浩歌党魂》,以此为基础开发思政课视频课程,构建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大思政体系。“系统化的课程建立了思政教育的逻辑闭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从而提升学生对思政教学的认同度。”曹永浩讲道。

  怎么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必须避免空洞说教,有共情才能有共鸣。”曹永浩说,“学生常常觉得政治理论和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影响了他们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面对这样的问题,曹永浩运用“色、香、味”俱全及“高挂、深入、浅出”的理念设计课程,开发了《浩歌党课》《战疫思政500秒》等微视频思政课程,受众超2500万人次。

  “色”是指授课理念做到有红色基因,有理论高度,有时代内涵;“香”是指授课形式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符合当代青少年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律,做到入眼(好看)、入耳(动听)、入心(感人);“味”是指授课内容做到让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青少年学生有共鸣、易践行。例如,《浩歌党课》第四讲《打卡“红色地标”,揭秘“打土豪,分田地”》,从歌曲《映山红》引入,通过走进三个红色根据地——井冈山、兴国、瑞金,探寻了土地革命的历史发展脉络,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回当年土地革命的场景,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高挂”指政治站位要旗帜鲜明,教学内容要紧扣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深入”指理论阐述要逻辑严密、内涵高度统一,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浅出”指知识讲授要通俗易懂。鲜活的授课形式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调动起他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

  

  近年来,不少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思政课有了“有心人”大团队。但在东莞一些学校不同学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老师遇到“不知道该融入什么、不清楚该如何自然地融入”的问题。

  难点怎么破?东莞市商业学校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直以来,针对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学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现有机结合。‘思政课程’是着力构建《莞‘议’思政》课程项目,在全省中职学校中率先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特色、经验和品牌。‘课程思政’以‘浩歌党课’百名党员巡讲课为抓手,对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大大激励了教师们深耕教改的积极性。”曹永浩介绍道。

  据悉,《莞“议”思政》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改为议题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探索。全系列课程有10讲,以议题式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课前集“师”广“议”、课中边“议”边学(包括议题引入、议题探究、议题分享、议题升华)、课后“议”行合一的“三环六步”,帮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达到知行合一,使思政课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