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 圆梦奥运 探寻南粤运动健儿培养之路 2024年08月14日 朱嘉乐、许敏、陈辉、谢嘉祺、钟佳禾、王侃、洪爽

梁伟铿在广州训练时与教练徐伟文合影 受访者供图

扫码可看专访视频

杭州亚运会夺冠后,钟嘉琪(右)与教练范淑芳(左)合影 受访者供图

扫码可看专访视频

暑假期间,广州体育馆摔跤训练火热 许敏 摄

8月8日,冯紫琪在巴黎冠军公园留影 新华社发

扫码可看专访视频

白慕炜在指导学校游泳队训练 陈明谦 摄

扫码可看专访视频

  

  策划/龚丹枫  统筹/陈晓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嘉乐 许敏 陈辉

  实习生 谢嘉祺 钟佳禾 通讯员 王侃 洪爽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40枚金牌,创造了在境外奥运会参赛最好成绩。其中,广东运动员共获得8金4银4铜,突破历史,金牌贡献率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

  从童年时期的体育锻炼到如今征战奥运,运动员的培养之路有哪些特别之处?或许答案,就藏在南粤健儿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近年来,广东省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树牢“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与体育系统同向发力。

  以广州为例,《广州市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55%以上,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地位,青少年体育素养、身心健康水平普遍提升。

  以梁伟铿、钟嘉琪、冯紫琪为代表,他们早期均在兴趣班或业余体校得到启蒙,并通过个性化训练方案,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优势。体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让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平衡体育技能与文化素养的提升,为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体教融合”培养模式下有着哪些广东经验?记者从三位广州籍运动员和一位裁判员的历程展开,探索体教融合之路背后的故事。

  

  人物1 梁伟铿

  不服输、韧劲强

  从广州杀出个国羽重炮手

  

  北京时间8月4日晚,在巴黎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决赛中,中国组合梁伟铿/王昶首次参加奥运会便一举夺得银牌。正如梁伟铿的启蒙教练徐伟文在赛前所说:“铿仔骨子里就非常热爱羽毛球,不服输、韧劲强。他比赛时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去打,肯定是有机会的!”

  

  五岁接触羽毛球

  不被看好的“小胖墩”有着惊人爆发力

  

  2000年出生的梁伟铿,家住广州市白云区。他的父亲梁家锐是一名羽毛球爱好者,放学后经常带梁伟铿到羽毛球馆。久而久之,梁伟铿和羽毛球有了接触,梁家锐发现儿子在羽毛球方面挺有天分。

  梁伟铿五岁半时,父亲将他送到广州体育馆青少年业余体校羽毛球班,徐伟文成为了他的启蒙教练。“当时的铿仔又矮又肥,我内心比较犹豫。但是他的父母非常支持,这是能坚持从事这一行的重要因素,我就接收了他。”徐伟文向记者回忆道,两周之后,不到6岁的梁伟铿让徐伟文眼前一亮,“他跑步速度比大他一两岁的学生还快,特点非常明显,爆发力非常强,协调性比较好。”

  在徐伟文眼里,铿仔骨子里有着对羽毛球的热爱,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有时候因为铿仔在学校成绩不好,他爸爸就会吓唬他说,‘不好好读书就不要去体育馆练羽毛球了’,他立马乖乖读书,努力提升考试成绩。”徐伟文说,在来训练的学生里,铿仔每次都是最早到最晚走,训练结束后,他爸爸还会留在场地陪他继续练。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教练扬长避短注重品格培养

  

  徐伟文向记者介绍,儿时的梁伟铿的打球优势是弹跳力、爆发力强,而柔韧性相对较弱。针对他的特点,徐伟文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徐伟文凭借着经验和一双慧眼,培养了大批包括梁伟铿在内的优秀羽毛球苗子。徐伟文认为,“好苗子”能否坚持下去,父母的支持非常关键。在家庭教育中,梁伟铿的父母分工明确,妈妈李妙和负责铿仔的生活起居和文化课学习,爸爸梁家锐负责接送铿仔上学训练。在广州体育馆训练期间,因为铿仔年龄小接受能力比较差,爸爸就一直陪在旁边观看训练情况,当时还专门买了一部摄像机用来记录他每一次的训练。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父母还给梁伟铿找了家庭教师来补课。“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都比较平衡,认真读书和好好打球从来都不冲突。”在李妙和看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时,体育是其中一个必选项,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付出很多努力,高质量的陪伴和关注至关重要。

