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向上借空间 工业上楼”加速推进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3月30日        版次:ZA13    栏目:    作者:李晓旭

     宝华和平工业园举行开工仪式

     宝华和平工业园效果图

     清湖文化产业园二期项目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3月29日上午,深圳市第一批“工业上楼”试点项目宝华和平工业园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建设开工动土,进入大干快上、奋进赶超的新阶段。从全市层面看,深圳的“工业上楼”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将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的厂房空间,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型制造业园区。

  

  “工业上楼”跑出加速度

  

  “工业上楼”,还有一些更加浪漫的名字,比如“摩天工厂”“空中厂房”,顾名思义,是城市产业向天空要空间。过去,工厂给人们的印象多以1-3层扁平式分布的平房或矮楼为主。但随着“工业上楼”模式不断推广,一幢幢楼层数多达20多层、楼高超百米的工业厂房,正重新定义人们对工厂的印象。“工业上楼”让深圳的城市产业空间,有望从“存量”变“增量”。

  位于龙华区龙华街道昌永路的宝华和平工业园项目,紧邻和平工业园南侧,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容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厂房约7万平方米,宿舍及其他配套用房约3万平方米。该项目由龙华区政府主导,龙华投控集团负责具体实施,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智造等重点产业提供优质空间,为龙华区高端“工业上楼”打造示范空间,满足龙华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据介绍,宝华和平工业园项目建成达产后,有望实现年综合纳税额三千万元,新增就业岗位也有望过万。

  而在龙华区另一边,清湖文化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挖掘机、旋挖机、破碎机等重型机械正在展现工业时代的施工效率。这个备受关注的龙华首批“工业上楼”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按计划将在本月底完成全部支护结构的重要节点。该项目于去年12月8日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打造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创意产业新集群,提供数字内容供给和技术装备研发的数字创新产业新平台。

  在南山区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工地现场,这里塔吊如林,机械设备星罗棋布,30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是深圳重点推出的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企业集聚的“工业上楼”项目,总建筑面积78.2万平方米,其中高标准厂房49.5万平方米,将集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企业。据介绍,该项目将运用折叠空间+多维产城概念,将货运交通引入2、5、9层,高效解决工业上楼设备不易上楼、高层厂房货运效率低等问题,有力提升了土地价值。

  另外,还有宝安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是全市首个平方公里级的“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建设148.6万平方米工业厂房;龙岗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是深圳首个“专精特新”专业园区项目,可分割销售给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产业园,重点引进驱动电机、智能中控、汽车通信等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产业森林”;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是全国首座装配式高层产业空间和首个百米高层预应力空心楼板示范工程,引入“三首层”“开放互联”等设计思路,将建设集研发办公、轻型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

  截至目前,深圳已有超过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4.2,厂房面积2306.5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400亿元。据悉,为加快“工业上楼”项目建设步伐,深圳各区正在加大土地整备力度,确保所有项目于今年6月份全部开工建设。

  

  计划每年建2000万平方米厂房

  

  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厂房、每月租金平均每平方米35元、园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这几条主线勾勒出了深圳宏奇庞大的“工业上楼”计划。

  2022年6月,深圳出台了《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2022年11月,为全力推进“20+8”制造业集群布局,深圳推出“工业上楼”计划,连续五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优质、经济、定制化厂房空间,“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租金平均35元每月每平方米,打造国际一流的新一代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型制造业园区。

  按照计划,深圳的“工业上楼”所有项目将落实“三生”“三创”“三平衡”要求。一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生产空间高质、生活空间便利、生态环境优美。以人才为导向,留有足够的高标准厂房,并配有研发办公、居住生活、休闲购物、运动健身、绿化等空间。二是创新、创业、创投“三创结合”,激发年轻人创新活力,打造创新城区,形成浓厚的草根创业创新氛围,吸引社会资本,孵化大量初创企业。三是运营与财务、投入与产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个平衡”,实现供给可持续,租金可预期,经验可复制。

  “‘工业上楼’聚焦用地紧缺痛点,打造‘垂直工厂’,提高容积率,是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升经济密度的突破口。”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盛华表示,深圳规划建设“20+8”新型产业园区,要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建设新的优质空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培育新动能、导入新产能,实现新增量,特别是形成一批“灯塔工厂”“头雁企业”。“工业上楼”通过高强度、集约化成片开发,形成高质量、专业化产业园区,对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有吸引力。

  邓盛华认为,“工业上楼”有助于实现空间集聚,强化产业链协作。要实现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就必须形成上下游企业集聚,增强产业吸附能力,实现“上下游就是上下楼”,节约运输费用,减少信息沟通成本,共享公共资源。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也认为,“工业上楼”扩张了优良制造业空间,有效推动了“轻精灵优”制造业进入主流通道,极大地提升了工业用地的效率、效能和效益。

  在今年深圳两会上,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提出,建议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行业龙头产业链链主在自己园区里面增加“工业上楼”面积,加快和简化民营产业园区增加“工业上楼”面积的审批流程。陈志列还建议政府鼓励民营产业园区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尽量增大“工业上楼”项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