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循文见质方显根本

来源:新快报     2024年01月14日        版次:A09    作者: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冬去春又回,最是读书好时光!过去一年,书如繁星,如何读一本好书,读一本怎样的书,各有经验。收藏周刊特邀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绘画研究所所长朱万章,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曾玲玲,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人民美术出版社期刊采编中心副主任谭国亮等专家学者分享阅读心得。

  新出来的书我看得不多,如果要推,我还是推巫鸿。他的书近年出了不少。巫鸿名气实在大,李可染儿子李庚说,能左右当代中国美术史的也就七八个人,巫鸿是影响最大的。巫鸿行文考证屏风、武祠墓室,用了不少专业术语或英文,但仔细看,会发现他的措词中,带有中古士人著书时,说事中带有道理的特性。

  巫鸿骨子里是一个非常谦和的人,优秀的学者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讲,蹩脚的教授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弄。有一次,巫鸿在网上做汉代博山炉的讲座。足有一百多万人线上听,时有弹幕,众听者无限崇拜的阿臾盲目状态远胜过关注其讲座内容实质,提问的也多是为学术而学术的拽文字句,为“一句博山炉”查了三天三夜的《水经注》,当场说出中原很多座名山的注录名称,质问巫鸿为何不具体,巫鸿笑着回答,“我说的山是香炉冒出烟后的山,是云山雾罩的山。”一句话几个字就把李零给否了。李零把巫鸿简约的文学性叙述,当成必须考证大干一番才显身手,好像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学术二字了,巫李二人学术,高下立见。

  巫鸿在另一次讲座中,提到当下普遍过度解释古文现象时却说怎样才能避免在最接近问题实质之前打住,这样的学术才有价值,才有著书的必要,换句话说,就是才能引后人往深了弄,好接着往前走,巫鸿说推动历史很难,越来越难,能往前推几公分就了不得了,巫鸿和我谈到中央美术学院造型教学笑着说,有学生画人体形体太过准确,可能当医学挂图更合适,而他自己画小女两岁时的一帧小幅油画,也就最小号日记本那么大,甚是传神,可当特别近看时,零距离看,什么也没有,完全变成一片模糊了,这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论说高层次的山水如出一辙,所以,当不跟风时,不看表述如何,循文见质能找到根本,就看进去了,有了独立思考,就会有自己的见解,这才叫读书,这也是我对当下青年学生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