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闲话秋分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9月02日        版次:ZHA16    栏目:    作者:戚思翠

  □戚思翠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里香。”当代诗人左河水的《秋分》将秋分节气描绘得生动逼真、淋漓尽致。北宋文学家谢逸在《点绛唇·金气秋分》中记载道:“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今年的阳历9月23日是秋分节气,也是我国的“农民丰收节”。

  秋分是24节气中第16个节气,它似一把剪刀,将秋天裁成两半。“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夏末的热烈和中秋的凄凉被太阳的视线平分成一种清淡。古籍《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按照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春夏秋冬,秋分之日位居于秋季九十天的中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我国古代秋分亦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故不再打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且用细土将洞口封住以防寒气入侵;秋分后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处于干涸状态。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夕月之“夕”,指的就是夜晚祭祀月亮。因为每年的秋分之日不固定,所以不一定能碰巧赶上圆月。而祭月无圆月则大煞风景。所以,后来人们将“祭月节”由秋分调到中秋节了。谁有这权?没记载。

  农谚云:稻黄一月,麦黄一夜;秋分无生田,准备动刀镰;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三秋”(秋收、秋耕、秋种)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所以,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秋分时节,正值秋收之际,秋收作物主要是稻谷、玉米、棉花、烟叶、芝麻等。要及时抢收秋熟作物,避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一诗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南宋诗人辛弃疾在《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分到了,天亮得比以前迟了,这样的节气最适宜晨练。《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秋分时节,最宜养生,也最能静心。秋分到了,开始秋补了,粥补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似乎没有一个节气比秋分更适宜喝粥了。南瓜红了,豆类、花生也颗粒饱满,种得早的红薯,也可以煮来吃了。这是田园犒赏农人的季节,也是最适宜休养生息的季节。做一份南瓜粥、赤豆花生粥、红薯粥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吃得人身上汗津津的,通身暖意,就不在乎秋凉了。

  秋分是初秋和深秋的“分水岭”。初秋还是树木葱茏,枝繁叶茂;深秋则是风声萧瑟,落叶缤纷。所谓秋分,平分秋色。宋代高宗秘书监李朴的《中秋》诗云:“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由缺到满是缓慢的,但一到满其实便开始走向缺,平分秋色其实只是一瞬间,看不见的细小缓慢的盈亏消长在每一个瞬间进行。秋天是四季当中的第三个驿站。秋分,恰如中年的人生况味,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还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无论是满载而归的“大富大贵”还是两手空空的“囊中羞涩”,都已到了省悟之时。凡事要看得开、想得透,修身养性,含蓄内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而华美。

  秋分,秋高气爽,秋水沁凉,落花随意,叶染疏黄。斟一盏清茶,品一瓣心香,默数漫延时光,优哉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