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彦 瑰丽灵秀、气象万千的罗浮山下,美丽的沙河如玉带环绕,在一片莞草芦苇丛生的湿地间,一栋栋明清时期广府古民居依地势而建,层层递进,错落有致,形成了一座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的古村落,其名为鹤溪村,位于博罗县龙华镇。 古村落的房屋大多建于清代,以花岗岩做墙基,以麻石条或红砂岩做门框,青砖到顶,巷横街的地面多为花岗岩石铺砌,彰显出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长长的石阶码头,仍可寻见村落旧时的繁华。关氏家庙坪地前,竖立着两座象征功名的旗杆石,旗杆石用麻石砌筑,为“墩上加碑,碑上加狮”的三层结构华表碑座,碑座上竖有两块石碑,碑正中刻着“钦命福建汀总镇府,旨赏戴花翎。清同治七年关镇国立”字样,每块石碑上各有一只工艺精美的石狮子。在古代,鹤溪村的学子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在祠堂门前立一根旗杆,在旗杆石上刻上其取得的功名。 家庙前两只大石狮趴在石墩上,庙门上贴着硕大的红对联——“德膺厚福,义乐长春”,横批“紫气东来”。一、二进之间的天井还保留有一口古井,三进大厅前檐下挂有“德义堂”匾,后墙前设神龛、神案。 关氏家庙周边的草丛中散落着数块青石条,其中有一块上面刻着“永昌书室”,据说是光绪年间的文物。 每年大年初一,鹤溪村有以庆贺“添丁”的上灯习俗。在惠州方言里,“灯”通“丁”,即把生男孩称为“添丁”,谐音“添灯”。年初一天还未亮,鹤溪村关氏家庙门口便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上一年添丁的人家,每人戴上黑色的礼帽,扛着缠着红布条的长竹竿,上面缠绕着长长的鞭炮。灯头公们每人拿两条黑皮甘蔗和一扎葱蒜芹菜,葱蒜芹菜则绑在甘蔗和竹竿上,寓意生活甜蜜、多子多孙、步步高升、长长久久。然后,他们扛着甘蔗,抬着花灯返回鹤溪村,把花灯抬进祠堂。外出的乡贤蜂拥而归,村民在祠堂聚餐,喜庆气氛洋溢在鹤溪村每一个角落。 往前二十余步,便是愈南公家庙。愈南公家庙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红墙绿瓦,仿清代皇宫形式而建,中间为正门,两边各有一侧门,门框全用红砂岩石条垒成,屋檐重叠,状如牌坊。门楼石雕上雕刻着持有花瓶和如意的人物,寓意平安如意,檐雕中有梅、兰等植物,还有一些瑞兽,雕艺细腻精湛。经历百余年的风雨侵蚀,木雕的人物画面依然栩栩如生。 花鱼鸟兽人物雕刻精妙绝伦。由翰林院士凌云题撰的“愈南公家庙”(浮雕)石匾镶嵌在大门正中,石匾之上,还有一块红砂石匾,上书“诰命”(阴雕)两个篆体大字。 正门墙上高高悬挂着三个红底金字的牌匾,依稀可见昔日的荣耀。进庙第一进的庭院中,两棵百岁鸡蛋花树喜迎来宾,通过愈南公家庙简介的碑文,便可了解关镇国的生平。关镇国,鹤溪村人,在抗击外夷入侵中英勇善战,屡获军功,经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补汀州镇总兵。1876年,移镇漳州,署理福建提督。其弟关镇邦在抗击外来入侵中,不幸战死沙场。关镇国生前破敌无数、战功显赫,深受器重,故在同治初年“诰命”修建愈南公家庙,以赏关镇国兄弟。 古村落的第五排,有一排改建的仓库,唯有东南朝向的三开间门楼依旧,大门的门柱由花岗岩构成,青砖清水墙,碌筒瓦,绿琉璃滴水,设花岗岩塾台,檐柱为花岗岩方柱,立于塾台上。檐廊驼墩斗栱等木构件皆有精细的人物、花草雕刻,层层的檐角,附有众多雕梁画栋,据传书院门楼上原挂有“钓鳌书院”的匾牌。清宣统年间,关氏后人将书院改建为丙一祠,后改作鹤溪中心小学,然后改为大队仓库,内部有很大改动。 在断壁残垣、历史的锦灰堆中,从残破的门楼中也能从中领略到当年钓鳌书院的气派,可见当时的盛况。 据民国《博罗县志》载:“钓鳌书院:在罗公圩,今宁和圩之西里许,鹤溪学校附近。即豫章书院,豫章先生读书处,有钓鳌石。” 1093年,苏东坡远贬惠州,曾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的诗句。 39年后,年过花甲的大儒“特科进士”罗从彦来到罗浮山,到广东惠州博罗县任主簿。 由于罗从彦在道学中有很高的地位,太守周侯绾授命他选择瑰丽灵秀、气象万千的罗浮山建钓鳌书院讲学,培养学生,将道学传入惠州。1132年,罗从彦寻遍博罗县境,终在罗浮山下、东江支流沙河河畔,创建惠州历史上第一个书院“钓鳌书院”。罗从彦在此静坐深思,著书立说,开坛讲学,设席授徒。 罗从彦是著名理学家杨时的高足,又曾问道于程颐,是宋代理学“道南学派”的代表人物。莘莘学子慕名而来。在钓鳌书院,罗从彦把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编撰《议论要语》,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熟读记诵。在这里,罗从彦修改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理学著作——《圣宋遵尧录》。 罗从彦对个人修养有“严毅清苦” 的明确标准:“严”,高标准、严要求,若标准不高,志向不大,对自己要求不严,成才从何谈起。“毅”,坚定不移的毅力,是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清”,清清白白做人,耐得寂寞,亦是人才成长所必备的个人修养。“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舒舒服服成才,那是不可能的。 罗从彦汲取“二程”理学体系精华并发扬光大,嫡传至李侗,再由李侗传至朱熹,从而形成了“周敦颐-二程-杨时-罗从彦-李桐-朱熹”的闽学一派,对中国宋代以来的思想发展和文化创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宋朝礼部祭文称他“上传伊洛,下授延平,斯文一脉,万古是师”,为纪念罗从彦教化之功德,于罗浮山黄龙洞建豫章书院。1247年,宋理宗下诏赐罗从彦谥号“文质”。 1540年,惠州当地官府应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的湛若水之请,在罗浮山黄龙洞建“四贤祠”,祀周敦颐、罗从彦、李侗、湛若水的恩师陈献章等四位道学大师。 康熙两次题匾褒奖罗从彦,1706年题赠“奥学清节”,1719年题赠“章水文渊”。 “千载讲堂人仰止,时从四百望崚嶒”。抚摸着门楼,感受着湮没在古村落里的千年书院的当年盛况,感叹着沧海桑田,我对在惠州罗浮山创辟书院讲学的先辈罗从彦充满无限景仰。
-
即时新闻
湮没在古村落里的千年书院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11月18日
版次:ZHA12
栏目:
作者:罗春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