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2023年10月26日 陈毓灵

  ■陈毓灵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教育强国必须“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这一重要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思想观点,根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未来的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推动人类从落后走向发达、从无知走向理性,为现代文明社会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既受到结构性的物质条件限制,也受到主体性的能动性因素制约。历史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但是任何历史创造都离不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承认客观条件的前提性要求,不是唯物主义,不承认主体的能动性作用,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提升人的素质的实践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一般来说,教育不仅能传授知识和技术,还能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正是因为教育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教育被视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要牢牢把握“国之大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培养大批战略人才和紧缺人才,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在提升国民整体知识和文化素质、增强国民创新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恩格斯指出,教育能让人摆脱片面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思想观念、智力能力和行为方式等全面充分跃升的过程。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目的,教育担负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新的教育体系实现了党对教育的统一和集中的领导,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建设和社会文明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不断改革,不断破旧立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改革开放之初,针对我国百废待兴,财政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批人才的实际。我们兼顾公平与效益、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的同时,以国家意志推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立法形式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集中优先发展一批重点高校;在不断加大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储备了数以亿计的人才资源,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支撑。国家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撑,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从战略高度明确教育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点,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到2022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到2.4亿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劳动力素质结构不断优化。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力资本不断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

  

  教育强国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赖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强国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强国的目标是要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教育强国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同时也要让人民群众享有现代化发展成果。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的深刻体现。人的现代化有赖于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仅能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准,还能铸造现代性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从而为现代化提供良好的价值引领。

  教育强国是新国际格局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科技革命浪潮都会引发技术颠覆性变革和产业结构创新重组,从早期工业革命开始的蒸汽机到电力机车直至互联网的出现都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发展。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生物学医学如基因、干细胞和脑科学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领域创新性、引领性成果不断涌现,空间、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取得巨大突破。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产业竞争更加激烈,我们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培养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掌握主动权。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