  

  人物2 钟嘉琪

  中国女曲“冰山雪莲”绽放巴黎

  这位广州姑娘说:在战场上跑起来不痛

  

  中国女曲在巴黎奥运会上追平16年前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成绩,再度赢得一枚沉甸甸的银牌,“冰山雪莲”重获绽放。‌

  由天河体育中心培养输送的广州籍队员钟嘉琪,在中国国家女子曲棍球队司职前锋。她在巴黎奥运会几轮比赛中一共打进4球,最关键的1分是对阵澳大利亚队时,钟嘉琪破门得分,助力中国女曲挺进半决赛。

  

  儿时偶然接触曲棍球,平日带伤顽强拼搏

  

  2008年,中国女曲赢得了北京奥运会银牌,从化区业余青年体校趁热组建了曲棍球队,启蒙教练周莉华在太平镇飞鹅小学选材时,无意间发掘了钟嘉琪,当时她问钟嘉琪要不要来练曲棍球,钟嘉琪说,自己特别喜欢体育,要回家和妈妈周建花商量一下。

  当时周建花因为对曲棍球这项运动并不了解,有些犹豫担忧。在与女儿和教练的多次沟通下,最终,周建花决定支持孩子的选择。

  谈起爱徒钟嘉琪,广州市曲棍球队主教练范淑芳满脸骄傲,“在我心目中,嘉琪是排头等的。无论她在国家队还是回到省队、市队,在哪里比赛都是兢兢业业,自律性非常强。我认为现在的运动员都要有这种品质,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出征巴黎奥运会之前,钟嘉琪的脚部受伤,每场比赛和训练都是带伤作战,当妈妈周建花关心她的脚会不会痛时,这名25岁的广州姑娘坚定地说:“在战场上跑起来不痛!” 回忆起女儿的伤病,周建花满脸心疼,“嘉琪17岁那一年,有一次受伤很严重,她发来的照片里脚上裹着纱布,我跟她说如果太累了也可以不练的,她说她很喜欢,要坚持练下去。”

  

  科学选材、梯队培养,让阳光体育走进校园

  

  进入从化青少年业余体校后,钟嘉琪刻苦训练,2010年,钟嘉琪进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管理的广州市女子曲棍球队;2012年2月,进入广东省女子曲棍球队;2012年4月,进入国家少年女子曲棍球队;2015年,进入国家女子青年曲棍球队;2016年,进入国家女子曲棍球队。

  以“市队区办”“市队校办”为抓手,广州市曲棍球队选材以各区开展曲棍球项目的学校作为首选,还会从各区区队田径等项目中挑选好苗子。队伍与从化第四中学、从化区体育教育发展中心、白云区龙归学校合作,以体教融合促发展、育人才。目前在训队员80人,向省队输送42人,向国家队输送6人,向国少队输送10人。

  “培养这些孩子,目标是向省里和国家输送。今年,市队保送4人进入体育学院,7人自考入读体育学院。至今已经保送30人、自考20人到体育学院。”随着体育进校园,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愿意投身运动,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这是执教二十余年来,范淑芳感触最深的一点。

  

  人物3 冯紫琪

  巴黎奥运会摔跤摘铜

  她从这里走向世界擂台

  

  在巴黎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冯紫琪在逆境中翻盘,从复活赛的边缘,一步步赢得铜牌,眼角的血痕书写着她的勇气和力量。

  这位出生于1999年的姑娘,从广州走向世界擂台,首次在奥运会展示个人实力,为祖国赢得荣誉。而在冯紫琪奋斗过的广州体育馆,如今同样有一批批孩子在炎炎夏日坚持训练,摔了也不怕疼不怕累,期待有一天自己能参加比赛,为国争光。

  

  启蒙教练:练好基本功 制定走训培养方案

  

