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涌动的乐从世纪莲花海潮墟车尾厢市集 乐从宣办供图 |
渔人码头上精致的车摊 |
摊主直播吸引客流 |
噱头满满的柠檬茶摊车前围满了市民 乐从宣办供图 |
一辆厢式货车正在进行改造 受访者供图 |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杨苑莹 陈晓楠 图/羊城晚报记者 杨苑莹 陈晓楠(除署名外) 拉花的咖啡、颜色缤纷的钵仔糕、可爱的萌宠……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辆辆私家车驶入顺德容桂渔人码头P5停车场,车尾厢打开,摊主摆出各种事先准备好的商品,挂上小灯泡、“招牌”幕布、摆好椅子……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后备厢摊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车尾箱市集”作为一种新鲜的经营业态,在佛山多个商圈兴起,除了顺德容桂渔人码头,乐从世纪莲花海潮墟、大良凤城食都夜市、龙江大坝灯光夜市等也纷纷设置了“车尾厢市集”,成为人们钟爱的打卡点。 小小的车尾厢就是一个“微缩版店铺”,寄托着摊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市集的烟火气激发了消费活力,也带来交通、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等众多问题和隐患,因而,有规范又有温度的监管是后备厢市集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 车尾厢里装载着生活与朋友 傍晚,顺德渔人码头开始散去白日沉积的热气,晚霞为连着江面的天空涂上瑰丽的颜色。在人影幢幢的码头一隅,P5停车场已经陆陆续续摆满了车尾厢摊档。 一个茶饮摊前的棕色比熊狗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一家名为“叙旧茶啡档”的车尾厢摊档,店主阿星阿霞是一对小夫妻,白天上班、晚上摆摊,还有一只安静乖巧的伴侣狗“豆丁”。夜市中,不时有小孩和年轻男女被“豆丁”吸引,走近抚摸它毛茸茸的头顶,也为摊位拉来了一笔笔生意。“这年头狗都要自己挣口粮!”阿霞笑道。 阿星阿霞说,茶饮摊档门槛较低,适合朝九晚五的“打工人”,加上两人对这种新兴摆摊感兴趣,他们顺应潮流成为了斜杠青年。 主营钵仔糕的摊主大琪算是车尾厢市集的“元老”了,她从2019年开始摆摊,2020年看到渔人码头招募摊位,果断加入。白天,大琪在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上班,时间灵活,晚上则跟妈妈、妹妹以及男友一起摆摊。为了跟众多茶饮区分开来,他们主打钵仔糕、冰粉、腌鸡爪和烧烤,大琪的家人做了四十年餐饮生意,这让她对餐饮小食有特别的喜爱,整天琢磨如何推陈出新。 大琪家的电动车正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电能,其中一条电线连着隔壁的首饰摊档。摊档主阿映是一名全职主妇,她在两年前加入了车尾厢市集,“出来摆摊就是想有点自己的收入。” “白天总是在家带孩子,生活比较单调,出来摆摊后,我的社交活动也丰富些。”摆摊期间,阿映结识了不少夫妻摊友,有卖小吃饮料的,也有卖小盆栽的,他们经常在收摊后相约结伴去叹早茶。 增加收入、丰富社交、分享兴趣是大部分摊档主来此的理由,而游客对摊档出品的认可所带来的成就感则是额外收获。大琪热爱美食,也骄傲客人对自己钵仔糕的肯定:“曾经有个客人说,他一路尝了很多钵仔糕,直到走到我们家,发现这里是最好吃的。” 她回忆,“听到这句话,就觉得什么都值了。” 阿星阿霞则表示,当初取名“叙旧茶啡档”,也寄托着希望来逛夜市的游客能闲适地坐下来聊聊天、叙叙旧。“虽然只是一个小车尾厢摊子,我希望不只我的产品吸引了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在我这里更加靠近。” “摆摊热”带火车尾厢摊车改造 “车尾厢市集”大热吸引了一批摆摊人,也有人另辟蹊径,发现了新的商机,那就是尾厢车摊改造。 记者走访发现,市集中除了像大琪、阿映这样用一个朴素的小车摆卖的,还有不少人选择通过专业改造打造亮眼的“商品展示橱窗”,这也带动了“车尾厢摊车”改造行业的发展。 阿尧是顺德容桂摊车改造创业团队“VANLIFE摊车工坊”的领头人,他和两名伙伴在今年4月加入车尾厢市集。为了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他们购买了一辆二手“小van”开瑞优派进行改装,花费为两至三万元。 把外表改成亮眼的橙色和米白色,正前方加上酷酷的笑脸灯,在不拆除座椅的同时,加入定制的车尾厢柜体以及可活动的工作台。修好车辆轮子、底盘等基础后,再购置基本的柠檬茶制作机器和桌椅,一辆摊车就基本完成了。“当然了,这些改装都是合法合规的,并到车管所进行了登记备案,我们不拆卸任何一张椅子,只是把定制的可活动的柜体放在车尾处。” 与此同时,为吸引客流,他们把改造车辆、出摊的视频传上抖音并时不时进行直播,意想不到的是,越来越多人留言询问摊车改装事宜。 “原来有不少人希望加入车尾厢摆摊行列中,比起去专门的改装店,他们更愿意询问有摆摊经验的摊主,毕竟同行经验足,知道改造的需求点和痛点。”