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直有“花城”的美称,除了一年四季皆有花赏,城中唔少地方都会用“花”字命名。流花湖、花地湾、梅花村……漫步其中,探寻每一条“花路”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亦可换一个角度体验花城嘅独特韵味!
饶禧/文 黄译萱/图
流花湖:落花寄情思
据公园介绍,流花湖是晋代芝兰湖的旧址,因湖东北不远处有南汉古迹流花古桥而得名。相传南汉时期,南汉皇宫依水筑建了一座芳春园(又名甘泉苑),园内有奇花异草,林木参天,以及一座下可通舟的木桥。宫女们为解思亲之情,把思念之情寄托于花朵、投掷于水中,从桥下漂出深宫外,好让亲人们看到。1958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动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开挖人工湖,令佢兼备蓄洪、排洪功能。从1959年10月开放至今,公园名都改过好几次,最终都係叫流花湖公园。
公园内一年四季鲜花盛放,春天睇紫荆、木棉,夏天湖内赏荷花,仲有羽杉、大榕树作伴,外面就是宫粉紫荆一条街的人民北路,每年早春,摄影发烧友们带长枪短炮嚟影花。嚟到“法兰克福花园”(又叫玫瑰园),数十种姹紫嫣红嘅“花中皇后”月季花尽收眼底。欧式风格嘅“广州白宫”係流花湖上的标志性建筑,前身係“唐苑酒家”,大家细个嘅时候有冇陪长辈去饮茶?目前,这里改成了园林博物馆,只能远观、不能入内。而公园里最hit嘅打卡点之一,係与它隔湖相望嘅湖边步道,既可以拍到靓靓欧式建筑,又可以拍到落日美景。
花地湾:城中桃花源
“花地”原名叫“花埭”,因明代居民在此开荒植花而得名。由于地势低、水网密集,形成了堤堰曲折嘅景象,且“埭”同“地”同音,到咗明末清初先称之为“花地”。“花地”属于芳村,其实芳村唔少街道嘅名都係由“花地”派生噶,例如花湾路、花蕾路、映花溪、花地大道等等。喺花地湾内嘅聚龙古村,建筑风格融合了开平碉楼和西关大屋的特色,跟村口高大的木棉树,跟门口盛开的三角梅和红色的杜鹃,搭配得浓淡相宜。低调的古木味道,新种花花草草嘅香气,令古村充满清新的气味。现在村中一些老房子被改造成民宿、私房菜,周末来吃顿饭、住一晚,就可以沉浸式感受专属这里的岁月静好了。
梅花村:自有暗香来
梅花村里,真係有梅花睇嘎!位于中山一路中段北侧的梅花村,上世纪20年代曾被称为模范村,1931年陈济棠喺呢度修建官邸,喺路两边种满梅花,因而得名。随着梅花种植数量增多,梅花村、沙河涌同风雅居,形成三条梅花景观带,成为广州的赏花圣地之一。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两边嘅梅花盛放,吸引唔少市民、游客过来打卡。现在虽然已经过咗梅花的花季,但仍可以见到几朵梅花傲立枝头。漫步梅花村,除了赏花,还可以欣赏到民国时代嘅建筑,例如陆幼刚旧居,就係一栋英式风格的老别墅,经过岁月的洗礼,可以想象梅花盛开时,建筑与花互相映衬的独特韵味。
图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