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铜像 |
中山公园 |
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古城墙 |
望野亭 |
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王小虎 东江之畔,朝京门旁,惠州中山公园屹立于此。这里是惠州千年府治所在,有着中山纪念堂、府城遗址、明城墙、东征遗址和望江亭等惠州市级文保单位,苏东坡曾在此吟诗,周恩来曾在此演讲。在那革命烈火燃烧的年代,惠州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为缅怀孙中山,惠州人于1928年将“惠州第一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并沿用至今。 今年年初,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中山公园及其文物保护整体提升项目,推进府城遗址考古工作,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5月27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广东文物考古”发出关于“中山公园古代建筑遗址考古发掘”的消息,对外公布了2021年3月至5月,该院在中山公园南部发现一处古代建筑遗址,并公布该遗址的考古阶段性成果,表示“此前惠州府治仅见于文献记载,本次发掘为研究惠州府治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岭南地区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引起外界强烈关注。10月,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官网上批前公示了中山公园升级改造方案,中山公园再度引起热议。 惠州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沿惠州西湖旁的北门直街往里走数百米,即可抵达中山公园。入门可见一座高大的孙中山铜像,其左手叉腰,右手握着礼帽,目视南方。 铜像背后为中山纪念堂,为广东省仅有的3座中山纪念堂之一,始建于1937年,1941年被日机炸毁,后以赈款修复,其建设及其形式对研究中华民国史和这一时期的建筑都具有一定价值。1978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都有不少惠州市民自发到中山纪念堂前,缅怀孙中山。中山公园也由此成为惠州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记者了解到,中山公园也是国民革命军东征遗址之一,1925年10月16日上午,在中山公园召开各界群众大会,下午又在公园召开追悼东征军阵亡将士大会,周恩来发表了演说,后该遗址也被评为惠州市文保单位。 1945年,中山公园成为日军在惠州的投降点。据惠州画家黄澄钦回忆,那时,中山公园前有一座3个圆拱门的岭东雄郡牌坊,被人们用榕树叶装点一新,上面贴了“庆祝抗战胜利”几个大字。蜂拥的人群在牌坊下面转来转去,进进出出。“有人抚摸着牌坊,有人望着那几个大字无语哽噎,陷入沉思。”黄澄钦说,那时大家激动的心情都溢于言表。 后来,黄澄钦在自己所著的《鹅城旧事——惠州风俗图》一书中详细地记录了自己的回忆。“记得有一天,祖母上街买菜回来,拿着一支小旗送给我,流着眼泪说,我们胜利啦,现在和平了!”黄澄钦说,那小旗估计是当时街上派送行人的宣传品。从那天起,惠州街上所有的商户、学校门前都挂上庆贺的旗帜。 “惠州历史人文陈列馆” 梌山是中山公园的所在地。公元591年,隋朝在此设立循州总管府治所。千百年来,它汇集了各时期、各类型代表性文化资源,是最能展现惠州历史发展脉络、承载市民重要记忆的惠州城肇始之地。 1000多年的历史沉淀,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除了中山公园外,这里还有隋代留下的隋井、隋唐民居遗址、宋碑、明代城墙、清代建筑望野亭、东征遗址等。这些丰富的历史遗存使得中山公园成为一座难得的“惠州历史人文陈列馆”。 近日,记者走访时发现,公园南部一区域围起了防护栏,栏外围立有“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的提示牌,落款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根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广东文物考古”于5月27日发出的简讯,该院在此处发现一处古代建筑遗址,目前该项目田野工作已完成,清理出明清时期建筑基址8座、井1座、道路1条、排水沟5条、灰坑4个,出土一批砖、瓦、石等建筑构件和陶、瓷器等生活用具。 据目前的考古资料,中山公园古代建筑遗址始建于明代,废弃于民国初期。重要发现以建筑基址为主,大致可分为明代、清代早中期、晚清至民国初期共三期。据该简讯,此前惠州府治仅见于文献记载,本次发掘为研究惠州府治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岭南地区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展示府城文化的遗址公园 “历史文脉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根基,站在这个根基上,我们的独特历史文化在现代文明滋养中才更加精彩。”惠州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钟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围绕古城文化提升,今年重点推进中山公园(府衙遗址)项目建设,打造展示府城文化的遗址公园、弘扬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会客厅。 