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酒庄茶楼商铺林立,曾是旧时“顶流商圈”

美陶湾重启“游朱紫” 续写古街传奇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2月23日        版次:FA13    栏目:佛山文脉 典籍里的佛山第十七期    作者:景瑾瑾

     游朱紫活动重启 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的“宋代”点茶摊位 主办方供图

     太平夜粥摊位 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的粤剧文化展示 主办方供图

   

  出品 佛山记者站 策划/统筹 谢红


  文/羊城晚报记者 景瑾瑾

  

  春风和煦,游人如织。2月21日晚,在“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里,佛山美陶湾“游朱紫,大红大紫”大型民俗活动重启,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热情参与。

  朱紫街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宋代,鼎盛时期,朱紫街及周边街巷,集聚了众多茶楼商铺酒肆,是旧时石湾最繁华的CBD,有着当时石湾最活色生香的市井文化,孕育出当地著名的“三太”文化。由于历史变迁,朱紫街后来逐渐没落。2019年,复原修建的朱紫街重新面世。

  

  商贾云集经贸发达

  古时石湾最繁华CBD

  

  北宋时期,佛山原以农耕经济为主的自然村落逐渐相聚,转型为手工业、商业集镇,史称“佛山成聚,肇于汴宋”。此后,佛山手工业、商贸经济蓄势发展,到了明清进一步崛起,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 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商贾云集、外省商人会馆商馆林立,是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对外贸易港口。

  朱紫街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成长,并且达到鼎盛的。

  “在南宋末期,大量中原民众为了躲避灾祸离开故土,有的从水路来到石湾河段,聚族而居,逐渐形成兴旺的社会环境。在石湾的东平河岸,包括朱紫街在内的附近街巷,因靠近河边、交通发达,慢慢形成了商业性较强的街区。后来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的富商们都选择在这个地方驻扎,形成了著名的街巷,成为古时石湾较有名的商业中心。”广东省非遗专家梁诗裕表示。

  由于石湾拥有“水质佳良,米料充足,酒缸陈旧三者兼备,斯其味独醇”的独特优势,道光年间,南海县莲塘村人陈屏贤在石湾朱紫街创办“陈太吉酒庄”。陈太吉酒庄的开业,让朱紫街的发展更加繁荣兴盛,当时,该街区还聚集了很多制作陶器的商铺以及茶楼、夜宵店等,昼夜人声鼎沸。久而久之,朱紫街及周边街巷,成为了当时石湾的“顶流商圈”,并且孕育出了石湾著名的“三太文化”,即陈太吉酒庄、太元茶楼和太平夜粥(又称“太皓夜粥”)。

  “朝朝太元饮早茶,岁岁开心叹繁华。”佛山市民俗专家、著名文艺家任流在《朱紫街传奇》一书中写道,“太元茶楼坐落于大江之滨,是石湾最为高宏、高雅、高贵的茶楼,装潢瑰丽……行内行外及百姓,称赞太元茶楼为商贾之模。”而太平夜粥,更是当时石湾“夜经济的网红打卡点”,生意十分兴旺,丰富了当时人们的夜间生活。

  那时候,当旭日东升,新的一天刚刚开启时,石湾人就到太元茶楼叹茶,随后到酒庄、陶窑开工干活。经过一天的繁忙之后,夜幕降临,人们又再次聚集到朱紫街,到太平夜粥店喝一碗夜粥,或者到陈太吉酒庄打一壶小酒,或者单纯就是逛逛街,给每一天的小日子画上一个美好的收尾。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和工人而言,或许不一定每天都能享受到“三太”,但能够达到“一太”“二太”,也是平常日子里的一件乐事。逢节日、喜事、好事,朱紫街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口挂上“大红大紫”的灯笼。

  古时候的朱紫街,不仅是商贾云集之地,更承载着昔日石湾普通老百姓及陶工酒工的“诗与远方”,可以说是当时“宜居宜业宜游”的典范街区。到如今,“三太”文化仍然是老石湾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文人雅士陶艺名家云集

  聚集旧石湾产业精华

  

