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08日        版次:A04G    栏目:在粤一线工作者    作者:陈亮、林曦、陈泽云、孙晶

  

  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林曦 陈泽云 孙晶

  

  习近平总书记7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他的讲话不但在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也引起了广东企业和生态环境工作者的深思。

  

  污染防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行不悖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曾凡棠告诉记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他愈发深信——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案例活生生发生在我们身边,更加坚定了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了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

  曾凡棠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广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重要启示。一是准确把握新的发展阶段,充分认识到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生态补偿等政策,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二是坚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认清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突出短板,坚持“三个治污”,坚持系统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坚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练江、茅洲河等重污染河流治理,东江等水生态环境保护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缓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不可替代作用

  

  “作为一名从事环境科学和环境教育的高校教师,在学习总书记讲话后,更加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仅是经济、地域、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还是系统性的总要求,是系统观和总体观的战略部署。”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常向阳指出,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无论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方面的生态危机,还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社会危机,只有通过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实现社会全面转型,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向阳认为,以往传统学科支撑了环境学科的发展,未来要思考如何将生态、环境要素渗透到传统学科的主流知识体系中,从后者的基础理论层面考虑,以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应有之义。相对于环境领域的专业教育,面向非环境领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等教育的“源头治理”。“对于生态文明事业而言,培养数量众多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学生,远比培养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环境专业学生更具价值且长效。”常向阳说道。

  

  立足创新精准定位,做好本业做强做透

  

  “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长期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们备受鼓舞。”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告诉记者,“高质量”落脚在“质量”,这就要求制造业企业把最好的产品交付到市场,实现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从供给端来说,企业要从源头处抓创新、抓研发,彰显自身产品的优势。从需求端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要为用户“量身制造”,要精准定位,满足市场需求。

  “广东的企业要立足于创新,做好本业,做强做透。”丘育华建议,要想突破工业上的卡脖子技术,可以成立由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共同组成的研发平台,引入更多科研人才,共同来解决各个行业中的基础科研问题,赋能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