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博洲 台湾作家
母亲走了。日本占据台湾的1923年,母亲出生于今苗栗县公馆乡馆南村佃农家庭,刚刚学会走路没几年的六、七岁,就在农忙时期下田劳动。到了入学年纪,聪明的她很想念书,却因为做事利落,是个好帮手,没能上学。她就在家帮忙干农活,做家务,一直到年过二十,经由媒妁,嫁给苗栗街人夸老实正直的父亲。
日本当局“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殖民政策,利用台湾农村的封建剥削关系掠夺土地,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得广大的台湾农民陷于极端困苦的状态。祖父就因为缴不起租谷被地主“吊佃”而沦落为贫苦工人。
母亲的娘家并不富有,但自己耕田种菜,总是有得吃。可她没想到,夫家弟妹众多,生活竟然远比娘家要辛苦得多。尽管如此,她还是毫无怨言,操持理家,并且跟随做泥水工的父亲出外打工,补贴家用。大家庭难免纠葛。作为长媳的她顾全大局,一切以维持和睦为首要考虑,宁可吃亏,尽可能避免没有必要的妯娌或婆媳纠纷。
分家之后,母亲依然经常做父亲的帮手出外打工,同时还要操持家务,把九个小孩一一带大。只是食指繁多,兄姊们虽然都像母亲一样聪明,学习成绩也都优秀,却因为经济困难而未能受到较高的教育;尤其是三个姐姐,国小或初中毕业就得做女工,帮忙分担家计。对未能上学的母亲来说,这也是内心的遗憾。
母亲的儿女谈不上功成名就,但都深受她的教诲,朴实正直,不为恶,不欺人,是邻里眼中的积善之家。也因此,老天保佑,晚年的母亲历经几次病魔侵袭,最后都坚强地活了下来。一直要到七月下旬,即将迈入百岁高寿之时不适就医,终因器官老化,而于八月四日清晨诀别尘世。
母亲一生劳苦,不是什么社会名流,但实实在在过了一生。今天,她虽然离开了人间,却给子孙留下一颗行善做人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