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
2023年10月26日 谢茂松

  ■谢茂松

  

  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此,要从文明史的视野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远意义,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

  

  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上把握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对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以及何以能保持连续性、统一性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体有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文化是立国之本,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原典《五经》之首的《周易》中的“贲卦”彖辞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明以止,就是止于文明,也就是《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以文化人、化育人心,形成文化共同体,中国之为中国,中国人之为中国人,根本上在于文化认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远意义就在于以思想、理论、文化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思想、理论、文化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文明传统、中国政治传统的深刻理解。《论语》所说“政者,正也”,就是中华文明对于政治之本质的深刻理解,也是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连续、未断裂的文明的关键所在。孔子所说的“正”也就是按照共同的文化标准规范言行,不仅对为政者自己,也对他人,政治的关键在于教育、教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思想、理论、文化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而形成党的优良政治传统,正是基于对于中国古典政治传统的深刻洞察和继承。

  中华文明保持连续性与中国之所以能形成大一统的传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认同,即中华文明的文化意识所形成的内聚力。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由文化认同而达到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以及思想统一,是今天的“国之大者”,关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持续。文化关乎“道”,关乎“可大可久之道”。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新的“道”,新的“可大可久之道”,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体用上的“体”之根本所在。

  

  从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上把握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对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深刻把握。对于文化、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视,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识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他更充满自信地指出,“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比方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之流,他们对于现代中国和现代世界的认识水平,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普通战士的水平之下。”正是有了这种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正是这种文化自信与精神主动,让我们在抗美援朝时把那个强大到不可一世的美军打到谈判桌上。

  从毛泽东提出“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达到了新的高度,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于“五四”新文化的继承发展与超越,意味着中华文明走向伟大文明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过程,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连续历史过程。强起来意味着伟大文明复兴,因为文明是整体的,是统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国防、外交为一体的,所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意味着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正是在这一历史脉络下,也就是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乃是因应着中国成为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掌握好“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第二个结合”意味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彻底破解了晚清以来“古今中西之争”的问题。“两个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明内在的一部分。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因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文明完成文明更新而发展出的中华文明现代形态。

  

  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上把握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对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也是中国发出的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倡议主张的思想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家国天下一体的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下来加以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文化领导权的掌握、稳固变得空前重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带来的文化自信,其意义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之流,他们对于现代中国和现代世界的认识水平,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普通战士的水平之下”所显示的自信。正是放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下,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用”之所在,才会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具体之“用”,集中体现在“七个着力”的路线图上。其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明的深层延续以及一以贯之的大道;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与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需要紧密联系、紧密配合,形成双轮驱动;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根本上还需要我们对自身秉持的“大道”展开具有普遍性的学理诠释。“七个着力”相互支持、相互为用,构成一个整体。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国创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