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砂村俯瞰图 赤砂村供图 |
在溪山营地可以远离城市喧嚣,感受大自然气息 受访者供图 |
村道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提升 |
清澈的溪水顺流而下 受访者供图 |
赤砂村赶海公园地势平坦 赤砂村供图 |
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杨锦强 通讯员 叶衍达 惠东巽寮湾依山傍海,海奇、滩奇、山奇、石奇、洞奇,海滩相连,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前往,每年游客接待量达百万人次以上。赤砂村作为巽寮度假区下辖行政村,原本只是一个贫穷破败的小渔村,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蝶变成为惠东生态宜居示范村。 如今的赤砂村青山绿水,旧屋新颜,民风质朴,歌声阵阵……其以发展旅游业、农业种植、经营餐饮为主,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这些年来,该村是如何华丽转身成为“绿富美”的呢? 渔民“洗脚上岸” 吃上“旅游饭” 从惠州市区驱车出发,沿着高速一路南下,抵达巽寮湾收费站后驶入210县道,前行几百米顺着小道拐进赤砂村,可以看到平坦干净的村道,道路两旁风光旖旎,青山矗立,绿水环绕,路上偶尔能遇到村民在绿油油的田间俯身耕作。 走进村庄,村屋墙壁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墙绘格外显眼,整体呈现白色风格,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氛围,不仅让来往的村民赏心悦目,也是村民身边无声的“宣讲团”;古宅、祠堂等古建筑,错落有致地散布于村中各处,跑动吵闹的孩子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小巷,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屋檐下,谈天说地,喃喃自语,滨海小渔村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赤砂村地处巽寮北部,海岸线长达7.9公里,成为其最大的优势。该村进行农村整体规划,依托得天独厚的海岸线生态资源优势,建成赶海公园。据介绍,赶海公园利用赤砂海唇村小组原生态滩涂,设置有亲海露营、文化广场、观景台和轻商业业态等,是集赶海体验、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公园。 来到赤砂赶海公园,这里地势平坦、场地开阔、环境优美,海天相接,远山淡云,浑然一体。不少游客正在海边卷起裤脚,光着脚丫,猫着腰体验抓螃蟹、捡贝壳的乐趣,有的在海滩树荫下扎起帐篷、搭烤架,与三五好友一道欣赏美妙的景色,享受从琐碎的生活、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的片刻宁静。“我们几个人是在网上看过攻略才来的,可以在海滩踩着柔软的细沙,吹着舒适宜人的海风,体验赶海的乐趣,十分自在,打算在这里玩上一整天。”来自深圳的游客张小姐说。 沿着海边公路上缓行,一路上可以看到各类海鲜排档,生蚝、龙虾、螃蟹等海产品琳琅满目,一辆辆来自省内外的私家车、旅游大巴相继停靠在各大餐馆门口,新鲜出炉的海鲜大餐更是令游客们胃口大开。明月湾海鲜大排档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旅游业发展,本地村民大多从事餐饮行业,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初,位于河背村民小组的“溪山行旅”一期——溪山营地正式营业。凉爽的树荫、清澈的溪水、古村老屋、鸟鸣虫叫……蔚蓝色的天空远处飘浮着几朵白云,慵懒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星星点点的斑驳,虽值芒种节气,却依然惬意清凉。“这里可以焚香抚琴、煮茶赋诗、对酒当歌、溯溪而上,远离城市喧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溪山营地负责人高冰亭说,游客多是从周边城市过来,如深圳、东莞等地,以家庭、团建为主。 据介绍,该项目以“耕读当代”为品牌核心,总投资约1.65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届时将建成50间高端民宿、5栋艺术家民宿美术馆及22栋联排艺术家民宿美术馆,同时建设国际艺术展场地及酒店公共配套设施。 从“靠海吃海”到“依海而兴” 赤砂村,其名字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当地土壤呈赤色,且泥土中砂石成分多,故名;另一种则缘于村落傍山面海,村前大片土地尽是沙滩,因海沙容易流失,村民忌讳家业不守,便改“沙”为“石”字旁的“砂”,称“赤砂”。 清朝康熙年间,来自长乐(今五华县)的叶氏徙居于赤砂村,所居住的村场称为“老梅沙老村”,位于现在赤砂村场上方的山旮旯里。后来,因为繁衍繁盛,在老村旁建设了新村、河背村,另外三支子孙迁移靠海边居住,建设了大一村、大二村,后为方便讨海,便不断向海边前移,又建设了海唇村。 据《叶氏族谱》记载,赤砂叶氏属梅州开基祖叶经公宗脉。叶经公,字伯常,号封川,南宋年间曾任福建制置使,宋亡流离梅州,肇基梅州曾井。