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多少人的清晨被它唤醒?又有多少人在午餐后靠它“续命”?

咖啡:提神利器也不可贪杯哦!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18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福袋

    

     清末民初中国制造用于外销的银咖啡壶(资料图)

     民国时期的罐装咖啡广告(资料图)

     咖啡因和腺苷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资料图)

     不同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对照(资料图)

  

  工作期间如何让萎靡的自己立刻斗志昂扬?职场人有着自己的充电攻略——喝咖啡。咖啡已不仅是精致生活的代名词,更成为广大学子和上班族赶deadline(指截止日期前交工)路上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咖啡在中国的流行史,以及这一饮品如何让人欲罢不能。

  

  中国第一家咖啡馆开在广州

  

  关于咖啡,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阿拉伯人之手。公元10世纪,阿拉伯医生拉吉斯(Rhazes)第一次把咖啡写进了药方:将咖啡果晒干、捣碎,熬成药汤,可以缓解疼痛。从13世纪到15世纪,咖啡伴随着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和贸易路线,传到了欧洲。

  中国人最早接触咖啡,可能是从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郑和船队经由海路向西航行,抵达阿拉伯地区。但那时,郑和船队的成员不喝咖啡只喝茶。盛行茶文化的中国也并没有受到咖啡文化的冲击。

  直到清朝中叶,咖啡才进入中国。清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居留广州的洋商找不到咖啡馆,只能自己开店。据记载,大约1836年前后,一个丹麦人在广州十三行附近开了一家咖啡馆,那是中国的第一家咖啡馆。嘉庆年间编纂的《广东通志》,第九十五卷《物产·谷类》记载:“有黑酒,番鬼饭后饮之,云此酒可消食也。”这里的“黑酒”正是指咖啡。昂贵的价格、古怪的味道,是国人对它的第一印象。

  由于官府禁止国民沾染洋人习气,这家咖啡馆没有任何中国客人。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咖啡一直服务于涉外码头城市里的外国人、特权阶层和达官显贵,普通老百姓很少有机会接触到。

  

  华人买办成第一批喝咖啡的国人

  

  鸦片战争后,上海设立租界,一个犹太人在英租界率先开起咖啡馆。当时帮洋商打理生意的华人买办数量暴增,他们模仿着洋老板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第一批喝咖啡的人群。

  1866年,美国传教士高丕娣夫人编写了一本介绍西洋饮食的小册子,译名为《造洋饭书》(1909年正式出版),有一小节文字专门写到咖啡:“猛火烘瞌肥,勤铲动,勿令其焦黑。烘好,乘热加奶油一点,装于有盖之瓶内,盖好,要用时现轧。”所谓“瞌肥”,就是咖啡,是那时候对coffee的音译。

  《造洋饭书》是传教士为培训中国西餐厨师而编写的,目的是让洋商和传教士们雇佣的中国仆人尽快学会烤面包、做西点、煎牛排、煮咖啡,更好地为雇主服务。可想而知,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某些受雇于洋人的中国厨师和保姆就曾经学习过煮咖啡。

  民国时期后,西风进一步东渐,留洋读书成为时髦,接触咖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1927年5月,郑振铎乘坐“阿托士”号邮轮从上海去法国留学,他在日记中多次写到咖啡,几乎天天都喝。1948年2月,一位曾经留学英国的女作家去日本疗养,写信向国内的朋友抱怨,说她家的日本保姆只会煮饭,不会煮咖啡,生活颇有不便。这说明在留学生群体中,喝咖啡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经离不开咖啡了。

  在洋人、买办和归国留学生的影响下,咖啡生意在广州、上海、天津、北京、汉口等大城市日渐兴盛起来。老北京的大碗茶还在,但已经不再独霸天下,因为市面上有了咖啡馆。

  1934年1月9日的《北京晨报》刊登评论,描述了在北海公园门口停满摩登男女的脚踏车,男人西装革履,女人蓝衫黑裙,进北海公园溜冰,然后去漪澜堂吃西餐、喝咖啡等场景。

  

  咖啡因靠“欺骗”让人保持清醒

  

  拿破仑是个不折不扣的“咖啡控”。当他还是炮兵少尉时,一次喝了咖啡没付账,竟留下军帽作抵押。这顶军帽已成为普洛柯布咖啡馆的镇店之宝。拿破仑曾坦言:“相当数量的浓咖啡会使我兴奋,同时赋予我温暖和异乎寻常的力量。”

  咖啡为什么能提神醒脑、让人精神振奋呢?

  很多人知道是咖啡因在起作用,但实际上咖啡中的咖啡因,并不是“消除”了疲劳,只是暂时阻止疲劳信号传递到大脑。

  在我们日常劳动中,身体会代谢出一种神经调节因子——腺苷。它的主要作用是和腺苷受体相结合,给大脑传达疲劳信号。一旦腺苷受体结合了足够多的腺苷,它就会发出警告,告诉大脑我们累了、需要休息。大脑收到疲劳信号之后,开始抑制神经兴奋,这时人就容易犯困和感到疲倦。

  咖啡因之所以能让我们兴奋,是因为它和腺苷具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

  我们喝下一杯咖啡,咖啡因能抢在腺苷之前与腺苷受体结合。当大量的腺苷受体被占用,就会使腺苷无法与腺苷受体结合,大脑收不到疲劳信号,就会继续保持活力。简单来说,是咖啡“欺骗”了我们的感知,让人保持清醒。

  被“挤”到一边的腺苷并不会就此消失,它仍在不断积累。当积累的浓度超过咖啡因,或等咖啡因代谢完毕时,就会“卷土重来”,依旧对大脑发送疲劳信号。所以咖啡并不能长久地起到提神作用。

  

  适度饮用或有益健康

  

  有网友称,过量喝咖啡可能致命。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或许觉得咖啡可以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问题。理论上,如果要用咖啡因对一名普通成年男性产生致命性伤害,至少需要149罐左右含咖啡因的能量饮料。谁的胃能一次装下这么多呢!

  只要不过度饮用咖啡,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它会显著影响健康,甚至适度饮用咖啡,还有益健康。

  科学研究显示,一定量的咖啡对于帕金森、脑缺血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加拿大老年与健康研究所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常饮用咖啡的人群相较于不饮用的人群,患老年痴呆的几率更小。

  咖啡因在神经递质方面,对于防止抑郁症也有一定功效。研究显示:慢性的咖啡因摄入(8mg/kg/d)对抑郁症的症状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不过目前的研究还在试验阶段,缺少更充足的临床证据。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标准,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日不超过400毫克咖啡因是适宜的,但这还得考虑人体对咖啡因的耐受程度以及代谢速度。FDA没有为儿童设定标准,但美国儿科学会不鼓励儿童和青少年摄入咖啡因。

  对于个体来说,当你出现了失眠、抖动、焦虑、心率快、胃不舒服、恶心、头痛、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就说明你的咖啡因摄入过多了,要注意减少。

  为了避免对咖啡的过于依赖,就算再困也需要控制一下摄入量,尽量控制在每天不超过两杯咖啡。毕竟咖啡因只能暂时阻止腺苷和受体结合。所以休息才是保持精力的王道。

  (文字整理:福袋)