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大岭山镇古木棉:

百年“英雄树”生生不息 护佑一方百姓绽放异彩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4月13日        版次:DA09    栏目:镇莞古树系列报道4    作者:秦小辉

     古木棉高大挺拔

     木棉花开

     村民邝葵娣与古木棉合影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秦小辉

  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唐波 泰小辉

  

  莞邑春来早,木棉花先知。在很多东莞老人的记忆中,春天始于木棉花开,落完最后一片叶子,花开了,春天就来了。而在大多数人眼中,木棉是比较常见的树种,它花枝如骨,花色似血,人们称它为“英雄树”。在东莞市大岭山镇太公岭村,就有一棵古木棉树独立村口数百年,不仅见证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还是年长村民眼中的“生生不息树”。

  2018年,这棵木棉树被纳入东莞市一级古树名木保护名单,人们修树池、立石墩、刻铭牌对其加以保护。如今,这棵古木棉树的旁边建了一家音乐主题艺术餐厅,通过提升保洁水平,加强管护,提炼历史人文价值,成为不少年轻市民休闲、夜游的打卡地,古木棉树因此焕发新的活力和光彩。

  

  村口古木棉承载村民乡愁依恋

  

  太公岭村位于大岭山镇西北部,距镇区3.5公里,总面积仅2.24平方公里。站在高空俯瞰全村,“一山(大岭顶山)一路(太公岭路)”便是全村的所有。外人或不知,太公岭还有“一树”历经数百年依然生机勃发,广受当地村民敬仰——这棵树就是村东门口的古木棉。

  “这棵树种在建村之后,目前约有300年时间。”太公岭村委委员邝钜南分管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他说,太公岭村世居村民均为邝姓,其先祖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从安徽庐江县迁广东南海大镇乡肖书郎里,后几经迁移,于元代皇庆、延祐年间(1312~1320年)迁于此地。而据当地一位七旬村民邝伯称,建村时,因村中小山与山前池塘形似“姜太公钓鱼渭水”,于是附会传说,取村名为“渭溪”,直到后来才改为“太公岭”。

  邝钜南说,太公岭村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包括建于明末清初的邝氏宗祠、洪裕邝公祠以及东门楼,但是古树却只有古木棉树一棵。这棵树究竟是何人所种,何时种下,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目前已无据可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数百年来,这棵古树伫立村口,与一旁的风水塘已经成为村民一种精神信仰,同时,它也承载着数代村民的集体记忆和乡愁依恋。“小时候,老人来这里捡拾木棉花煲汤泡茶,小孩子们经常来这里玩,在塘里游泳。”

  

  见证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岁月

  

  木棉,火红似血、灿烂如霞,岭南一带的人称其为“英雄树”和“英雄花”。殊不知,太公岭村的古木棉还见证过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和风采。

  1938年,莞邑大地上,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太公岭村及其洪裕邝公祠成为地下党组织人员活动的重要据点。中共地下党员、东江纵队老战士张英以太公岭村为中心,组建自卫队,建立中共支部,发展党员。而洪裕邝公祠则成为抗日青年训练班重要场所。同年12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委员、抗日模范壮丁队队长王作尧还曾带领队员进驻洪裕邝公祠。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70多人挺进大岭山,第一晚住在洪裕邝公祠,在这里整训了4天后开往大环。

  而古木棉树就位于洪裕邝公祠西南向,直线距离不足500米。古树不言,见证传奇。一树一祠,两两相望,成为彼此岁月的最好见证。近日,记者走访洪裕邝公祠时,公祠的管理人员邝叔告诉记者,张英还与当地的树结下不解之缘。1940年春,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东移海陆丰时,张英将20多支枪和地下党员名册埋于村民邝应陶家的院内,并种下芒果树作标记。1998年6月,张英故地重游,还在芒果树下合影留念。

  

  木棉护佑生命接续与村民健康

  

  据村民介绍,多年前,古木棉所在地块曾租给一位老板做钓鱼场,搭建了简易栅栏,木棉树与村民的生活渐疏渐远。只有老一辈的村民依然存留着对木棉的记忆,太公岭村76岁村民邝葵娣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带以前就是农田和池塘。”满头银发却依然精神矍铄、十分健谈的邝葵娣告诉记者,她15岁就开始学习接生,后在东莞妇幼保健院实习,之后开启她40多年的“接生婆”生涯,迄今经她接生的新生儿已达上千名。邝葵娣说,20世纪60-80年代,到太公岭村打工的江西、湖南人很多,而她也因为接生医术高明,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接生婆。“那时接生的地方就在木棉树附近,接生完小孩出门,抬头就可以看到木棉树一树红花,非常喜庆,一个接一个地接生,木棉也一年比一年生长得好。”邝葵娣说,印象中,她曾为一个怀有双胞胎的产妇接生。通常来说,双胎产妇的肚子应为一左一右、相对双头位更易顺产,然而,这个产妇却是“双胎在一侧,而且头都朝下”,接生难度大。为了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邝葵娣不断安慰、鼓励产妇,最终不仅接生顺利,而且还让产妇喜得“双子”笑开颜。

  木棉带给邝葵娣这代人的记忆还不止于此。邝葵娣说,每到三月木棉花开的时节,村里的老人就会来到树下捡拾跌落的木棉花,用线串起带回家晒干,用来煲汤、泡茶,可以清热、利湿、解毒。此外,木棉花还可以止痛解瘀,对于产后妇女的瘀血作痛有较大的帮助。而木棉树皮则可以研细成沫,给生猪、牲畜食用,可以利尿通便。

  也许是得益于长年食用木棉花的原因,加上太公岭村村民勤劳、乐观的天性,太公岭村上了年纪的村民竟普遍长寿。据邝葵娣介绍,全村户籍人口约1770多人,女性90岁以上有11人,男性1人,99岁高龄达到2人,80岁以上夫妻健在的有4对。

  

  加强发掘保护吸引年轻人关注

  

  当前,古木棉的旁边建了一家名为“曹家大院”的音乐主题艺术餐厅,绿塘倒映、树掩屋舍、月上中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成为不少年轻市民休闲夜游的打卡地。

  “太公岭村越来越漂亮,而且还有一棵颇具人文历史背景的古树,我们就应该好好去挖掘它,保护它。”“曹家大院”音乐主题艺术餐厅负责人曹臻说,村委会会定期派人查看管护情况,餐厅也会加强卫生清理,清理树池灌木花丛,铺上草皮。同时,结合古树文化和音乐时尚主题,餐厅也会开展表演驻唱、湘菜品鉴会以及音乐派对等活动,吸引年轻人关注,打卡古木棉树,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太公岭村的人文历史,让古木棉树焕发新的活力和光彩。

  今年是太公岭村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关键年份。记者了解到,目前,太公岭村正依托大岭山镇“一红二源三香”的文化路径、结合本村红色革命老区资源,努力探索发展村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