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父亲的自行车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12月15日        版次:ZXA11    栏目:    作者:何芳

  □何芳

  

  父亲有一辆上了岁数的红棉牌自行车,产自广州,28寸,双横梁、大脚架。每次搬家,父亲都不忘把它带在身边,安置妥当,不时擦拭。岁月流转间,自行车身上的漆皮已经失去了本色,而红棉标记依然铮亮。父亲经常亲昵地拍着它的座椅,像拍着一个老战友的肩膀,眼里泛着亮光,思绪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和自行车相伴同行的激情岁月。

  这是一辆有故事的自行车。20世纪70年代初,父亲在珠海斗门县师范学校任教时,为了方便工作,凭着公社提供的自行车票,花了两个月工资,在斗门墟上买来这辆红棉牌自行车。在以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自行车陪伴着父亲,风里雨里,东到白蕉,西到大濠涌,北到莲溪,南到平沙农场,走遍了各乡村小学、田间地头、渡口岸边,桥上船里,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在一个个乡村学校,他们培训当地老师,输送科学的教育理念,聆听农村老师的诉求,是斗门教育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斗门县师范学校成立于1970年,在建校初期,学校教室使用的是斗门公社林业中学的几间平房,全校6名老师,却担负着为全县以及平沙农场、红旗农场老师提供教育服务工作的任务。这些立志改变乡村教育落后面貌的老师们,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周详计划、明确分工,组成骑行的“园丁小队”,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奔走在基层小学,用车轮丈量着送教之路,组织堂上听课,课后评讲辅导,发掘培养当地骨干老师,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方式逐步提高全县小学老师的师资水平。

  改革开放前的斗门农村,河汊纵横、阡陌交错,交通非常不便,生活条件也很艰苦。父亲他们下乡,很多时候就住在当地学校的教室里,等孩子们放学后,把课室的桌子拼起来作为临时床铺。因此,出发之前,他们都要准备好一整套的洗漱用品和被铺,人走到哪里,铺盖行李就带到哪里,这就是他们移动的家。为了增加载重量,父亲对自行车进行了改装,加宽脚架、延长后座,并更换了车轮钢线。碰上雨季,他们还要准备一条结实的木棍子,雨天走泥泞的田间小道,自行车后轮很容易沾上泥巴,骑行起来非常吃力,配备一条木棍子,碰上车轮沾泥的情况,他们就可以用木棍把轮胎上的泥块拨拉下来,清理干净后再继续赶路。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听父亲讲他出差下乡那些或有趣或惊险的故事。有一年夏天,父亲和几位同事到上横横山小学推广数学“三算”教法,碰上村里刮鱼塘,一网一网的鲜鱼被送到学校食堂,师傅们特意做了一顿丰盛的鱼宴,犒劳远道而来的老师。正当大家端着饭盒围在一起大快朵颐时,鱼的香味却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苍蝇,怎么赶也赶不走,地上、桌上、饭盆边、人的身上全爬满了苍蝇,父亲他们只好把饭盒端进宿舍,钻进各自的蚊帐里享用完这顿美味而难忘的鱼宴。一个台风天,父亲到莲溪出差,延误了两天才回到家,妈妈担心得整宿睡不好觉,后来才知道,由于天气变坏,摆渡停航,父亲被滞留在渡口边,在一个茅屋里度过无眠的台风之夜。

  在父亲的记忆里,从学校到红旗农场这段路,路途最短,却是最难行走的。水乡红旗,河网密布,为了方便频繁往来的船只,不少桥梁都修建成三折的木拱桥,狭窄陡峭而且非常简陋,行人过桥都要提心吊胆,推着自行车上桥下桥更加吃力。特别下桥的时候,必须要两人合作才能顺利通行,一人在前面掌握车把,另外一人负责在后面控制下行的速度。每次过桥,大家都小心翼翼,丝毫不敢疏忽,就算在冬天,过完桥后,老师们都累得满头大汗,在桥脚歇息好久才能重新启程。

  困难和险阻并没有挡住这些教育工作者前行的脚步,他们甘当乡村教育的铺路石,如同一个个火炬,接力传送着知识与希望,照亮了基层老师和乡村孩子的逐梦之路。

  时光流淌间,人们的交通工具早已从二轮时代迈向四轮时代。在半个世纪的光阴里,这些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师范老师,从青丝到白头,在车轮滚动中奉献出自己的无悔芳华。他们艰苦前行,乐观豁达,一步一个脚印,换来了斗门教育的蝶变。如今,每当我走过四通八达、平坦宽敞的乡间道路,看见一栋栋宽敞明亮、大气整齐的乡村校舍,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总是回忆起父亲他们当年送教下乡的难忘岁月,感叹时代的巨变,为有这样赤胆忠诚,初心如磐的前辈骄傲和自豪。

  夕阳西下时分,自行车被镀上了一层金黄,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斑驳的阳光洒满车身,如同一个个时光赠予的勋章。自行车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就像一匹整装待发的骏马,一旦需要,将又一次陪伴着父亲,走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