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伊珞
陈泓杰
潘泳宇
吴竺琼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王铠呈
图/受访者提供
在刚刚闭幕的巴黎奥运会中,各国运动员们以“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在赛场上超越自我,为观众们带来视觉盛宴。与此同时,还有一批特殊的参与者——奥运会的志愿者们。他们以热情、专业和奉献精神,为奥运会保驾护航。其中,一批中国留学生参与到志愿者工作中,为这场国际体育盛事增添了一抹中国红,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中国青年的国际形象和积极面貌。
郭伊珞:
成为奥运会志愿者是我的人生清单之一
郭伊珞是一名在比利时留学的研究生,同时,她是负责媒体运营的巴黎奥运会志愿者。“我一直都挺喜欢看运动比赛,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是我的人生清单上的一项。”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年纪尚小,东京奥运会时由于距离较远,郭伊珞没有报名。到了今年巴黎奥运会,对她而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在比利时读书,离巴黎还蛮近的;我会说法语,所以就报名了。分配给我的岗位是媒体运营,正好跟我的专业挂钩。”
郭伊珞本次志愿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服务媒体、后台记者。“对我来说,这一次担任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是很难忘的。在接受一系列培训之后,我学会如何与各个国家不同的媒体打交道,并能够了解大型赛事、国际比赛的后台媒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验。”
由于是在后台工作,郭伊珞不能在现场观赛,但在后台媒体区听见现场观众们的欢呼时,她也能感受到这种“延迟”的喜悦。身为一名中国留学生志愿者,郭伊珞在服务奥运会的同时,也向世界传达出中国的声音。“在和不同媒体、不同志愿者交流时,其实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大家代表着自己的国家,能够加深对方对本国文化的了解。”
陈泓杰:
志愿者本身便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法国里昂第一大学留学的陈泓杰,今年也参加了巴黎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他被分配在乒乓球场馆内,“我的工作主要是服务观众,在场馆内引导观众们寻找自己的座位,进行人员分流,和安保组、票务组、医疗组等的工作人员配合。”对陈泓杰而言,“上岗”第一天是他比较难忘的:正好是乒乓球混双决赛的那一天!“我在场馆内见证了混双决赛的全过程,那天的观众席上,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观众。最后中国队获胜,赛场上升起国旗奏起国歌的时候,作为见证者,感动得很难用言语表达。”
陈泓杰认为,志愿者本身便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能认识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朋友。他们也会在工作之余学习几句中文,在现场和观众交流的时候可以用上。我们的志愿者中心还有乒乓球桌,大家闲下来的时候会一起打乒乓球。”在教其他地区的志愿者们讲中文、打乒乓球、分享中国故事时,陈泓杰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
潘泳宇:
参与到奥运会的工作中更有意义
潘泳宇就读于法国索邦大学,她之所以报名参加奥运会志愿者,是因为“比起仅仅是做一名观众,我认为能够参与到奥运会的工作中,了解国际赛事的背后运作,实际上是更有意思的。”
在培训过程中,潘泳宇了解到与观众们交流的技巧。其中,在讲到如何帮助残障人士时,她的印象最为深刻。“比如说我们可以租轮椅,然后通过残障人士通道帮他们到达观众席。还有更多的残障人士,我们难以用肉眼直接判断出来,培训的时候也有针对这一方面,教我们志愿者如何与他们更礼貌地交流。”
潘泳宇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凡尔赛宫,负责马术与现代五项的观众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检票、引导观众到达指定的座位以及在服务台提供咨询服务。在这里,三种工作内容主要采取轮换制,每个人都会被轮到这三个工作。“我们工作的宗旨是快乐工作,每天轮岗,大家就能进行不同的工作,这样十多天工作下来不会觉得无聊。”
吴竺琼:
志愿者象征着服务精神与和平精神
吴竺琼是法国SKEMA(知识经济与管理学院)商学院的硕士生,出于对奥运会的热爱以及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她报名成为奥运会志愿者,在体验不同文化的同时,贡献出作为中国人的一份力量。其间,吴竺琼主要是在网球场协助观众。
“大家都在遵循着奥林匹克的运动精神,很多外国的观众不仅为本国的运动员们加油,还会肯定我们中国的球员们。我认为这也是向世界展示咱们中国面貌的一个机会。”在工作的同时,吴竺琼一路见证着中国网球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中国队每一个赢球的瞬间我都在看,看着他们一路杀进决赛,真的很不容易。”
当穿上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服的时候,吴竺琼深刻体会到作为志愿者的参与感与责任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这一份特别的经历为吴竺琼的留学生涯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认为志愿者象征着服务精神与和平精神,展现了热情、专业、细致的精神风貌。我们不仅在服务中展现中国礼仪和友好的态度,也积极参与到跨文化的互动之中,展现高水平的素质和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