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怀念那一抹葱绿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12月15日        版次:ZXA11    栏目:    作者:李春鹏

  □李春鹏

  

  不经意间,街角的报刊亭几乎全部消失,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失落。那一抹葱绿,曾经点染着我们朴实平淡的日常,清泉一样浸润滋养着如我一样阅读者的心灵。

  最早从报刊亭买报刊,是在1985年暑假。我大学毕业刚工作,姐姐在上海做凉席生意,叫我去上海玩玩。外滩、豫园、虹口公园……每去一处景点,都是搭乘公交,有时需要多次转乘。候车挤车,是那个年代许多城市的一道“特殊风景”,上海尤甚。公交站总是簇拥着密密麻麻的候车人群,你不使劲往前挤,很难得到上车机会。我生性文静,动作总比别人慢半拍。一只脚上车了,最终还是被挤下来,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挤不上车,我也不是特别懊恼,去旁边报刊亭买一份《新民晚报》,有《夜光杯》相伴,接下来候车坐车便不会感到枯燥了。

  来珠海以后,去报刊亭买报刊成为一种习惯。初到珠海为找工作,天天买《珠海特区报》,睁大眼睛捕捉招聘信息。进入珠海七中后,因住在翠前新村,下班到香洲总站赶公交车,总要拐到对面报刊亭买份《参考消息》,十来个站坐下来,报纸就浏览得差不多了。周末,《羊城晚报》《南方周末》《读者》在手,外加一杯绿茶,便哪里都不想去了。我曾自嘲,还有比这更惬意的生活么。

  报刊亭是我语文教学工作的好帮手。我崇尚“生活即语文”的理念,深知广泛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至关重要。每教一届学生,我都会向他们介绍《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艺》,当然还有《羊城晚报·花地》副刊。部分学生深受影响,渐渐爱上读书,爱上文学。八年级语文课本有个《新闻》单元: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相关知识?适当讲解的同时,我建议学生去报刊亭买报纸,自己试着进行新闻结构分析,并结合近期身边事件进行新闻仿写。《羊城晚报》是中外著名的新闻媒体,其新闻作品标题、导语等的撰写,匠心独运、特色鲜明,是学生课外学习新闻知识的理想教材。一连几天,学校旁边两家报刊亭里的报纸,几乎被一抢而空。

  我对报刊亭怀有别样的情感,还因为另外一件事。教学之余,我时常写点小文章。偶有文字见诸报刊,总会带给我分外的惊喜。发表文章的报刊通常会寄样刊,不过时间有快有慢,快的个把星期,慢的两三个星期。这些发表出来的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总希望更早些见到,跟最好的朋友分享。因此,只要这份报纸或刊物报刊亭有售,我总是抓紧时间赶过去,买上一睹为快。报刊亭里售卖的报刊数量有限,去晚了经常买不到。《杂文月刊》2013年曾连续三期发表我的微型小说,数量达到十篇。得知8月原创版又一次发表了我的作品,我特别开心。上完两节课,我气喘吁吁赶往报刊亭,没有见到摆放的刊物。失望之际,报刊亭里的女孩子说:老师,新一期《杂文月刊》上又登了您的文章,给您留了两本。我听了十分感动,一时说不出话来。

  如今,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特别巨大。邮政报刊亭,作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符号,难道真的要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我不知道,更不希望。

  哦,那一方飘溢书香的小小空间,那一抹酽酽的葱绿,将永远存留于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