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小香港”的侨宅 |
诗意盎然的竹博园 受访者供图 |
梅州大埔坪山梯田 何志林 摄 |
德安里古寨 受访者供图 |
统筹/羊城晚报记者 蚁璐雅 近年来,粤东文旅人气旺盛,无论是潮汕的美食,还是客家的美景,都让八方游客心向往之。这里山海并茂、青山绿水,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更有不少著名旅游度假景点。 旅游业的强势复苏,虽然为粤东地区“流量”注入强劲动力,但是“人从众”现象也让游客的出行品质打了折扣。因此,开辟新旅游路线、挖掘新兴景点、不断推陈出新,是游客的迫切需求。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羊城晚报记者分多路寻找粤东特色“秘境”,带您走进侨宅侨居、绵延梯田、潮式老厝、竹林深处等,感受粤东地区的春暖花开、山海之美。 汕头 侨宅侨居邂逅现代农业 文/图 曾柯权 郭燕丹 在汕头澄海区隆都镇中,依山傍水的后埔村是一个“藏在深闺”的“秘境”。 据村中老年人协会会长陈和彬介绍,相传后埔村始建于明朝建文二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为水路发达、乡贤辈出,旧时一直是周边地区的贸易点,商业十分繁荣。在村中,至今仍保留着“永昌寨”“书斋巷”“百里侯第”等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 据介绍,后埔村“永昌寨”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古风古韵的“72落方形寨”在旧时具有居住、防盗等作用。寨中,笔直的巷子连接起每一座房屋,有序分布的巷门又可将数落房屋独立成个体,建制与规模足可媲美闽南土楼。行至“永昌寨”的侧方,一条笔直、悠长的巷子浮现眼前,这便是后埔村的“书斋巷”。“因为这条巷子,首尾都是规模较大的书斋学堂。中间还有供学生休息、活动的空间,所以被当地人称为‘书斋巷’。”陈和彬介绍道。 除了民居之外,后埔村的侨宅侨居同样惹人注目。当地乡贤、首任饶平县县长陈焕章的故居,始建于1931年,大门上书“百里侯第”四字,门楼雕梁画栋,楼内窗花、雕刻、装饰绘画仍保留完好。两层灰木结构、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让人感叹潮宅之美。在“百里侯第”周围,还有一座被当地人俗称“小香港”的侨宅。据后埔村村委会书记陈任贤介绍,这座迄今有90年历史,建筑外观与结构西化,外墙有罗马柱和进口瓷砖,房顶前后阳台有石膏大浮雕,建筑所用的材料都是从外地乃至海外所购。历经多年,门楼墙砖仍光泽油亮。 在沧桑的寨墙之外,有一个原生态的农家乐园——见龙农庄。这里不仅有各种潮汕本地瓜果蔬菜供游客采摘,现场加工制作成特色小吃,还有凉亭、儿童游乐设施、农家餐厅等供游客体验。 潮州 诗情画意“赏竹宴” 羊城晚报记者 陈锴跃 漫步于竹子打造的世界、邂逅《诗经》中的“呦呦鹿鸣”、在充满画意的“江南”竹林中静坐品茗……走进位于潮州潮安的竹博园,闲适、淡雅是其给人的第一印象。 进园后可见栽种有青竹梅的梅园,阳春四月能看见可爱的果子。从梅园继续往前走,便到了湖边,湖风微醺,四处都是竹制的亭台楼阁。 沿着道路走,特色竹楼、水中竹亭、水上竹船、大葫芦状的竹制游乐场等接连映入眼帘,园中市民游客三五成群,步行赏竹。 据竹博园有关负责人谢毓介绍,这座占地约500亩的竹博园,园内大小景点都是用竹子为材料建造的,大到竹桥、竹桌、桌椅、亭台楼阁,小到竹炭、竹笔、竹筐,把竹子用到了极致。无论是穿着汉服还是穿着现代时尚服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满意的打卡点。 行至文创店内,只见竹制工艺品琳琅满目:用竹子编制再描上传统彩绘的礼篮在潮汕地区又称为“春盛”,散发着浓厚的潮汕民俗气息;竹子编制的传统螃蟹篓是许多潮人童年捕捉鱼虾的好工具;竹制小摆件、竹椅、竹扇、竹梳、竹剑等都袖珍可爱,别有一番趣味。 记者在园内发现,不少游客都选择在竹亭中静坐品茗,围坐在以“竹”打造的中式园景之中,品一口茶,观一眼景。 除了静景,在竹博园中还栖息着各种动物,其中最为特别的是梅花鹿。漫步竹博园内,也许在哪个角落里就能邂逅《诗经》中的“呦呦鹿鸣”。 看疲了,走累了,游客还能到园内的美食街品尝各式美食。这里有充满竹林特色的竹筒饭,更有潮汕粿品、炸豆干、甜汤等各式潮式美食。