  昔日朱紫街的繁华,离不开当时石湾的制陶、酿酒两大产业的促动,同时,这里也是展现当时石湾产业精华的“窗口”。

  陈太吉酒庄创立后,历经近两百年风霜,至今酒香未曾中断。深受市民敬仰的佛山历史名人陈如岳,是陈太吉酒庄的第三代传人。据史料记载,陈如岳师从岭南大儒朱九江,博学多闻,深受师长器重。光绪年间,陈如岳举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授翰林院散馆编修、国史馆协修官。

  后来,陈如岳选择辞官返回故里,批注古籍、撰述诗文、教育子弟并兼营陈太吉酒庄。在酒庄,陈如岳尝试以肥猪肉酿酒,发现浸后的肥肉晶莹剔透,原来的米酒也变得更加清透醇香,口感甘洌,于是,将这种用猪肉浸制的烧酒取名“肉冰烧”,因粤语的“肉”和“玉”同音,浸泡后的猪肉又像玉一样,故又更名为“玉冰烧”,该工艺一直传承至今。自此石湾玉冰烧酒诞生,陈太吉酒庄也更加闻名遐迩。2009年,石湾烧酒酿造技艺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石湾制陶业达到鼎盛,成就辉煌,获“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产品畅销海内外。屈大均著《广东新语》记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胜于天下。”石湾陶业的发达,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制陶人的努力,石湾陶艺名家辈出,陶艺世家更是层出不穷。

  《朱紫街传奇》中有一章专门写“廖家围”的故事,其原型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的祖上家族住宅区域。书中讲述,廖家围坐落在朱紫街之旁,生活着廖氏家族几十户人家,儒商云集,藏龙卧虎,早在明代就在石湾蒸酒养猪致富,开设多家酒庄酒坊,并在七星岗一带设有十三座窑灶和多座寮场,陶业兴隆。

  当时,在朱紫街上,有一家利生陶艺店,就是廖氏族人所开,陶艺珍品琳琅满目,各地贵客远道而来,朝夕登门光顾。“利生陶艺店简直是石湾公仔的大观园。从早期的黄炳佳作,到陈渭岩、潘玉书、廖坚、廖作民的佳作,刚在店里出现,转眼间就被买家买去了。”

  

  “游朱紫”民俗盛况回归

  “宋潮”市集重现烟火气

  

  历史变迁,朱紫街后更名为太平街,并且缩短至百米,并逐渐没落,成为了石湾酒厂的内部道路。2014年底,朱紫街启动复原工程,2019年初,一百多米长的朱紫街复原完成,并举行首届游朱紫岭南民俗活动,后因疫情停办。

  今年,顺应市民的呼声,游朱紫这项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重启。此次“游朱紫,大红大紫”活动的主题为“千载陶天下·紫气耀岭南”,以美陶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底色,复刻“三太文化”,营造宋式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与雅致风韵,重现朱紫街当年繁盛。

  21日晚,从南风古灶引出的薪传之火,经过传火使者们的传递,点亮了一千年前朱紫街“大红大紫”的灯笼。古色古香的街巷中,灯火辉煌、流光溢彩,人潮涌动、满目繁华。

  朱紫街“有米坊”前,市民游客纷纷接福许愿,领取“吉米”;太元茶楼下,人们沉醉在宋代点茶和复古粤式点心的美妙中;陈太吉酒庄前,酒香四溢,还有“脑洞大开”的玫瑰玉冰烧雪糕;漫步其中,石湾陶艺、佛山狮头、剪纸、木版年画、刺绣等非遗文创琳琅满目;游玩一圈,夜色渐深,再到太平夜粥来一碗佛山功夫夜粥。和朱紫街相连的跃进路上,“宋潮雅集”文创市集也是人声鼎沸,美陶湾时尚文创、可口美食、新潮饮品以及汉服体验等摊位,受到了大量年轻人的青睐……旧时街景重现,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

  “感觉这样的活动很好,很能展现地方特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湾,同时也有美好的寓意。”一位穿古装游朱紫街的女士表示。

  据统计数据显示,仅21日晚,游朱紫的现场参与人数就逾6万,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超40万人次。

  “‘游朱紫’活动将被打造为美陶湾精品民俗活动品牌,满足市民游客对美好民俗活动的需求,形成创新发展多种类传统文化的局面,让传统岭南文化成为打造‘六最’禅城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让文化赋能‘佛山之心’建设。”石湾镇街道宣传文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