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流行】 值得拿命去换新闻吗? 2019年08月18日  曹林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台风“利奇马”来了,把中国记者吹上了热搜。风中凌乱的各种姿态,火了。人们躲着台风,记者却逆向而行,胖的、瘦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记者,在危险的第一现场给公众带来报道,这种职业精神让人佩服。但我还是想对同行说一句,台风没有新闻,只有残酷,只有及时的信息发布。这是超强台风,是大天灾,没什么值得让记者拿身体、拿命去换的新闻。

  跟一个媒体同行讨论这个话题,作为后方的编辑,她负责调度前方的台风报道,给记者派任务,她非常犹豫地说:要求台风地区记者发稿,还是觉得很残忍。——我没有觉得这种“犹豫”是一种懦弱,也没觉得这种“对第一现场的恐惧”有什么不专业,这恰恰是对生命的负责。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家媒体的年轻记者请命去灾区采访,总编辑从电视上看到前方不断有泥石流和余震的危险后,流着泪打电话让记者往回撤,他说:求你回来吧,没什么新闻值得我们用命去换。这份“不要新闻只要记者安全”的关怀,更有温度。

  专业不是可以用“危险”去衬托和强化的,台风场景下,公众更欣赏的专业,应该是用专业的报道告诉公众台风的破坏力,提前做哪些应对,如何保护和防范,台风已造成多大的伤亡,那些伤亡是怎么发生的,那些小人物的不幸经历,城市的防洪基础设施。还有,城市之外,农村,山区,自媒体视域之外,现代媒体体系覆盖不到的救灾盲区,到底情况如何?这些方面,也许最需要体现媒体报道的专业。尤其是那些盲区,几年前南方洪灾时我写过一篇题为《不要让安徽成为救灾的新闻盲区》的评论,大城市的灾害后果被现代媒体体系过度呈现,欠发达地区成为救灾盲区。我不会为那些因台风而红的记者鼓掌,那种掌声,挺残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