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吉华街道

“文化+”迭代升级
构筑发展“硬支撑”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6月09日        版次:ZA10    栏目:聚焦文博会    作者:蔡鹏飞、冷佳、黄展鸿

     亭台楼阁充满悠悠古韵

     玉雕作品

     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分会场开幕仪式现场

     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与深圳迪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二十四史书院夜景

  

  统筹:凌海英

  策划:王佳妮

  文/图 蔡鹏飞 冷佳 黄展鸿

  

  

  正值盛夏,万物并秀。6月7日至11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如约而至,再临鹏城。龙岗区吉华街道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分会场、华侨城甘坑新镇分会场相继拉开帷幕,文化领域最新技术、最新创意和最新成果精彩亮相,“文化+产业”在同频共振中呈现出前沿探索与实践。

  “和主展馆相比,分会场是真正的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被称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一项伟大创举的文博会分会场模式,在文博会的19年里创造了一个个“崛起传奇”。本届文博会共设65个分会场,其中龙岗区14个,连续13年分会场总数居全市首位。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已连续承办16届文博会分会场,全面树立起“深圳玉都”新形象;华侨城甘坑新镇是文博会“大咖”,成为星罗棋布的文化繁星中璀璨的一颗。

  一直以来,吉华街道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文化与产业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成为一起“唱戏”的主角。这背后,映照着吉华街道在坚持守正创新,深度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上的一路高歌。

  

  一片匠心在玉雕

  传统文化“智慧”前行

  

  今年,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该园区也是深圳首个通过创建验收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的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实现了全区八成以上的文化产业营收。

  吉华街道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辖区内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分会场、华侨城甘坑新镇分会场成为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前,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分会场开幕,对外展示其文化魅力和产业发展成果,将带来玉雕作品展、珠宝模特秀、玉璞寻源、创意集市等活动。

  开幕式上,深圳市玉石文化协会会长、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会长潘维东介绍,本次分会场的最大亮点在于玉石原材料超级交易,将深圳地理优势与世界级原材料交易会相结合,打造了玉石原材料交易枢纽,引领全球玉石行业。

  同时,玉石直播基地产品供应链集群集结了来自深圳、揭阳、肇庆、佛山等地的顶级直播团队,推出品牌活动“玉石雕刻体验”,吸引了各界人士参与。这场魅力四溢的盛宴让市民亲身感受到玉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文化出圈,进一步带动产业破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继而深入服务新的文化使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位于吉华街道三联社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早在1992年,就有一百多名珠宝商人在三联做水晶玉石的加工及销售。在政府大力支持与指导下,经过20多年的壮大与发展,现如今,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拥有生产厂商和销售门店超过500家,相关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产值约36亿元。

  借力文博会平台,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实现了从屋村作坊到工业楼加工车间,再到规整亮丽的玉石产业园区的“三级跳”,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该村还先后被认定为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圳市“文化+旅游型示范基地”,其完备的玉石文化产业链结合玉器街、珠宝城、加工街、毛料街等基础设施,形成了集设计加工、贸易交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

  

  甘坑客韵迎东风

  百年古村焕新颜

  

  不觉身是客,鹏城真吾乡。300多年前,闽粤赣三角区的客家人辗转徙居甘坑建村立业,开启在岭南一隅的生活史。如今,保存完好的亭台楼阁依旧守护着客家人本土文化根脉。在观众的瞩目下,华侨城甘坑新镇分会场正式开幕,将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出发,以展现田园野趣慢生活为核心,联动主题乐园、餐厅、酒店、商业等业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有业内专家认为,文化产品能够成为“顶流”的核心密码,在于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文博会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走出了“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路径,跨界融合让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在这种趋势引领下,甘坑新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帽”元素的深入挖掘,孵化出了一个极具本地特色的IP形象——“小凉帽”,创造了一个特有的产业链和集群,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甘坑新镇以甘坑古镇及二十四史书院为核心区,年接待游客量约500万人次。其中,甘坑古镇由客韵古镇、主题农场及乐园、特色酒店、文化博物馆四大板块组成,是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广东省技术工人疗休养基地、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深圳市特色文化街区、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等,至今已打造成为蜚声国内外的客家文化特色古镇,为弘扬广东精神、诠释中华文化提供了一扇重要的文化窗口。

  文博会期间,甘坑古镇将举办甘坑非遗市集、夏夜尾箱派对、小手大艺手工课堂等活动;二十四史书院以“国风艺术节”为主题,第二届二十四史文献展、“读经典·写美文”获奖作品优秀金句展、“书院故事”优秀影像作品展、花兮茶会雅集等活动,带领游客领略东方美学,体验文艺生活方式。

  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不仅为文博会奉上一道道精彩的风景,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休憩、享受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在这里,文化创意为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注入强大的造血功能,而这,也正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动力。

  当前,甘坑新镇以“生态+人文+产业”为发展方向,定位“国际一流的科技都市绿芯”,重点布局北中南三大片区“一镇一院三园三村”的规划建设和品质提升。未来,该项目将打造成为服务龙岗西核心的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配套区,成为“双区”的城市生态绿芯和城市级旅游目的地。