日前,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网上批前公示《惠州中山公园升级改造项目》,根据方案,惠州计划通过文化挖掘、文物修缮、空间提质、文旅赋能,进一步丰富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为惠州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注入动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休闲湾区”的建设。 在中山公园升级改造方面,惠州将结合府衙考古遗址挖掘,塑造多样、包容,展示城市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记忆的主题场所:原点地标、府衙历史、近代革命文化、回溯惠州,并通过“府城文脉轴”和“文化体验环”为游赏体验线索,将各文化主题区域串联,形成不同历史角度下的景观氛围。 在府城遗址城墙本体修缮方面,惠州将遵循文物修缮的真实性原则,在针对府城遗址城墙本体的病害情况开展修复工作的同时,结合城墙遗址(及推测埋藏区范围)沿线建筑空间及绿地空间的提升,形成城墙遗址展示、文化休闲、观景游憩于一体的带状景观空间。 “由于中山公园区域内有不少的文保单位,历史地位及意义非凡,十多年来,惠州一直想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已出台了第四份规划蓝图,但谨慎思考下,均未对其实际推进。”惠州市文史专家何志成说,本次方案整体不错,建议增加展示惠州三洲田起义、七女湖起义、惠州光复、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这四组近代国民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廖承志、邓演达、叶挺等人物事迹。对此,惠州市不少文史专家表示赞同,纷纷称该方案应该加强对这段历史的呈现。 文脉链接 文保单位众多 整理/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在中山公园内,屹立着多座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羊城晚报记者简单梳理如下(部分): 惠州府城遗址 惠州府城遗址位于广东省惠州城区桥西街道北门街社区上米街至北门渡口所,据《惠州文物志》记载,惠州城自宋以来,均建有城墙。1990年惠州府城遗址被公布为惠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城墙 据记载,惠州宋代已有城墙,至明洪武廿二年(1389年)扩城重建,开惠阳、横岗、西湖,朝京、合江、东升、合源等七门,城墙“东北带江,西南萦湖”,已有固若金汤之势,朝京门更有“惠州天堑”之称。此后城墙曾多次维修,原城墙最高约8米,最厚约7米,以红石条为基础。上砌青砖,内夯实土。1925年后逐渐拆毁,现尚存上米街口至渡口一段,1990年公布为惠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惠州城市变迁提供了实物资料。 东征遗址 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25年10月16日,东征军在此召开追悼攻惠阵亡将士大会。 望野亭 惠州市文保单位,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兴建,1959年大修。 文脉漫谈 多维视角打造鹅城新地标 文/特约撰稿 苗理洁 日前,史称“惠州第一公园”的中山公园升级改造项目有了新的进展。随着效果图的呈现,市民热议纷纷。 有人只知中山公园而不知梌山,其实中山公园就建在梌山上,可谓二者合一。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山公园,至今不到百年时光,梌山则渊远流长。据史学家考究,自隋唐至清终,自循州至惠州,从公元隋开皇十年(590年),梌山设立“循州总管府”起,之后的路、州、府治所都设在梌山。这里卷过隆隆的历史风雷,留下无数故事和诸多传说,人们的热议不是没有理由。 占地3公顷的中山公园,从公示改造的效果图看,可见五个部分:“入口空间”“历史一角”“野吏亭一角”“鹤峰返照”“城墙遗址”。亦可见设计者别具匠心,从多维的视角,给市民讲述这里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让人们在历史长廊畅想游历,可谓大有裨益。 我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我的老屋旧宅就是坐落在梌山脚下的苗屋。苗屋曾经的后花园(也叫后山),有直通中山公园的三层石阶。我小时候常穿过石阶到公园玩耍,情不自禁将其当作老屋的延伸。对于中山公园的改造,也许,我比别人更多一份情愫和关注之心。 我以为,改造好的中山公园应是展现本城历史风云跌宕起伏的壮美画廊,让观者置身其中,亲近历史,思绪畅想神驰。北宋苏轼寓惠,之后唐庚、杨万里、刘克庄、文天祥、祝枝山等相继踏足惠州,这些因果缘由、潜移默化的元素,令惠州的魅力指数一路攀升,乃时运造就的良机。同时,惠州本地人也许较多关注称之“湖上五先生”的叶萼、叶春及、叶梦熊、李学一、杨起元五人的突出贡献,因为他们是惠州人的杰出代表,是崇文厚德的楷模。人,需要榜样的力量,需要传承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力量和精神,在人杰地灵的惠州,文风德韵如东江水滔滔一脉相承,直至近代,以江逢辰、李绮青、杨昌寿为代表的“丰湖十子”的才学人品,让惠州人津津乐道。 我们期待改造好的中山公园成为这座城市意蕴深远的文化新地标。她如重新梳妆的美女,以端庄大气、闭月羞花之貌屹立梌山,向人们问好。我仿佛看见,来自四方的游客在这里畅游历史,凝视历史的重要时刻和重要人物,想象他们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抉择。人们以史为经,以梌山为纬,与先贤名士来一场远隔时空的心灵“对话”,那必定也是一场荡涤心灵的洗礼。呵,千年梌山,不老情怀,宏伟画卷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