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汕头全市注册志愿者共110.15万人,青年志愿者占比达72%,志愿组织及团体超过6000个

大爱义举传递鮀城温情 志愿之城绽放青春之花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12月29日        版次:SA14    栏目:    作者:陈锴跃、汕宣

     志愿者为长者维修天花板

    

    志愿服务传递着汕头城市温情

     志愿服务已成为文明汕头的靓丽底色

     呼援通志愿者律师为长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汕头市龙湖区呼援通社工服务中心

     志愿者为长者介绍“平安铃”

     志愿者为长者清通下水道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锴跃 通讯员 汕宣

  图/受访者供图

  

  “实在谢谢你们,你们是真的为我们着想!”日前,家住汕头市金平区的何老伯的家属来到汕头呼援通(金平)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中心,将一面绣着“无私奉献 助人为乐”的锦旗赠送给中心工作人员,以感谢工作人员在何老伯受伤送医时给予的帮助与关怀。

  作为广东较早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城市之一,类似的大爱善举在汕头的街头巷尾不断上演。回顾历史,最早的“善堂文化”就由潮汕发源;审视当下,志愿服务精神在汕头蓬勃发展。“从善如流”,一直是汕头这座志愿之城的基因记忆。

  如今,汕头正全力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数据显示,全市注册志愿者共110.15万人,青年志愿者占比达72%,志愿组织及团体超过6000个。广大志愿者们用微小力量诠释不凡“大爱”,以点滴善举传递城市温情,让城市更具青春魅力。

  

  为善相承,

  数百年慈善史成就基因记忆

  

  志愿服务,既是公益,也是慈善。事实上,在“志愿服务”这一名词还未被清晰界定的数百年前,无私奉献的种子早已根植于潮汕大地。

  起源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的大峰信俗(“善堂文化”),以慈善文化贯穿始终,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22年,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善堂以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施茶赠药、收尸敛骨、修桥铺路等慈善事业为己任,遍布潮汕各地。到了清末民初,海内外潮人中引发出以大峰名号来宣传、号召和鼓励善行的强烈善堂效应,全盛时期善堂达到500多处。在那个战争、灾害、瘟疫频发的时代,善堂成为一股重要的民间救助力量。

  潮汕善堂文化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革命期间,在潮汕地区被杀害的烈士如孙应采、沈序昭、许雪秋、黄秋富和归侨柯国泰等的尸骨,都是报德等各善堂冒险为其收埋的。

  现位于小公园开埠区的汕头存心善堂,就是对潮汕善堂文化的很好印证。存心善堂是潮汕地区最大的一家民间慈善机构,可谓汕头善堂之首。

  早在清光绪末年,成立之初的存心善堂就内设了存心灭火队。1927年,存心善堂还在现在的外马路成立了粤东地区首个义务消防机构——存心水龙局,并下设有1支专职消防队、3支义务消防队和2支义务救护队。2003年,经汕头市民政局等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存心善堂作为汕头慈善总会的分支机构恢复运作。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善堂的服务范围包括扶贫、恤孤、助残、养老、救灾、环保等多个领域,几乎涵盖了社会救助的方方面面。

  历经数百年传承发展的潮汕存心善堂文化,不仅成为潮汕地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和谐因素,更随着潮人移民的步伐漂洋过海,发展成居住国、居住地的跨族群、跨宗教、跨地域救济的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海内外潮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长期以来,海内外善堂持续不断为扶贫济困、安老助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道德教化、促进族群团结、凝聚侨心侨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推进中外民间长期的友好互动、文化的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济世利人的精神根植在潮汕人心中,步入近代,远渡重洋的潮人也热心公益、回馈社会,反哺家乡。潮籍华侨陈慈黉多次为家乡筑桥修路、兴学育才。爱国华侨蚁光炎捐千亿身家支援抗日,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直至今天,汕头这片红色热土依然处处有大爱。中国好人陈振勇多年坚持为家乡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亲力亲为践行公益事业;“携手绣未来”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成为汕头志愿服务一张闪亮的名片,展现独具“潮汕味道”的志愿服务精神;“河小青”志愿者团队投身环境保护志愿领域,贡献志愿者的智慧和青春力量……正是汕头百年间的为善相承,志愿精神成为了汕头的基因记忆,才能让一抹抹“志愿红”遍布在汕头的城乡大地,为文明汕头增添光彩。

  

  与时俱进,

  打造优质志愿服务项目

  

  百年承一脉,青春续华章。随着汕头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汕头市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公益服务与援助,爱心志愿者不断涌现,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汕头在公益事业上也不断创新,涌现出一批批优质志愿项目走在全国前列,广受好评。“汕头呼援通”长者呼援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就是其中的典范。

  近日,家住汕头市龙湖区嵩山路的85岁的李奶奶突发脑梗,身边只有同样年事已高的女儿。情急之下,李奶奶的女儿摁下了固定电话上的红色的长方形按钮求助呼援通,呼叫“电子保姆”。10分钟后,志愿者就赶到了现场,协助将李奶奶送往医院,化险为夷。

  李奶奶的女儿所求助的就是“汕头呼援通”。汕头市龙湖区呼援通社工服务中心于2013年10月在粤东西北首创长者呼援公益志愿服务平台。“15分钟内,长者一呼即通,一叫就到,事无巨细,无所不包。”龙湖区呼援通社工服务中心主任洪少毅介绍道。