  自2007年起,冯紫琪进入广州市体育馆开始接触摔跤,被摔跤教练叶凤彩发掘并重点培养。

  “冯紫琪对成为职业运动员的目标明确,而摔跤这项运动对身体素质的培养是全方位综合的,学生要有兴趣也要有基础。”叶凤彩是冯紫琪的启蒙教练,在广州体育馆负责柔道摔跤项目基础培养和体育人才选拔。

  当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冯紫琪的专业技术水平,除了提高身体素质,叶凤彩以走训形式,让她利用周末、假期去广州体育职业学院摔跤班跟着教练廖凯进行训练。

  2019年7月,冯紫琪成为广东省女子摔跤队的正式运动员。2022年2月进入国家摔跤队训练至今,夺得世界摔联国际积分赛冠军、世锦赛季军、亚锦赛亚军,为中国摔跤队获得第一张巴黎奥运会入场券。

  

  运动发展:呼吁更多力量关注 培养潜在苗子

  

  “我练了一个学期了,摔疼了就爬起来再摔!”“我的目标就是能当一名运动员,可以为国争光。”酷暑八月,来自中小学年龄段的学生们在这里训练柔道、摔跤。一遍遍倒地、爬起、再摔,衣服被汗水打湿,还有人磨破了脚,但孩子们仍在坚持。

  如今,越来越多孩子和家长了解并学习摔跤这项运动。谈及未来发展,叶凤彩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目前体校主要靠教练到比赛学校招生,同时依靠家长之间口碑传播,推荐孩子到体育馆。”她表示,中小学生处在培养摔跤运动员最关键的年龄时期,而目前摔跤项目在培养学员中容易出现断层的情况。希望有更多中小学将摔跤项目大力推广,开放更多招生通道,为孩子提供挖掘个人潜能的机会。

  

  人物4 白慕炜

  执裁,为国争光的荣耀时刻!

  一名广东教师的奥运之路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花样游泳队以惊艳全场的表现赢得了集体项目冠军,也是中国花样游泳队的首枚奥运会金牌。而在这个荣耀的背后,有一位特殊的人物——白慕炜,她不仅是广东药科大学的教师,更是一位拥有国际A级裁判和国际技术控制员双执裁资格的裁判员。她的故事,是体育与教育融合的典范。

  

  教育的传承:是职责也是荣耀

  

  白慕炜的体育之路始于6岁,她在河北省保定市省游泳馆开始了花样游泳的业余训练,13岁时以省运会800米自由泳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天赋。2001年,她考入广州体育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受到导师吴河海教授的指导,深入研究花样游泳。2006年,她被借调至北京,担任中国花样游泳队的翻译和教练助理,见证了中国花样游泳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辉煌。

  白慕炜的裁判生涯从国际G级裁判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晋升为国际A级裁判,并成为我国花样游泳项目唯一一名具有国际A级裁判和国际技术控制员双执裁资格的裁判员。她的每一次执裁,都是对花样游泳规则的精准把握,每一次判决,都是对运动精神的深刻诠释。

  

  教育的实践:校园中的引路人

  

  在广东药科大学,白慕炜不仅是教师,更是游泳队和水球队的教练。她深知体育训练的价值,不仅在于强健体魄,更在于塑造坚韧不拔的精神。她鼓励学生们参与体育训练,体验竞技体育的激情与挑战,培养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决心。每年新生入学军训时,白慕炜老师就“先下手为强”,印制游泳队的宣传单,发动老队员们在新生中派发,或者用海报、条幅的形式招募新生。

  学校游泳池自2018年进入维护阶段,游泳队、水球队在比赛前就要到校外租借场地来进行赛前的练习。学校给予两支队伍很大的支持,提供经费保障队员们有足够的训练次数。

  两支队伍在大学生比赛中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连续4届的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上,游泳队都为广东药科大学夺得首金;水球队成立不久后就在去年的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男子组第2名、女子组第3名的优异成绩,并在今年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球锦标赛上获得铜牌和第五名。

  白慕炜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子们,无论是在国际赛场上执裁,还是在校园里执教,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国争光,每一次尝试,都是在超越自我。她鼓励每一位学子,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投身体育运动,从中体验成长与快乐。只要努力,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冠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