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一检察部主任张凌锋——

从“冲在打击犯罪最前线的检察官”到改革创新急先锋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1月04日        版次:YD04    栏目:检察官看法    作者:董柳、穗检宣

     张凌锋

     工作中的张凌锋(右)

  

  文/图 董柳 穗检宣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张凌锋,从检16年来,以过硬的本领守护正义,被侦查人员称作“冲在打击犯罪最前线的检察官”;以钉钉子精神守正创新,勇当改革创新急先锋。他先后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能手”“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30周年杰出贡献个人”“广东省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广东省检察机关专门型人才”等荣誉。

  他带领团队创设的未成年人检察“南沙模式”,相关经验入选“全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优秀制度”;参与研发的“智慧辅助量刑系统”,入选“2019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十大创新案例”之全国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探索构建的“五位一体”降低羁押率“南沙模式”,相关经验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改革典型案例”“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综合创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自贸区检察工作改革创新……16年来,张凌锋经历了时代进程中广州检察改革的风起云涌。

  

  青春绽放之时 树立惩恶扬善职业信念

  

  生于1982年5月的张凌锋,从小在广州长大。少年时代,怀揣着生物学家和“福尔摩斯”的双重梦想,总想通过过硬的专业知识实现人生理想。2006年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他考入刚成立的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入职时“师傅”关于检察官应当“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谆谆教导,刻进了张凌锋的心里。

  天生的好口才及后天培养的法律素养,让他从站在公诉席那一刻起,就一路迎来喝彩。面对心怀侥幸的犯罪分子,他越战越勇;庭审碰到高水平的辩护人,他遇强越强。

  他是公认的处理疑难、复杂案件的高手。只要领导一句“凌锋,这个案件就交给你了”,就没有他攻不下的“山头”。他从不习惯“坐堂办公”,长期深入一线,靠前引导侦查,被同行称作“冲在打击犯罪最前线的检察官”。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他带领办案团队提前介入为非作恶、残害百姓的张某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由于涉案人员多、涉嫌罪名广、侦查任务重,他连续十余天与侦查人员同吃同住、加班加点,以同步审查证据的方式破解侦查面临的困难,引导侦查方向,为成功指控犯罪奠定了扎实的证据基础。

  2019年至今,张凌锋独任办理各类刑事案件350件,审核案件1355件,提前介入疑难、复杂、重大案件29件。担任检察官至今,他审结的案件无一被上级机关改变处理决定,起诉的被告人无一被判决无罪。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张凌锋习惯谋定而后动,运用办案策略突破对方心理防线,善于深挖案件背后的其他犯罪线索。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改革之初,王某某等12人开设赌场案被移送到了张凌锋手中。

  “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仅有4名犯罪嫌疑人认罪,剩下的8名犯罪嫌疑人均不认罪。”张凌锋回忆。

  张凌锋仔细审阅卷宗后,决定尝试通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分化瓦解犯罪嫌疑人的攻守同盟。他对已认罪的犯罪嫌疑人给予从宽鼓励,又深入看守所向在押人员集中宣传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向摇摆不定的犯罪嫌疑人释法说理,积极促成他们认罪认罚;对于顽强抵抗的犯罪嫌疑人则展示相关证据让其意识到拒不供述面临的法律后果。

  案件受理后第15天,全部犯罪嫌疑人均表示自愿认罪认罚,其中2名主犯还向张凌锋交代了赌场背后的保护伞,该线索被移交立案处理。因刑事检察工作表现突出,张凌锋曾被记个人三等功两次。

  

  响应时代呼唤 致力维护公平贸易的法治秩序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明确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再迎历史性机遇。

  作为一名与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共同成长的“拓荒牛”,张凌锋与同事们紧扣检察服务南沙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切实围绕保护企业合法利益、构建全面保护体系、保障企业持续稳定运作、提供“定制式”法律服务,先后创设“涉民营企业柔性执法、靶向服务办案机制”、知识产权案件“双报备,两同步”工作机制,为企业解难题、纾困境。相关机制均入选2021年度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向全市推广实施的第五批改革创新经验。

  2019年以来,他带领所在部门的检察人员向企业编发《企业刑事风险告知书》近200份,开展法律服务和专题讲座约100场次,发出《涉企追赃挽损函》49份,帮助民营企业挽回损失人民币3652万元。

  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张凌锋亦致力于保护每位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在南沙首宗涉案金额上亿元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犯罪嫌疑人变相炒卖墓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达1.3亿余元。张凌锋深感公众对于“死不起”的担忧和对墓地的合理需求,仔细甄别犯罪,准确定性案件,增加了对单位犯罪的追诉,涉案赃款全部追回,既有力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又保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

  

  绽放创新锋芒 勇立检察改革创新的潮头

  

  广州南沙,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斯是热土,其命维新。

  自2019年担任部门负责人之后,张凌锋的工作重心转向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办案方式的创新上来。他结合南沙区的检察实践,坚持不懈地走创新之路,以尽可能富有效率的创新方法,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直接地、具体地在每一个个案中、在每一项具体措施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了充分保障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张凌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与同事们一同创设了涵盖提供法律帮助、律师权利保障、处理意见听取的“三个到位”法律服务保障制度,破解了律师介入和权利保障两大难题。

  在认罪认罚确定型量刑建议工作推进过程中,他深感检察官提出量刑建议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将量刑分析与判例数据比对深度融合。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他自学数据系统研发、大数据运用知识,与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反复沟通协商,对基层检察机关日常办案中45个常见罪名涉及的数百个法定及酌定量刑情节进行全面、综合梳理,研发出了涵盖关键词搜索、大数据比对、案例精准推送等功能的“智能量刑辅助系统”。

  因认罪认罚从宽工作成效突出,他先后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各地检察官学院邀请就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进、落实等进行授课30余次,并应国家检察官学院邀请,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合作举办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总结及中美比较”研讨会。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贯彻“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张凌锋与同事们投身最高人民检察院降低审前羁押率及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试点工作,逐步形成创新驱动、制度推动、全员能动、科技带动、沟通联动“五位一体”降低审前羁押率的“南沙模式”,得到上级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他所在部门工作团队在九个月内利用工余时间对全院三年来办理的所有审查批准逮捕案件进行分析统计,联合技术人员、高校专家共同对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社会危险性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梳理,针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社会危险性因素拟定43个核心评价项,由技术人员及专家团队实现数据建模,再代入办结的700余个案件逐一测试,对建模结论与案件实际办理差异的情况予以统计反馈,建立了“逮捕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系统”。

  创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智能量刑辅助系统”入选全国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构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规范羁押措施裁量权”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改革典型案例”;“审查逮捕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入选“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恪守客观、理性、公正原则,在案件处理中求极致、在制度设置中促落实、在司法创新中办实事,这是一名人民检察官的职责所系。”张凌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