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家是心中温柔的黎明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7月28日        版次:ZXA14    栏目:    作者:黄少明

  

  □黄少明

  

  我是在一片晨光中醒来的。

  世界安静得仿佛可以听见灰尘的呼吸,我像是悬浮在空中,被羽毛与软软的风托着。一时间,心中一片澄澈,却并不空洞,而是被这份安宁填满,让我无比地放松,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襁褓时期。

  这种错觉,让我眼角一酸。每个异地漂泊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家。在这个家里,他还是离家远行前的模样,是青年,是少年,更是孩子。他的脸上有脱不去的稚气,眼睛干净得就像万里无云的晴空,最重要的是,这个家中始终有父母在。因此,他始终扮演着被关爱的角色,无需承担责任,无需付出。他的身后,始终有父母伸来的手,让他无论跌倒多少次,跌得多么鼻青脸肿,都能被拉着站起来。无论涕泪如何在他的脸上横流,总会有一双手为他细心地擦去,再用温度恰到好处的水洗去狼狈的污渍,笑容便重新在他的脸上浮现,恍若从未消失过。

  这个家里,藏着一个人最多的温柔、天真与脆弱,它是如此让人留恋,又是如此短暂,就像这个清晨的宁静一样——很快,窗外就传来了喧闹声,而我眼中的眷恋也渐渐换成了坚定。

  人间的烟火,从不失约每一个清晨。早餐店里人来人往,马路上的车流渐渐从溪流发展成江河,门口的楼道里,鞋子踢踏着踩在台阶上的声音不绝于耳。出门上班、送孩子上学,每个人都满怀热忱地迎接着崭新的一天,用最大的热情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庆幸的是,今日我休假在家,于是能安心地享受自然醒来的惬意。但那脚步在楼道里奏响的交响乐还是感染了我。

  如今,我已从故乡的家里走出来,走到千里之外,建立了一个新家。我会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职工,会是很多种身份,却不会再是一个孩子。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这个新家,我不会再是一个被偏爱、被照顾的人,而是一个需要主动承担责任、需要学会付出的人。就像此时无数奔波在马路上努力工作养家的人一样,在一个家庭中,每天都要有人徒步走进深夜,走进埋伏着艰难困苦的黑暗中,去寻找黎明的种子,带回来,家里才能被温柔的晨光日复一日地护佑。

  这样的行走,是每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该走的一条路,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终究要靠自己去窥探,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复杂终究要靠自己去体会。只有行走,才能带来成长,才能一点点地抹去脸上的懵懂与迷惘,才能让人有足够的能力和底气去守护自己的家,让它只被鸟语花香簇拥,而不被狂风暴雨觊觎。

  去菜市场买菜时,又看见了王大伯。二十年前他在车间里出了事,一只手的手指头被机器切掉,出院后就改行卖菜。他已经60多岁了,依旧起早贪黑,天不亮就去进货,然后赶往菜市场。我一直认为他很苦,但他从来都是笑呵呵的。“家里的娃还在读大学呢,我这当爹的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下去啊。”或许,正是心中的家,才让他能够睥睨所有的艰苦困顿。那是他生活的希望,生活的意义,也是他走进黑夜中时,手中那一盏不熄的明灯。没有无法破晓的黑夜,也没有无法迎来幸福的命运,当他的儿子大学毕业,顺利找到工作的时候,也就是清风与微光环绕着王大伯的时候。那时,唤醒他的,将是温柔的黎明,而不是岁月里咬牙咽下的血泪。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两个家,一个里面住着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一个里面住着成为父母的自己和孩子。这两个家,一个位于今天的黎明,一个坐落在明天的黎明,一个象征着岁月静好,一个意味着负重前行。而从第一个家走到第二个家,就是我们从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从柔软一步步走向坚韧,乃至从平凡一步步走向伟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