看准市场的阿尧决定接单帮别人出方案改装车辆,现在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咨询,平均每月能接十几到二十张订单。据介绍,改装客户大部分来自珠三角,以广州、深圳居多,其次是顺德,甚至接到过浙江、海南的订单。 阿尧也发现,进入暑期后,挤进车尾厢改造赛道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6月开始,我发现二手小货车价格一路走高,从开始的几千块一辆涨到现在1.5万元一辆,而且还在持续走高,货源却越来越紧张。”此外,改装需要的配件也频频缺货,包括喷漆、定制柜体等都需要排队等候拿货。 除了阿尧这样误打误撞进入改装行业的小团队,一些专业企业也嗅到了商机,据阿尧介绍,顺德就有家具厂专门开辟了生产线批量生产摊车柜体。“论速度、论数量、论价格我们很难和他们竞争。” 因而阿尧的团队一方面接受车辆改装设计订单,一方面自己出摊作为一个活招牌,吸引客户到现场看摊。“我们可以把整部已改装完成的车直接过户给客户。如果喜欢这个外形,又不想费时费力,我们还能搭配摆摊的桌椅、音响、灯光、招牌甚至是饮品的配方。” 为了跑赢对手,阿尧团队想尽办法迎合市场、不断创新。“不想被抛在后面,就必须创新,研发新的饮品、设计更好看更独特的外观和内饰等。” 监管要跟上新业态的发展 车尾厢市集与汽车文化、咖啡美食、夜生活、露营经济联系紧密,具备潮流文化属性,因而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参与,活跃了城市“夜经济”,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但也诱发了系列问题。比如,交通环境、食品安全、垃圾处理等,给市容市貌与城市运行带来不少挑战。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车尾厢市集,产品同质化、雷同化甚至恶意抄袭、模仿现象也难以规范。经常和朋友逛夜市的May就表示,现在车尾厢市集品类高度趋同,放眼望去全是柠檬茶、咖啡。“逛着逛着就厌了,希望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摊档。” 对于摊主来说,最怕的就是同行的恶意模仿。“你跟我卖同样的东西没问题,最怕有的竞争者会假意好奇,打探我们的配料和底方,最后推出雷同的产品,并打出更低的价格吸引客流。” 此外,一些市集开在居民聚集区,彻夜的灯光、噪音、音乐以及烧烤油烟味常常令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在夏季高温闷热环境下,市集的垃圾处理也是一大难题。 为此,佛山目前不少车尾厢市集进行场地划分、统一管理,据顺德渔人码头市集管理人员家豪介绍,进入市集摊主每晚需缴纳100元摊位费,入驻摊主还需要提供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人员健康证等证明。无独有偶,大良凤城食都夜市、乐从世纪莲花海潮墟、龙江大坝灯光夜市等大多设置了准入门槛。以龙江大坝灯光夜市为例,商户需要提供销售产品(食品)符合有关主管部门规定资料,如售卖食品类商户需具备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进货单等,且每个摊位需自备一个4kg以上干粉式灭火器、重油烟类摊位须安装油烟过滤设备等。 专家说法: 如何规范车尾厢市集,广东金融学院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道远建议: 划定区域引导入场集中管理 对于近年大热的车尾厢市集,广东金融学院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道远分析, “车尾厢经济”受到年轻人追捧,一方面这种新兴业态满足了人们通过兼职、灵活就业等方式提高收入的需求。另一方面,与大众传播也息息相关,有好玩的事、挣钱的事,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网络渠道的推广,马上就有很多人跟风和模仿。 此外,“车尾厢市集”对于年轻人来说,营造了一种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以消费关系为联系,以车为象征载体,满足了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对于真诚交流、自由生活的内在向往。 对于“车尾厢市集”的未来发展以及规范管理,潘道远认为,如果“车尾厢经济”只是在后备厢备点货晚上拉去卖的话,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总带有一些临时性的色彩,是一种松散的、低效率的组织形式。如果从文化经济的角度看,把车尾厢市集理解成一种文化活动,那么它还可以向夜间经济、文化创意经济学习,通过形成氛围,带动整体的车尾厢消费模式升级,带来更多的价值创造。 针对目前存在的系列管理问题,潘道远表示,既要加以规范引导,又要解决存在的矛盾,在顺应市民消费需求外,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他建议:“政府部门以划定区域、引导入场的方式进行集中化管理,还可以结合城市节庆、城市旅游、城市形象等方面的活动进行一些主题市集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