因人丁兴旺,后代子孙散播各地,其中第六世裔孙叶法兰,从五华县裏大塘秆棚背,徙居归善县淡水石桥老叶屋。叶法兰的次子叶文萼与侄子叶亚龙,再从石桥老叶屋迁居赤砂村。叶氏在清初从淡水迁徙时,曾经在盐灶背逗留,后来目睹了赤砂的风貌。面对同样是傍山临海的宝地,叶文萼心仪赤砂。在他看来,盐灶背是块宝地,后代容易发财或做官,但经营不善也容易出风险;赤砂虽然地处荒僻,但谋生容易,且不会大起大落。于是,他遂离开盐灶背,选择安家于赤砂。 在叶氏卜居赤砂时,朱氏已早来一步肇基于此,为何迟来的叶氏最后超越朱氏成为赤砂的望族?村民口口相传一个鲜为人知的轶事,当时的叶氏始祖生有四子,他们秉承着客家人的传统,勤勉厚重,持家有道,其中,老四喜好读书,尤为聪慧,因此叶父将老四送到江西拜师学艺三年。待老四回来之时,叶父担心其学艺不精,便亲自出题检验他的学艺,几经周折,老四皆无功而退,叶父便让老四重回江西学习。经过回炉再造,老四的学艺炉火纯青,再次归来后,选择临海的蟹地作为村场,凭借自身本领,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努力拼搏,逐渐带动家族兴旺。 自朱氏、叶氏两族在赤砂开基立业后,张、黄、沈、方等姓氏村民也从各地陆续来此安家、繁衍,祖祖辈辈靠海吃海、依海而兴。据村里老一辈渔民说,以前的生活很艰苦,每天在海上进行渔业作业,收成全靠运气,还要早早将鱼虾按种类分好去市场出售,年收入也就三五千元。 “近些年,巽寮度假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和带动当地村民投身旅游业,现在同样是‘靠海吃海’,通过转变方式,这不但有效防止对海洋资源的破坏,村里也走上了长远发展之路,村民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小日子也越过越好,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赤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少科说。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 近年来,赤砂村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美化绿化村庄环境,完成村道沥青铺设、污水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增加村民日常活动休憩场所,开展旧村立面改造,对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提升……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该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村内沿海旅游资源优势,以抱团发展、村企互助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产业引进和村企合作项目落地,完善村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此前河背村小组因各种原因成为空心村,为了不让优质资源闲置,整合山、林、田、溪水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文化,引进了溪山行旅文旅项目,打造集艺术、生态、旅游、康养于一体的产业,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入。”叶少科说,依托滨海自然资源打造的赶海公园,每年更是可以带来1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收入。 同时,赤砂村重视宗亲会作用,自2014年起各姓氏陆续成立宗亲会,加强宗亲之间的联系,增进友谊,相互合作,也有助于当地化解矛盾、宣传引导等,并制订完善族训家规,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在村中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新风尚。“每年会召开乡贤会议,凝聚乡贤力量。大家都敞开心扉、建言献策,为家乡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叶少科说。 此外,该村还于2019年组建文化艺术团,由30多名村里的文化艺术爱好者组成。在村里日常的文艺演出中,艺术团自编自演,将乡村振兴、传统美德、祖辈生活情境等内容与客家山歌、小品、歌舞表演、戏曲等节目相结合,每次演出都引得村民们喝彩连连。据介绍,艺术团创作的《春暖花开》《姐妹欢歌回乡来》《赤砂赤砂我的家》等原创客家歌曲曾多次获奖,受到游客的好评。 “艺术团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形成了有活力、有生气、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熏陶村民,淳厚的文明乡风也越来越浓。”叶少科说,接下来将深化“村企合作”模式,增强村庄“造血”功能,加快壮大村集体经济,并保障村企合作项目落地;持续完善村庄治理、村民转产转业培训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努力将赤砂变成水清、村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现代化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