  在龙湖区呼援通社工服务中心内,记者见到了“呼援通”高效运转的秘诀。长者自家中座机发起“呼叫援助”的讯息后,服务中心能立即捕捉到呼叫信号,并随即锁定长者的位置。此外,根据此前存档于数据库中的信息,志愿者们也能获悉长者生活的基本情况以及过往病史,并立即做出反应。

  随着服务范围的增大,“呼援通”也开始进行网格化的升级。依托庞大的志愿者团体以及有效的组织,辖区内一有求助,附近的志愿者就能得知情况,作出响应出发帮助长者。

  “从十年前的座机呼叫,到现在高度信息化,‘呼援通’一直在不断优化,效率也大大提升。”洪少毅告诉记者,“呼援通”所能提供的帮助也在不断增多,从紧急呼援、救助危难到陪伴聊天、上门理发、水电维修、买菜买药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随叫随到。

  服务事项增多,“呼声”响起之后,又如何快速提供专业服务?对此,洪少毅告诉记者,得益于不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的加入,他们可以对具体的事项进行细分,再由专业的志愿者提供对口帮助。此外,他们也非常注重对新加入队伍的志愿者的培训,并依托志愿者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让新志愿者们也能快速上手。

  近十年来,这支由332名有专长的“95后”组成的青年党员、团员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无所不包,为助力社会和谐稳定,助力提升长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出了长足贡献,“呼援通”志愿者们用爱心和耐心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2022年“汕头呼援通”推广到汕头全市六区一县,汕头还将“汕头呼援通”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为当地60周岁以上低保、困难老年人免费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

  “呼援通”青年志愿者始终坚持全天候全方位为2.1万多名长者提供紧急救助、生活帮助、精神慰藉和法律支持等170多项全公益上门服务。目前,“汕头呼援通”项目在线服务人数已达到3.6万人。

  与此同时,汕头的志愿服务也在积极进行数字时代的转变,更多的数字化志愿服务功能走上舞台。

  在汕头市金平区,许多老年人朋友手上都会戴着一个小小的“智能表”。这不是老人们追求“时尚与科技”,而是“平安铃”服务终端的“真面目”。老人们所佩戴的这块手表,其中涵盖了紧急呼援、拨打电话,心率、血压测试以及定位系统等多项功能,很多时候会成为老人们的“救命铃”。

  “无论是新科技的出现还是更多新思路的实践,其背后最重要的还是志愿者们热爱公益事业的心。”洪少毅表示,正是这颗心驱使着无数的汕头志愿者们坚持不懈,服务技术不断创新,将志愿服务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志愿之城名副其实。

  

  传递温情,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您好,请这边签到。”“您好,请不要推挤。”“您好,请喝一杯茶!”“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如今,漫步在鮀城街头,身着各色马甲的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身影随处可见,总能给予城市中的每个人温暖。

  在青年志愿者驿站里,志愿者们用热茶热水、爱心雨伞、爱心药箱用心打造服务群众的“温馨港湾”;在2023东楚汕头马拉松的赛场上、在国庆巡游活动中、在汕头迎春大型焰火晚会上,成千上万的赛事青年志愿者以最佳形象、最优服务,全力以赴护航赛事、活动圆满收官;在高校,毕业生志愿者的铮铮誓言响彻长空,他们走进汕头的田间地头,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的大美诗篇。

  一个个鲜明的案例、一次次真诚实在的志愿服务在社会引起较好反响,也引领着更多的热心人士、志愿者、慈善组织机构参与到这些志愿服务中来,涵盖各行各业。小到家政物业维修个体户志愿者,大到行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汕头的志愿服务氛围越来越好。

  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汕头实施已有近30年时间,在汕头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汕头团委青联努力下,汕头的志愿服务面广点多,成就大、队伍壮、力量强。

  与此同时,汕头也适时设计开发“i汕头志愿者之家”服务平台,以三级文明实践阵地作为平台基点,打造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模式。截至2023年10月,该平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605场,服务总时长达1110321.58小时,有效地满足了市民群众的需要。

  随着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汕头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公益服务与援助,爱心志愿者不断涌现,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们也积极融入城市发展需求,与城市治理相融合,为汕头这座活力之城绘就最美风景线。

  在练江沿岸,就活跃着一支名叫“河小青”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9月的“河小青”志愿服务队,由广业环保练江(潮阳潮南)项目部下辖11座污水处理厂青年代表及练江沿岸居民组建而成。

  “河小青”参与保护治理练江行动,既是河长的助手,也是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参与者、支持者和监督者。志愿者们定期坐船巡河打捞,清理河面垃圾杂物,保持练江河畅、水清,定期开展沿练江河岸捡拾垃圾、消灭虫蚁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志愿者们用脚步蹚出志愿服务的广度,守护练江水清、岸绿、河畅。“我们在练江两岸开展植绿、巡河、科普活动,见证着练江成为‘治污典范’。”“河小青”志愿者林廷丽说。

  在文明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遍地开花。百万青年志愿者群体,正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让汕头处处充满大爱义举,传递着鮀城温情,让汕头这座志愿之城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汇聚成推进城市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