  

  吉华非遗走出“深闺”

  与时代同频共舞

  

  在本届文博会上,主会场14号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块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带领观众走近非遗,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

  据了解,在吉华街道辖区,非遗项目有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李氏金银手工镶嵌技艺、马头琴音乐、玉雕俏色技艺……“文化味”十足。得益于传承人的守护与代代相传,这些非遗技艺不仅浸润着吉华这片土地的独特历史文化,还蕴藏着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解读。

  在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陈宗艺可谓大名鼎鼎。从选料、剥皮、切割、设计、粗雕、细雕到修正完成,每一个步骤都彰显出这位年轻人对玉雕行业的热爱,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及创新。他于1987年生于雕刻名匠辈出的福建省,从小酷爱画画,喜欢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陈宗艺于2004年初到深圳,凭借深厚的传统玉雕功底与敏锐扎实的审美嗅觉,成为新一代玉雕艺术的传承者与开拓者。陈宗艺认为,玉石雕刻流传至今,流派众多,技法各异,这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必须博采众长、不断进取,才能在行业内立住脚。在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他和同行们密切交流、相互切磋,一起观摩作品,研究各种雕刻手法;在选材路上,他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同行,虚心请教,向前辈们取经。

  如今,陈宗艺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其玉雕作品在国家级及省级展览评比中摘得16项金奖、30项银铜奖项,获得4项外观设计专利、39项广东省版权证书,成为玉雕行业的“得奖专业户”和“技术大牛”。

  “凉帽”是流行于深圳沿海地区客家妇女所戴的一种帽饰,最早出现于清朝嘉庆年间。它不仅能遮阳挡雨,还可以配上装饰,实用而精美,深受深圳沿海地区客家妇女的喜爱。甘坑客家凉帽制作包括竹织、扫桐油、弥帽和上帽四个环节,整个生产过程有33个工艺程序。

  经过一代代手工艺人的坚守,甘坑逐渐成为织凉帽的村落。甘坑客家凉帽第六代传人张航燕介绍说:“甘坑村民主要姓氏为张氏,号王爵,其后裔从河南迁居福建长汀府宁化县,第152代张绅公于明朝天启年间迁至甘坑村老围,第158代张锦超约在清嘉庆年间从甘坑村老围搬出离村旁两里地的山坑居住,因村民世代以编织凉帽为生而取名凉帽村。”

  2007年,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成为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深圳大运会期间,在古民居旅游景点,甘坑凉帽作为特色工艺品展现在大众面前,受到海外人士钟爱。2013年,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成为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航燕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由此,张航燕又开始制作凉帽,并致力于甘坑凉帽手艺的传承,开设了培训班,收了徒弟。凉帽村所在地甘坑被打造成客家小镇,成了十分受欢迎的游览地。

  

  文化赋能城区高质量发展

  为民生“加码”幸福“加速”

  

  二十四史书院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二十四史打造的书院,占地三万平方米,收藏经典图书三万多册。繁忙之余,捧一卷书,闲坐亭台,与历史对话,与先贤高论……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市民获得了忙碌喧嚣之外的恬淡与宁静,觅得属于自己的文艺家园,解锁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它将阅读、旅行、社交与教育融为一体,打造都市人的文艺家园。它的建设也是吉华街道近年来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吉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全面打造龙岗西核心文旅体验融合地,以片区特色文创经济助力全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022年,该街道充分利用二十四史书院的文化汇集作用,创新打造“典亮吉华”理论学习品牌,先后邀请了尹昌龙、武晓峰、南兆旭等名家作客讲座;同时还开基层阅读推广先河,策划“吉华领读者”“吉华荟客厅”等阅读推广活动,不断涵养居民书卷气;还聘请了南翔担任馆长,以发挥名人集聚效应,把读书向群众延伸得更深。

  吉华街道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城区品质跨越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现如今,正坚定不移地朝着“党建吉华、文化吉华、科创吉华”总体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吉华街道在持续擦亮文化品牌的进程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色,创意渗透进辖区的方方面面。2023年,吉华街道实施“这就是吉华”城区IP塑造工程,全域推广“吉华形象LOGO”、策划“这就是吉华”系列报道,开展全方位场景营造和传播推介,旨在提升吉华街道的美誉度和辨识度,凝聚辖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塑造更加立体鲜活的吉华城市高质量发展形象。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国图创新走进龙岗”签约仪式暨吉华街道文化创意顾问聘任仪式在甘坑古镇成功举行,这意味着国家图书馆文创项目正式落户龙岗吉华。活动现场,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与深圳迪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强强联手,为深圳乃至大湾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同时,发布街道级年度文化菜单130场,不断拓展辖区文化惠民深度和广度。聘请鹤湖智库秘书长韩湛宁为街道文化创意顾问,不断拓展文化惠民深度和广度。

  此外,吉华街道搭建高校与本地城村文化交流互动平台,联合深圳技术大学开展“吉华范式”艺术兴村,引入大学资源对街道11个“城中村”进行文化空间设计研究,为深圳创新“城改新”路径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