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五一”假期,倘若厌倦了古城内的熙熙攘攘,来到竹博园内体验一番“人在竹中游”的乐趣,也不失为一种绝妙的选择。 梅州 世界客都的别样风景 羊城晚报记者 丘锐妮 “韩岽笼云似仙境,满目青山胜蓬莱。”韩岽笼云是“梅州十景”之一,位于梅州市丰顺县,因韩山之巅常年云雾缭绕,风景奇特秀美而得名。今年3月,梅州市韩山历史文化旅游区被正式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走进梅州市韩山历史文化旅游区,可见山上的情人坡、水帘洞、九天湖、原始森林栈道以及高山茶园。错落有致的茶树碧绿葱茏,春天更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放于丛林之中。 在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中,一座座山坡层层叠叠,从山脚连到山顶,从此山连到彼山,绵延不绝,构成了“梅州十景”之一“坪山梯田”。坪山梯田共有1200多亩,始建于元末,完工于清初,历史悠久。梯田少的有数十级,多的有千级,阡陌纵横,线条流畅。除了在金秋收获、稻浪翻滚之时有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外,在其他季节也能看到美丽的乡村风景。 欣赏完风景如画的坪山梯田,大东镇还有一处不容错过的景点——“梅州文十景”之一花萼楼。 花萼楼是客家特色古民居,建于明朝,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该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花萼之名,寓意兄弟相亲、邻舍相爱。走进花萼楼,中间是一个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古钱币图案,表达了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揭阳 潮汕建筑“博物馆” 羊城晚报记者 张晓宜 通讯员 罗凯瀚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德安里古寨,这座历经百年的古建筑群迎来一拨拨游客。 德安里古寨位于揭阳普宁洪阳镇,是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家族集居村寨,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如今,德安里古寨已是国家级AAA旅游景区、中国传统村落、首批广东省27个古村落之一。 俯瞰整座德安里古寨,自北向南规整地排列着一排排灰瓦白墙的民居,看似整齐却又格局各异。整个建筑组群由三部分有机联系组成,按照修建年份依次分为老寨、中寨和新寨,分别由老寨的“百鸟朝凰”和中寨、新寨两组“驷马拖车”组成。这种规格的建筑群在潮汕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实属罕见。 “由祠堂先做好规划,再按照图纸统一修建,这也是德安里建筑群能做得如此齐整的原因。”德安里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杨如波告诉记者。 以老寨“百鸟朝凰”建筑格局为例,其体现的是以“家长”(凰)为领导核心的家族管理模式,建筑样式以方氏家庙“燕诒堂”为中心,是为独占枝头的“凰”;两边民居建筑向心围合,中轴对称,数量有严格的限定,必须为100间,象征朝拜“凤凰”的“百鸟”。这也是潮汕地区仅存的原貌“百鸟朝凰”建筑格局。 与老寨格局不同,中寨和新寨的建筑格局均属“驷马拖车”。中寨的“驷马拖车”以方氏家庙“诒承堂”为中心(即“驷马拖车”中的“车”),两旁的两座“三厅亘”和两座连体的“四点金”则象征着“驷马拖车”中的“马”。“驷马拖车”承载着生活其中的子孙对于先祖的崇拜与信仰。 缓缓漫步其间,三厅亘、四点金、下山虎、独脚狮等潮汕特色建筑逐渐映入游客眼帘,仿佛走进一座潮汕建筑“博物馆”。 据德安里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蓝润生介绍,近年来,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德安里古寨的保育活化工作日渐深入。同时,还配备了专门的讲解员,并与普宁收藏家协会等单位合作,引进陶瓷、兵器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