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对广东教育贡献良多 2023年12月22日 延伸 黎存根、任海虹、肖佳妮

  近代爱国先驱、抗日志士丘逢甲生于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双峰山区(今台湾苗栗县),祖籍在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梅州蕉岭县)。作为近现代客家籍知名先贤,丘逢甲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教育家,与黄遵宪、丁日昌、何如璋并称为“岭东四先生”。1905年,他替已逝的师友黄遵宪主持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建成后第一批招生工作,主持学务,居功甚著。

  丘逢甲一生热衷教育,堪称近代最有声望的广东教育家之一。他24岁中进士,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他不想做官,回到台湾从事教育和修志工作,曾主讲于台中宏文书院、台南崇文书院、嘉义罗山书院等地。在这些教育实践中,丘逢甲改革八股,教授文艺兼讲中外历史,宣讲维新进步思想,成为当时士大夫中富有影响的人物。

  甲午战争爆发后,1895年秋丘逢甲内渡回广东梅县原籍定居,创办学校,推行新学,决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1897年他赴潮州出任韩山书院掌教。讲课中,他注意联系实际,“以实学训士”“课文外兼讲科学”,向青年学士介绍新思潮和东西方文明。1898年,他主讲潮阳东山书院,又兼任澄海景韩书院主讲,坚持以“新思想及有用之学课士”。

  在连年的讲学活动中,丘逢甲深感旧式书院难以造就先进人才,有了自己办学校的念头。1901年至1904年,他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学堂,以欧西新法教育青年,以革命维新鼓励士气,开了粤东民办学校的先河,掀起兴办新式教育的高潮,对推动近代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1904年,丘逢甲在家乡镇平县创办了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培养闽粤赣边区地方小学教师人才。他还派宗人门生到福建的武平、上杭以及广东的兴宁、梅县、五华、平远等地去开办新学,带动粤东办学风气大盛。

  丘逢甲创办新学,成绩卓著,深受社会的好评和政府的重视。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于1906年聘他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及广州府中学堂监督。不久,他又被拥戴为两广方言学堂监督。1908年,丘逢甲被教育界同人推举为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并受聘两广学务公所议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