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作家苏童开讲,大方分享阅读写作中诸多“第一次”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4月26日        版次:ZA12    栏目:    作者:王沫依

  文/王沫依

  

  4月20日,在“莲溪书香节”长安图书馆活动现场,著名作家苏童带来“阅读与美好生活”的主题讲座,与百余名读者畅聊自身经历,分享阅读写作节点上的“第一次”。

  

  第一座图书馆:糊墙的报纸和没有封面的书构建起“混杂”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一种很私人的体验,我们谈到阅读,实际上谈的是个人的记忆。”在苏童看来,最初的阅读更是一种无意识的文字抓取,实际上非常珍贵。

  苏童提到,小时候由于气候潮湿,母亲会用报纸去糊墙,自己发现墙上有字便跑去读,“有时候报纸糊反了,我就把身体扭过去,用一种很奇怪的姿势去看。”在他看来,这就是自己的第一座图书馆,“多少有点感伤苦涩。”

  另一个令苏童印象深刻的阅读体验发生在十多岁时。他提到,当时的自己通过姐姐看了许多“没有封面的书”,因此只记得情节,却不知道书叫什么,“直到我上大学后在图书馆才知道,我那时读的一本书,是大名鼎鼎的《复活》。”

  回望过往的阅读经历,苏童用“混杂”来形容,“哪些被过滤掉,哪些被留下来,其实并不清楚,但是我很感谢这种莫名其妙的阅读,在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里,我会一直记住属于自己的一座特别的图书馆。”

  

  第一次阅读与投稿:文学道路的开启“战线很长”

  

  苏童的阅读体验,可以称得上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1977年,苏童第一次去买书,“去苏州市的第一届书展,我放学后好不容易挤去柜台前,但只剩了一本微积分。”但当时的他毫无怨言,只想着不能浪费,回去后看完了第一章,结果“高考数学是所有科目的最高分。”

  高中阶段,阅读了不少报刊的苏童有了将作品变为铅字的梦想,他回忆,自己当时写了一篇八千字左右的文章寄给《苏州日报》,不过愿望并未成真,”过了一阵,稿件退回来了,我表哥拿到了一封厚厚的信,还以为是我写给谁的情书。”

  直到1983年,苏童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虽然在写作方式上有着明显的模仿痕迹,也并未收录在日后的作品集中,但他仍感慨表示是一个“有意义的时刻”,“那么多次投稿第一次有了回音,还是值得纪念的。”

  

  第一本小说与电影改编:作品发表“有些坎坷”,影视改编“一炮打响”

  

  从1983年第一篇小说发表到1986年,三年间苏童只发表了四篇作品。现场,苏童提到,《桑园留念》这篇作品在1984年完稿,三年后才得以发表,这部作品记录了被少年视作家园和乐园的“桑园”里发生的青春、友谊、爱情与死亡,也被苏童认为是自己的第一篇真正的小说,是“真正值得被纪念的”。

  更多读者则是通过著名小说《妻妾成群》认识了苏童,这部作品也被导演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并一炮走红。现场,苏童分享了改变背后的故事,他提到,电影中最后那场雪的画面等了很久,上映前,导演张艺谋寄给自己一个录影带,“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转化为影视,当时的心情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