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坑:统筹“三村”资源 优化城乡风貌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11月16日        版次:DA14    栏目:美丽圩镇 东莞故事(21)    作者:秦小辉

     丁彭黄风貌带 东坑城管供图

     风貌带内的栈桥景观

     彭屋毛织厂

     丁屋村、彭屋村和黄屋村风貌带 东坑城管供图

  

  策划/唐波 余宝珠 秦小辉

  文/图 秦小辉(除署名外)

  

  在东莞市东坑镇,有三条村被寒溪水所环抱,一衣带水,自北向南,呈之字形,布局颇为独特。这三条村就是东坑镇丁屋村、彭屋村和黄屋村。如今,这三条村统筹规划建成风貌带后,村居环境显著提升,历史建筑熠熠生辉,城乡风貌正在向品质化、特色化迈进。

  近年来,东坑镇统筹三条村的山水林田湖资源,以人民美好幸福生活为目标,以“山水新天地”为主题,一体推进三条村的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完善配套、强化特色等多项工作,全面提升东坑生态人文格局,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山水栖居典范。2022年,东坑镇按照美丽圩镇建设要求,结合城管片长制,开展“三线”整治、“六乱”管理、生态环境整治、道路升级改造等活动,提高风貌带环卫管理水平,推进“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圩镇建设。

  

  成效:昔日无人光顾,今日游人如织

  

  经过宽敞洁净的东坑大道,途经黄屋村委会,步行不足200米,就可以见到一面黑色大理石宣传墙,墙上刻有“东坑黄屋”等字样。大理石宣传墙前后是两个街头小景,远处则是红石围砌的湖泊。湖水婉转绕芳甸,水塘碧波引白鹭,与水岸的祠堂古屋、长廊亭榭、栈桥景观交相辉映。这与两年前分散、凌乱、破败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以前只有几个水塘,水塘边种有一些荔枝林,是一个没人光顾的地方。”东坑镇黄屋村党委委员卢凤仪告诉笔者,这两年,经过连片改造,结合美丽圩镇建设,打造风貌带后,村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就在今年国庆期间,风貌带试运行以来,周边居民纷纷前来,观赏向日葵花海,打卡丁彭黄风貌带。因为修建了夜光步道和大型明月灯光景观,就连晚上这里也是人来人往。

  据东坑镇城管分局市政绿化组负责人卢贺彬介绍,丁彭黄风貌带项目涵盖丁屋村、黄屋村、彭屋村三条村,面积约300公顷,2020年开始建设,总投资约2亿元,构建“无车区”及旧村传统特色区、月明湖田园体验区、古围墙遗址公园、马腰岭山体休闲公园等功能片区。通过基础建设、功能植入、产业升级三个步骤,最终实现美丽幸福村居的美好愿景。其中,基础建设主要是“三线”整治、“六乱”管理、生态环境整治、道路升级改造等,重在改善村居环境。而功能植入旨在通过增设公共空间,为村民提供下棋、纳凉、交流、广场舞等休闲场所。最后通过营商平台搭建,举办画展、木鱼歌演艺等文化活动,激发片区活力,真正达到既能“留得住乡愁”,又能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的。

  

  初衷:统筹山水资源,提升环境卫生

  

  在当天走访中,笔者偶遇正在丁彭黄风貌带督导片区“三线”整治工作的东坑镇副镇长梁杰球。此时,一行人正好来到基本完工的黄氏宗祠门口。黄屋村历史悠久,黄氏宗祠是由黄氏族人集资新建,宗祠外观恢宏大气,里面雕梁画栋,令人叹为观止。梁杰球介绍,丁屋村、黄屋村、彭屋村三条村各有一个祠堂,其中,丁屋祠堂最为出名和古老。东莞素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三条村,地缘相邻、山水相依、宗族相亲,单一整治的话,依然不能改变数百年‘各自为政’、环卫水平较差、村庄风貌管控不到位的问题。”鉴于这样的现实,东坑镇主要领导多次开展调研,并勾画三村连片改造的建设蓝图,主要目的就是统筹三条村的山水林田湖资源,因形就势,就地取材,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微改造、小提升,在尽可能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提升环境卫生,一体推进三条村整体风貌提档升级,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栖居地,让市民走进背街小巷,也能重拾儿时记忆,让村落“重燃”烟火味。

  如今,在风貌带上,各类历史人文景观让人应接不暇,行走在月明湖畔,市民游客如进大观园:除了恢宏气派的宗祠外,有可供登高远眺、古韵悠悠的北楼,有保存至今依然可供通行的明代古围墙,也有曾迎送过东坑远行客商的鱼寮码头,还有长在两屋之间的百年古树、见证彭屋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的彭屋毛织厂……同时,风貌带又因地制宜地搭建亲水栈桥、铺设夜光步道,搭建大型灯饰等现代城市景观。走进风貌带,就像坐上时光穿梭机,在过去和现实之间,与“会说话”的历史建筑对话,与现代时尚的城市景观交流。

  

  经验:开展风貌带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

  

  丁彭黄风貌带建设历时两年多,其后续建设管理和维护仍在继续。梁杰球表示,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风貌带环卫水平,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是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会给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年国庆开园后,大量慕名前来的游客游玩后给出好评就是一个例证。

  “风貌带建设的一些经验也为全镇一些城市管理痛点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梁杰球举例说,月明湖四周以前分布着不少荔枝园,由于规模不大,缺乏管理,成为藏污纳垢、乱倾倒垃圾的场所。为了彻底改善荔枝园环境卫生状况,有关部门联合村(社区)将其建成荔枝公园,清理了积存垃圾,铺设了步道,种植了花卉草坪,设置了亭台座椅,既美观又实用,同时便于清扫管理。鉴于月明湖的成功经验,今年以来,东坑镇全域对荔枝园开展“微改造、小提升”,修复城乡“失落空间”,打造“推窗见景、出门入园”的群众后花园,让居民在每个转角都能遇见美。

  接下来,东坑镇还会继续加强丁彭黄风貌带安全、环卫、停车等方面的管理,在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提升经验,从而带动全镇美丽圩镇建设工作。据了解,今年以来,东坑城管分局通过统筹镇村连片土地,打造美丽圩居风貌带,进一步下沉城管力量,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目前,东坑镇井美村、坑美村等两个美丽圩镇示范村和丁彭黄风貌带等均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0月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