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走进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探寻“海岸卫士”红树林背后的绿美密码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6月02日        版次:ZA09    栏目:    作者:郑明达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木榄

     老鼠簕“泌盐”

     红树

  

  策划/李天军

  文/羊城晚报记者 郑明达

  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深圳发布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的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该方法学面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立足深圳红树林保护实际和特点,为红树林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碳汇提供了规范严谨的评估指南。这是继去年底被赋予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重要使命任务之后,深圳在推动红树林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5月31日,记者走进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探寻“海岸卫士”红树林背后的绿美密码。

  

  长满绿叶的“红树”植物

  

  5月31日,走进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科普展馆,馆内陈列的一条条上尖下圆,形如细条茄子的胚根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走近一看,眼前手指头大小的果子尾部已经长出胚轴。“胚轴是红树的一种胎生现象,像哺乳动物怀胎10月一样,它其实是在树上通过果实继续生长而发育出来的。胚轴一旦掉到滩涂里,或者漂流到其他地方,它就可以很快地扎根生长,这是它为适应这种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特性。”深圳湾湿地教育高级专员刘丽华向记者展示胚轴时说道。

  据介绍,这是红树植物最大的特点——胎生,也是陆地上的植物很少有的现象。为适应独特的海水冲刷、低氧、高盐等“逆境”,红树植物练就了胎生这一繁殖技能,它们的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待到从母体吸收了足够营养,长达20-30cm的胚根,才脱离母体,扎根于滩涂,让布满滩涂的海岸线焕发勃勃生机。

  为一睹红树林真容,记者随刘丽华前往公园北区。正好遇上潮落,光滩上可见土生土长的秋茄、桐花树和老鼠簕,或是从国外引进的无瓣海桑、海桑等。所见的红树植物长满绿叶,树干外表呈棕色,为何被称为红树呢?刘丽华说:“这是因为红树植物含有丰富的单宁,丹宁遇到空气后会氧化成红色。”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红树物种大约有20种,比如木榄、秋茄、桐花树,还有外来的红树物种无瓣海桑。”刘丽华告诉记者,福田区仅存的一片原生的红树林位于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此外,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南区,还有一片人工种植的红树林。

  

  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底层基础

  

  往公园北区深处探寻,在湿地一处滩涂附近,记者见到一排排紧挨着的红树植物。仔细观察,它们的叶片上有白色的盐晶体析出。

  作为红树林里最重要的树种,红树面对着海水侵扰、高盐缺氧、土壤不坚固的特殊环境,进化出了会胎生、能吐盐,以及具有露出土壤的“呼吸根”的特性。“比如为了适应潮间带土壤和咸淡水,桐花树等红树植物通过叶片上特殊的‘半透膜’结构,会在叶间将体内的盐分泌出来;而秋茄等红树植物则会利用体内的特殊结构拒盐。这也是它们的叶片上会有白色的盐的原因。”刘丽华介绍道。

  这些强大的适应性也成就了红树独特的生存和繁衍技能,使其成为海岸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为其脚下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有红树林之后,鸟类可以来这里栖息,底栖动物会在红树的根系上生活,底栖动物又为这些鸟类提供了食物,所以红树林是生态食物链里最底层的生产者,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刘丽华说。

  不仅如此,红树林还有许多重要的作用,包括防风消浪、保护堤岸;净化大气和水体环境;保护林下鱼、虾、蟹、贝等生物,提供洁净食物来源;为鸟类提供繁衍、越冬和觅食的场所;自然景观和旅游胜地等。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深圳目前保护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一片原生红树林,也是东半球国际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保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面积约100公顷,且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真红树植物7科11种,半红树植物6科8种,本地自然生长的红树植物7种,如海漆、秋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木榄等。

  

  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红树林被公认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与珊瑚礁、海草床并称为地球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尤其是红树林,近年来逐渐成为国际生态保育的焦点。

  《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中提到,广东省需完成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不少于8000公顷,其中新营造5500公顷,修复2500公顷。

  深圳作为一座高密度超大型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具有丰富的湿地和红树林资源。红树作为深圳的“市树”,深圳对红树林的保护也由来已久。从1998年开始,通过深圳河治理保护红树生态、人工补种等措施,深圳湾红树林面积稳步增加。

  据统计,深圳现有红树林分布的自然保护地共8处(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6个),红树林面积179.18公顷,占全市红树林的60%以上,2020年以来已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25.72公顷。目前全市红树林面积296.18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安区沙井、福永、西乡,南山区沙河和大鹏新区坝光、葵涌、南澳等地也有分布。

  与此同时,深圳通过大力实施保护修复工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深圳开展多样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细化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目前深圳已正式挂牌建设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区(县)级湿地公园4个;2023年2月2日福田红树林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也于去年荣膺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事实上,在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方面,除了做外来物种清理这种常规的保护之外,我们还更多地在做面向游客公众的自然教育,及时做好政策落实和公众宣导之类的桥梁作用,让公众支持湿地保护工作。”刘丽华表示,打造一批不同特色和教育功能的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将有助向公众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让公众多渠道了解环境知识,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工作。

  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于红树林保护的重视,以及深圳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上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去年“国际红树林中心”成功落户深圳。下一步,深圳将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2021-2025年计划完成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51公顷以上,力争2035年前,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建成国际湿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