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书的比喻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8月15日        版次:A13    作者:

    

  □陈锡忠

  ◎一位先哲说得好:“书犹药也。”有抱负的青年应从书中找到梦想的共鸣。想当年苏东坡读《庄子》,感到久蓄胸臆之中的话全被说出,不禁欣喜若狂,精神为之一振。林语堂曾幽默地主张读书要找“情人”,一旦“找到思想气质相近之作家,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必胸中感觉万分痛快”。不管把书比喻为“药”也罢,“老师”也罢,“情人”也罢,就是要通过读书充实人生。

  ◎药无分贵贱,书亦无分贵贱。价格昂贵的书不一定是好书;一本平价的书有时反而令你终身受益匪浅。一本书影响了人的一生的例子不胜枚举。你看书,书也看你:看你对它是否专注。书不喜欢把它当装饰的人;不喜欢把它束之高阁的人;不喜欢“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的人。

  ◎借来的书比买的书看得快,焚膏继晷地速读之;自己掏腰包买的书又比别人赠送的书看得多。正如古人云:“积金未必能守,积书未必能读。”所以,星云大师奉劝人们:“有好书快读!”是的,积金要能守,藏书要快读!

  ◎梁启超说:“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会读书,字句都浮起来了。”面对浩渺之书海,巍巍书山,要学会把“厚”书读成“薄”书。一本书当未读完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但通过慢咽细嚼,就会感到它的精华所在,书变“薄”了。

  ◎如果把学问比喻成金字塔,那最底层便是大量地通过读书获取的知识——从知识中增长的智能——居于塔尖的则是创造力。读书是手段,不是目的!厚积而薄发,薄发必须厚积!

  ◎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应有新的解读——唐代文学家皮日休曰:“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清人袁枚曰:“见书如见色,未近心已动。”他们早就把读书的愉悦感远远凌驾于美女之上。英国学者约翰·罗斯金说过:“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唐代王梵志说得更贴近:“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珍珠。”也正是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之正确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